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5 08:23
中医扶阳学派是由“火神派”发展而来。扶阳医学在吸收了“火神派”善用附子,单刀直入的诸多特点之外,经过近200年沉潜历练的传承,逐步形成了一套经得起反复实践,反复验证,其疗效能够经久不衰的临床理论和方法。扶阳医学理论发自于内、难、易、伤寒等医学思想,学术根基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思维。
扶阳医学历经近200年的传承,探索,总结,衍变,升华,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且用之于临床实践而皆效的理法方药。扶阳医学的学术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理法方药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理论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河图、易经、内经、难经以及伤寒论一脉相承的。
扶阳医学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扶正护阳是扶阳学派的理论核心;临床擅用姜、桂、附,是扶阳学派的显著特点,坎离既济;延年益寿是扶阳学派的治疗标准。
扶阳医学是目前受到众多人关注与学习的一个学术流派,特别是近十年来学习扶阳医学形成了一股潮流。扶阳医学能够帮助人们走出辨证论治的困境,提高临床效果,这是目前众多仁人志士追随扶阳、学习扶阳医学的真正动力和原因。
扶阳医学创始于郑寿全(1824~1911),先生字钦安,原籍安徽,其祖宦游来川,遂家定居于邛州固驿镇。
先生幼年对经史研读甚勤,嘉庆年间中秀才。后弃举子业,拜一代通儒刘沅(1767~1855)门下学医。在刘沅(字止唐)的指导下参学《内经》、《周易》、《伤寒论》等经典,穷二十余年之精力,赤子之心,从未放松,终于彻悟经典,搜出三书之精髓。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一元阳气”、“辨证不离伤寒六经”、“治病重在扶阳”。其学术思想之基础,上溯《周易》、《内经》,中得《伤寒论》心法,下阅历代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故其医理医术造诣,俱臻上乘。
1848年,郑钦安时年24岁,始于成都悬壶济世。先生治学严谨,医术臻于上乘,踵门求治者应接不暇,屡起沉疴,活人无数。因其临证善用姜桂附等大辛大热之药温补肾阳,量大而准,常令群医束手之大症、重症,流于昨日黄花,时人颂为“郑火神”,又称“姜附先生”,誉满云、贵、川数省,声名冠于一时。及至中年学验俱丰,陆续将多年医学心悟著书立说,刊行于世。
1869年,郑钦安《医理真传》成书刊行,虽仅仅10万字,却是火神派的奠基之作,集中阐述了郑钦安的学术思想,奠定了他作为火神派鼻祖的地位。
1874年,钦安祖师之《医法圆通》一书问世,该书上乘《医理真传》,进一步充实并完善了火神派学术思想。
1894年,《伤寒恒论》问世。三书传世,贯穿钦安学术思想并有效的指导临床,成为后世追奉扶阳医学的理论指导。
郑钦安中年传道授徒,桃李天下。先生晚年之关门弟子卢铸之(1876~1963),名禹臣,号金寿老人,先由颜龙臣先生带其从德阳到成都,拜郑钦安(颜氏之师兄)先生为师。光绪16年正式从师于郑钦安先生,跟师学艺,“三载亲炙,有闻必录”(《卢氏临证实验录》)。钦安始祖去世以后,卢铸之遵从师命,游历四方,考察全国各地。后在光绪末年开设了“养正医馆”。1911年,卢铸之在成都开设了“扶阳医坛”,主要讲解四大经典及郑钦安的三部书。他每周讲授2~3次,每次讲1~2个小时,包括临床医案和中医经典。
卢永定(1905~1985)先生,字云龙,卢铸之长子。从父学习郑钦安学术思想多年,传播与实践扶阳医学,亦为当时巴蜀名医,第三代卢火神。在卢铸之去世后,永定先生继续开办扶阳医坛,其学而受益之弟子众多。
吴佩衡(1888~1971)教授,著有《吴佩衡医案》一书,为云南吴氏火神派创始人。受其学院授教与家传的影响,现云贵一带火神派扶阳学术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吴附子”吴佩衡的很多传奇,在云南一带脍炙人口,传为佳话,吴老家传火神派扶阳高手有二十余位,其三代火神影响深远。
祝味菊(1884~1951)教授,早年在四川成都受到郑钦安火神派学术思想的影响,并受益于扶阳医坛,之后把火神派扶阳学术思想带到了上海,成为祝氏医学的创始人,其追随者及弟子众多,著有《伤寒质难》等书。
补晓岚(1856~1950),原名补一,字晓岚,别号老农。清咸丰五年生于四川省遂宁县,阅历丰富,善用姜桂附,是著名的火神派太平门海关巷开设“补一药房”,终其余生为重庆民众服务,誉满山城,为其一生最光辉的时期。其间治病佳话,老重庆人至今犹津津乐道。
范中林(1895~1989)先生,精于伤寒,贯穿扶阳,火神派学术风格突出,单刀直入,效果奇佳,著有《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一书,是我们研究与学习的参考。
