扫雷

更新时间:2024-09-16 09:46

《扫雷》是微软开发并发行的一款大众类的益智小游戏,于1992年发行。

发展历程

1992年4月6日,扫雷和纸牌空当接龙等小游戏搭载在Windows 3.1系统中与用户见面,主要目的是让用户训练使用鼠标。这个游戏的玩法很简单,有初级、中级、高级和自定义等模式,雷区中随机布置一定数量的地雷,玩家需要尽快找出所有不是地雷的方块,但不许踩到地雷。

游戏设定

背景

扫雷在科技历史上也扮演了相似的角色。这个基于数字的逻辑谜题最早来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Jerimac Ratliff推出的名为“Cube”的游戏已经非常受人欢迎。几十年后的1992年,扫雷游戏被加入了Windows3.1,这并不是为了展示Windows是游戏操作系统专家,而是为了训练用户的鼠标左右键操作能力,让这些动作变得非常自然,并培养鼠标移动的速度和准确性。

起源

扫雷最原始的版本可以追溯到1973年一款名为“方块”的游戏。

不久,“方块”被改写成了游戏“Rlogic”。在“Rlogic”里,玩家的任务是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为指挥中心探出一条没有地雷的安全路线,如果路全被地雷堵死就算输。两年后,汤姆·安德森在“Rlogic”的基础上又编写出了游戏“地雷”,由此奠定了现代扫雷游戏的雏形。

1981年,微软公司的罗伯特·杜尔和卡特·约翰逊两位工程师在Windows3.1系统上加载了该游戏,扫雷游戏才正式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这款游戏的玩法是在一个9*9(初级),16*16(中级),16*30(高级),或自定义大小的方块矩阵中随机布置一定量的地雷(初级为10个,中级为40个,高级为99个)。由玩家逐个翻开方块,以找出所有地雷为最终游戏目标。如果玩家翻开的方块有地雷,则游戏结束。

模式设定

以windows XP自带扫雷winmine.exe为例(其它版本的扫雷游戏与之大同小异)。游戏区包括雷区、地雷计数器(位于左上角,记录剩余地雷数)和计时器(位于右上角,记录游戏时间),确定大小的矩形雷区中随机布置一定数量的地雷(初级为9*9个方块10个雷,中级为16*16个方块40个雷,高级为16*30个方块99个雷,自定义级别可以自己设定雷区大小和雷数,但是雷区大小不能超过24*30),玩家需要尽快找出雷区中的所有不是地雷的方块,而不许踩到地雷。

游戏的基本操作包括左键单击(Left Click)、右键单击(Right Click)、双击(Chording)三种。其中左键用于打开安全的格子,推进游戏进度;右键用于标记地雷,以辅助判断,或为接下来的双击做准备;双击在一个数字周围的地雷标记完时,相当于对数字周围未打开的方块均进行一次左键单击操作:

左键单击:在判断出不是雷的方块上按下左键,可以打开该方块。如果方块上出现数字,则该数字表示其周围3×3区域中的地雷数(一般为8个格子,对于边块为5个格子,对于角块为3个格子。所以扫雷中最大的数字为8);如果方块上为空(相当于0),则可以递归地打开与空相邻的方块;如果不幸触雷,则游戏结束。

右键单击:在判断为地雷的方块上按下右键,可以标记地雷(显示为小红旗)。重复一次或两次操作可取消标记(如果在游戏菜单中勾选了“标记(?)”,则需要两次操作来取消标雷)。

双击:同时按下左键和右键完成双击。当双击位置周围已标记雷数等于该位置数字时操作有效,相当于对该数字周围未打开的方块均进行一次左键单击操作。地雷未标记完全时使用双击无效。若数字周围有标错的地雷,则游戏结束,标错的地雷上会显示一个“ ×”。

雷诀八条

第一条:基本定式不要忘,现场推理真够呛。

第二条:鼠标点击不要快,稳定节奏把空开。

第三条:顺手标雷不要惯,积累下来记录悬。

第四条:无从下手不要愣,就近猜雷把心横。

第五条:遇到猜雷不要怕,爆了脸上不留疤。

第六条:猜雷猜错不要悔,哭天抢地也白费。

第七条:碰上好局不要慌,紧盯局部慢扩张。

第八条:痛失好局不要恨,既然有缘定有份。

配置要求

游戏评测

扫雷从Windows 3.1时期开始整个游戏界面由一个个方块组成,任意点击其中一个方块,如果该方块下面藏着地雷,则Game Over。但却可以让人不知不觉间搭上好几个小时的投入时间。作为日常调剂的游戏作品,扫雷的确是款老少男女弯直咸宜的休闲游戏,而且用来杀时间会非常有效。这种游戏对于微软这样的游戏大厂而言,或许也算是体现功力的点所在。(网易数码)

灰色的方格,红色的LED数字,各种颜色的数字以及红色小旗子,这估计是大部分人对《扫雷》这款经典游戏的记忆。但随着Windows XP离我们远去,扫雷也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游戏了。(凤凰游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