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虎救父

更新时间:2024-05-07 13:04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人。杨丰之女。杨香是晋朝杨丰的女儿,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杨香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心眼好,懂事早。她知道父亲抚养自己不容易,既当爹又当娘,吃了很多苦头。因此,她对父亲非常孝顺,可以说是关心备至,体贴入微。

人物简介

杨香14岁那年,曾随同父亲杨丰(有可能是三国时期之后改名杨丰的游侠杨阿若)去田里割小米,忽然蹿出一只大老虎,扑向杨丰,一口将他叼住。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好个杨香,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于难。

一个小女孩,徒手搏虎,并从虎口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其孝心和勇气真令人赞叹。

原文

《扼虎救亲》也作《扼虎救父》,讲述一个孝女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九则故事。

[晋]杨香,年十四,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相关记载

孝子传》:“杨香,其父为虎噬,忿愤搏之,父免害。”

异苑》:“顺阳南乡县杨丰与息女香于田获粟,父为虎噬,香年甫十四,手无寸刀,乃扼虎领,丰因获免。香以诚孝致感,猛兽为之逡巡。太守平昌盂肇之赐资谷,旌其门闾焉。”

典故后继

十四岁弱女为救父赤手空拳置老虎于死地, 可歌可泣。所谓: “虎衔父去真危急, 女与虎斗不顾身, 顷刻之间能解脱, 奇闻奇事最惊人。”

评说

杨香,是晋代的山东人,杨丰的女儿。杨香还是十四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杨丰去田间收获粟子。其父被老虎拖咬了去。杨香手无寸铁,但心里只想着父亲,她奋不顾身,死死地卡着老虎的脖子。老虎最后也只能磨着牙而离去。其父因此得免于害。

二十四孝》中讲述的女性只有三人:一是年老的唐夫人是怎样孝敬自己的婆婆的,见《乳姑不怠》。一是姜诗之妻是怎样孝顺侍候婆婆的,见《涌泉跃鲤》。这两则都是一样的主题,着眼于婆媳之间的关系。这一则就是讲述杨香怎样勇敢救父,是孝女对父亲的至孝。

二十四孝》中讲述孩童时期的故事有八个,占了三分之一,如闵子骞、蔡顺陆绩黄香吴猛王祥孟宗杨香,而只有杨香是个女孩。这些作为孝子、孝女的孩子,在孝敬父母中作出的那种大无畏、无私奉献、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让古人赞叹,也让今人感动。

杨香,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孩,又是手无寸铁,竟敢不惧虎视眈眈、虎牙的锋利、虎爪的凶猛、虎口的难逃,而救下父亲,逼走老虎,真是令无数人敬佩。此故事再次表明:一,孝行不分男女,不分长幼。二,至孝所转换成的胆量、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我不禁想起汉代的那位也是十四岁的孝女曹娥的浪漫传说。曹娥,浙江上虞人,他的父亲曹盱是一个巫祝,能奏乐祭祀神灵。在东汉汉安二年(143年)的五月五日,其父在溯江而上迎神时,不幸为江水所淹没,一直找不到尸体。十四岁的曹娥,沿江寻找,呼号哭泣,并将衣服扔到江中,祝祷神灵,说:衣服沉下之处,但愿是父之尸体所在之处!她沿江十七天奔波,最后衣服下沉了,曹娥也就投水寻父。又经过五天时间,江上出现了奇怪的情景,女儿扶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后人为她立庙,并称此江为曹娥江,这个江名一直流传。

这一故事记载在《后汉书·列女传》中。后来《二十四孝别录》里也有记录,稍有改动: 曹娥,上虞人,曹盱之女。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以悦神。五月五日,逆流而上,为水所淹,尸不能得。娥年十四,沿江号泣,既而投瓜于江,祝曰: 父尸所在,瓜当沉。 旬有七日,至一处,瓜沉,遂投水。经五日,负父尸出,颜色如生。邑人为立曹娥孝女庙。

同样是十四岁的女孩,让我们看到孝女们的至孝之行,也看到至孝之心。当然故事从古至今,都不是教后人去模仿她们的行为,而在于是否能从她们那里解读出一些灵魂中的高尚的东西来,滋养现代人,特别是滋润那些 小皇帝 、 掌上明珠 的内心。

评论

这则故事同样让人喟叹不已。杨香的父亲被老虎叼去,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不管父亲, 自己拔腿逃命; 另一条就是赤手空拳地与老虎搏斗。对于年仅14岁小女孩来说,选择后者显然不自量力, 可以说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但杨香不仅勇敢地留下来,还不可思议地将老虎掐死,应该说,这是孝心的使然,才能如此忘我的去做。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亘古如斯, 即使愈来愈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和遥远的将来亦会如此。父母对子女的爱为舔犊之情,子女对父母的爱以道德的形式体现便是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