唐步祺(1917~2004)先生,不仅仅受益于扶阳医坛,而且对郑钦安学术思想研究深入,著有《郑钦安医书阐释》一书,为宣传与推广郑钦安学术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郑钦安医学三书小册子,虽然有单行本发行,由于内容蹇涩等问题,其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阐释》一书的问世,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参考,对于火神派扶阳学术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可(1930~2013)老中医,自学中医,私淑扶阳学术思想,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近50年,崇尚仲景学说,融寒温于一炉,擅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28首,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书,记录了对各科疑难杂症独到的救治经验,特别是其突破了现代教课书《伤寒论》中药物剂量,使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李可老学识卓著,追随者众多,如吕英、孙其新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吕、孙两位研究与应用李可扶阳学术思想不遗余力,并有多部著作出版发行,对于扶阳医学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卢崇汉(1947~)教授,师从其祖父卢铸之、伯父卢永定,深得祖父二辈悉心教培,医道高超。17岁即悬壶成都,19岁已有医名,临证善用姜桂附屡起沉疴大疾,深得扶阳三味,亦有“卢火神”之称,现供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聘的“学术传承人”,扶阳论坛组委会主席。著有《扶阳讲记》、《卢氏临证实验录》、《卢氏药物配合阐述》等书。
彭重善(1931~),四川德阳人,1950年入伍,军旅生涯20年。1969年因病而退伍,危难困顿之际,得卢永定师救治而愈,由此因缘而于1970年拜师于门下,成为卢永定的正式门徒。入门后每朝侍诊于师侧,寒暑不辍15年,直至师殁。诚心亲炙,耳濡目染,得师嫡传,加之苦学勤悟,于郑卢医学之精要,终成大统。从师3年后,蒙师开许,即以郑卢医学之医术,免费诊病救人,医道日进,善用辛温扶阳之姜附桂,屡起顽疾重症,医名渐起。在四十余年的悬壶济世、治病为民的义诊义传中成就奇迹,著有《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一书,使得更多人受益并真正步入郑卢医学之大道。其弟子与追随者当世众多,如彭进、伊敏、彭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刘力红(1958~)博士、唐农(1962~)校长(广西中医药大学),不仅仅临证实践扶阳医学,更在多种会议与场所大力弘扬,为扶阳事业的推动亲躬力行,受到业内专家公认。2003年刘力红所著《思考中医》不仅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而且因其对传统文化的精思妙解、对中医思考的深刻阐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刘博士寻访万里,采纳百家,先后推出李可、卢崇汉、王凤仪等奇人。刘力红博士主导发起的“扶阳论坛”,从南到北,从国内到国外,参与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成为近年中医圈内奇谈。
张存悌(1947~)主任医师,曾任辽宁中医附属三院内科主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张存悌教授矢志钻研火神派,著有《火神郑钦安》、《中医火神派探讨》、《火神派示范案例点评》等书,系国内最早系统阐释火神派的专著,现任扶阳论坛组委会常务委员。从医30年,多次在美国、澳洲、加拿大、香港等地讲学,弟子众多。张教授擅用经方,用药简练,为经典火神派代表,对常见病、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出版专著49余部,代表作《经典火神派医案点评》、《关东火神张存悌医案医话选》、《霹雳大医——李可》、《吴附子——吴佩衡》等。
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扶阳论坛已经开办了七届,特别是每届的演讲成书,即《扶阳论坛集》,使更多的国内外学习者场场受益、本本入心,扶阳医学这个最年轻的第八个学术流派,已经牢牢地深入了人心,成为推动与学习扶阳医学的一面旗帜!为了更好的传播扶阳医学,2013年11月份,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广东成立了扶阳医学传承基地,至2016年短短三年时间内,培训了近3000名扶阳学员,成为传播与弘扬扶阳医学的重要平台与途径。
扶阳医学传承基地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扶阳流派的传承机构,肩负着承继与弘扬扶阳医学的使命,为经典、纯正的扶阳医学在祖国大地上播下了一批种子,以期生根、开花、结果,让扶阳医学春满人间、寿世寿民,更加有效的造福人民。
扶阳医学传承基地以坚信和支持如下三个观点为原则,来实施基地的各项行动计划:
第一、扶阳医学是从哲学到理论再到临床方法上的一套完整体系,无论能否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加以阐释或证明,都不影响扶阳医学自身体系的完备性和独立价值。
第二、扶阳医学是从《河图》、《洛书》、《易经》、《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而延续下来的一套完整的、与中医经典一脉相承的中医正脉法系。因此,我们坚定的认为:扶阳医学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结晶中的结晶。
第三、扶阳医学既需要我们挖掘和继承,更需要我们发展和创新。扶阳医学融汇了中华文明的哲学和智慧,内证修炼,是扶阳医学最核心的内容,是扶阳医学立派之根本。
2016年5月1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郑州)扶阳医学传承基地挂牌成立。该基地设立在河南省会郑州市洄溪堂中医馆,是一个跟师临证、实操演练、精进升华的临床教学平台。
“火神门”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的专用标志。整体图标以红色为主色调;以火、神、门三个字组成标志的文字元素;以火的图腾组成标志的象形元素;以四边为方形的门框组成标志的结构元素。从而彰显大家都是“火神门人,扶阳圣手”的喻义和美好愿景。其中:
火,代表着“以火立极”的理论核心,代表着“以极为归”的思想体系。
神,代表着“上工守神”的最高境界,代表着“火神门人”都是“上工”之意。
门,代表着扶阳医学之门,代表着大家都是同门同派的兄弟姐妹。
“火神门”标志的四边方形门框,既代表着中医扶阳学派之门,又展示了“火神门”这个以挖掘、研究、承继、弘扬扶阳医学为宗旨的平台功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圆为阳,方为阴,这个内含相火的方形门框,既隐含了“万物负阴而抱阳”以及“阴中之火为真元阳”之意,又神蕴着“炉中火”的象形,从而揭示了扶阳医学以火立极,固护正气的理法思想。
门框内右部为火图腾,由原始点的太极和六朵火苗组成。火从下往上升,喻示着中医扶阳大业蒸蒸日上。火图腾的立极点也就是起点,是一个既为太极,也为元阴元阳合而为一的造型,代表着人的命门、坎中一阳、人身太极、立命之根之意。
火图腾上端的六朵火苗,一是取“六六大顺”之佑;二是隐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三是喻意火的六个功用:其一,温热身体;其二,视物光明;其三,机能活动;其四,腐熟水谷;其五,新陈代谢;其六,神明出焉。
因此,这个蕴含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六朵火苗,把水中之火、一阳陷于二阴、坎离既济、君相二火、坎中一阳、归根立极等扶阳理念活脱脱的都表现了出来,正可谓:“地产天成号火王,阴阳互合隐维皇,神明出入真无定,个里机关只伏藏”。
门框内左部为“火神门”三个字,点出了组织体系的商号,采用篆、隶书字体结合书写,既显悠长、大气之风貌,又隐含扶阳医学“至纯、至正、至高、至精”的历史沉淀之精华。同时,“火神门”三个字又取之拟人化的形象,分别代表了创始者、传承者、加盟者及其合作者薪火相传,更上层楼,后继有人,继往开来的图标主题。
“火神门”专用标志也可以看成是中医扶阳法脉的符号,符号者“符咒”也。即“穆穆明明辉光发越于四达,隆隆冥冥气化超然于全球”。
本课程将采取“面授+微信讲课”的方式完成全部课程教学,经典课程班学期为6个月,其中面授两次,微信讲课十二次。每次面授共三天时间,主要内容按照诊断、辨证、立法、遣药、处方五大进程逐步学习,重点进行扶阳脉法及脉法药一体论的特训,以及药物配合及秘验方的传授。
在第一次面授与第二次面授之间约半年的时间内,将采用微信讲课的方式授课,按照扶阳基地提供的全套学习教材详细讲解。微信讲课每月二次、每次二小时,半年共进行十二次微信讲课。
扶阳医学超白金课程班是经典课程班的提高班,除了巩固学习经典课程班的内容之外,还将以五行立极,详解人身五行各个系统的立法体系,其中包括大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的具体运用及临证思辨。超白金课程班采取集中面授的形式,不定期举办,同时每月在直播群开展微信教学。
传承人课程班是扶阳医学传承基地的重点项目工程,是扶阳法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伟业工程。其课程内容将针对比较常见的流行病、慢性病、大病、难病和危病,为大家传授一批用之必效的特病专药和秘验方。同时,课程又结合扶阳医学的立法体系,详细讲解特病专药在临证中的具体运用。
传承人课程班建立了独立的微信群,常年开展微信教学活动,分享学习体会,解答疑难问题。传承人课程班的学员通过考核合格之后,将由基地颁发传承人证书,并将传承人资料进行认证后上网公布。基地将为每位传承人配发扶阳医学软件,让传承人把扶阳教练带回家,既能用于日常学习,提高临床技能,又能用于日常门诊,提高工作效率。扶阳医学基地将历代祖师及几代人的心血梳理、总结、提炼后,压缩成像计算机的浓缩芯片,开发出了今天的扶阳医学软件。该软件包含着成百上千条的信息和历代上师的心血,是传承人学习及运用扶阳医学的法宝利器。
本课程从最基本的子午八卦晃海术、三贯气、磨镜、采日精、采月华开始教起。有专业老师带领大家反复练习,积累本钱,练好根基,并按次第循序渐进。“扶阳五日禅”将带领大家不断修习和精进,直至达到返观内视、悬空诊脉、望而知之的中医顶尖水平。
扶阳医学既需要挖掘和继承,更需要发展和创新。“扶阳五日禅”融汇了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内证修炼是“扶阳五日禅”最核心的内容,是扶阳医学的立派之本。
“扶阳五日禅”每三个月举办一次,参加过经典课程班或超白金课程班面授的学员方可参加,不对外公开接受报名。
骨神传承弟子班由徐学军师父亲自授课,采取现场手法示范、手把手传授及一对一实操的小班密训方式,倾囊传授徐氏独门绝学。该班学制一年,分四期集中面授,每三个月一期,每期历时五天。该班为徐学军师父传承弟子班,限额20名,弟子由徐师父亲自遴选,终身传授,代代可传。
扶阳医学传承人将按照完善的传承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双向选择,完全自愿,不拘一格,宽进严出的原则面向全国进行遴选。
传承人必须全过程参加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组织的系列培训及考试,每次培训及考试都要有原始记录(课堂笔记、报到记录、结业合影、期考试卷等),每季度要做小结汇报并报送临床医案,年终进行总结考试。传承基地还建立了继续学习传承的机制,每月定期进行微信教学,并通过“扶阳医学软件”在临床中进行实践和学习,定期上报临床医案。2017年1月11日~14日,传承基地举办了第一届扶阳医学传承人面授及考试,经考核合格,并确认为首批扶阳医学传承人的名单如下(以姓氏笔画排序):
王海亮 王德国 王 竦 邓卫根 车林峰 宁世强 叶远琴 卢旭辉 卢惠聪 闫文静刘之凤 刘金兰 刘 强 孙奎南 朱荣源 朱敬川 林志荣 甘绍林 李悟仁 李伟宏李 明 李朝义 李树春 毕华 毕朝焱 何振旗 张天任 张永祥 张庆军 张宏炳来玉国 杨洪建 苏淑仪 周俊旺 周友成 罗泽武 姜志诚 袁永明 袁高明 陶 英陶智琦 顾久弘 凌凤山 曾宪龙 龚明哲 蒋银东 覃智强 谢林林 董建国 雷志忠景洪波 缪馥联 颜德军 蔡穗东 蔡德良 魏学君
华夏文明五千年,纵观中医历史,每于乱世瘟疫横行之时,民间杏林投袂而起,力挽狂澜,或扬声于庙堂之上,或传道于江湖之中,或济世于草莽之野,或救人于垂危之际,回春妙手,惠泽众生……
如果说中医是千年古树,民间中医则是古树之根。发展中医事业,当从源头做起,正所谓根衰则木亡,根壮则木旺。为了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和发展,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民间国医研究基地的领导、统筹之下,启动了大型系列纪录片《民间国医传奇》的拍摄、制作及发行活动,并于2016年7月2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
《民间国医传奇》是一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民间国医研究基地、扶阳医学传承基地以及国艺娱乐文化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和深圳国艺影视有限公司承办,并联合其他出品方及播出电视台共同出品的大型系列人文社会纪录片。
该纪录片将采取全新的视角,以医师或病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用贴近大众的、轻松愉快的笔调,充满活力的镜头,纪实人物、场景、图片、文史影像资料、部分情景再现、三维模拟等多种技术元素和纪实手法拍摄制作,通过对卓越民间中医的挖掘与寻找,全方位展现民间中医超凡的绝技、绝招、绝活和中华国医的精粹与魅力,完成一次中医文化的启蒙和普及,进行一场中华国医的发现之旅。
该纪录片每集时长30分钟,第一年共拍摄50集,之后视情待定。拟分为三轮发行,预计覆盖收视群体达5~8亿。首轮发行:中央电视台或省级卫视;二轮发行:省级电视台、网络视频媒体、多媒体;三轮发行:地级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港澳及海外版权;音像制品及多媒体网络版权;视频网站:腾讯视频、优酷网、爱奇艺、乐视高清、新浪视频、响巢看看、土豆网、PPTV、搜狐视频、凤凰视频、56我乐、芒果TV、豆瓣、暴风影音、bibibili等;出版《寻找民间国医大师》系列丛书及电子书;网络电视台直播以“寻找民间国医大师”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中国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