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跨越

更新时间:2022-01-06 13:32

技术跨越指的是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定方式,如人才引进,外出考察,外出学习,派人交流,自主研究等方式提升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将自身国家的科学水平的某一领域或诸多领域技术水平先进国家水平甚至超越的一种行为。

内涵

近20年来,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获得的最新成就成为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的最强大动力,对此国际上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世界后工业化国家如何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实现经济超常规发展问题。

学者们对技术跨越研究从两种不同角度展开:一种从宏观经济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技术跨越是推动一国一地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荷兰学者Lnc Soete 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就提出技术跨越的概念;随后学者们分别从国家创新体系、国际贸易政策、国际经济等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及给发展中国家可带来的发展机会。

在国际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和我国学者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政府已将实现技术跨越列入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科技部长徐冠华也指出:“技术跨越发展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集成自主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而形成优势产业,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另一种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观点出发,按照不同的技术类型,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由具体的技术领域入手,研究如何通过技术跨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技术跨越一般是指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成就和管理模式,发挥内存优势,正确选择重点发展领域与技术突破的方向,通过自主创新,越过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形成优势产业,实现技术和经济超常规的迅速发展。

历史现象

分析近百多年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史,可以发现有三次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范例:第一次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美国,美国花了42年(1871~1913年)全面追上并超过英国;第二次是二战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实施反向工程,用了47年(1955~1992年)实现了对美国的追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三次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另一种现象更为常见,在整体上并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而在某一技术领域采取了跨越战略,实现了产业的腾飞,成为全球同行业的佼佼者,如,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他们正确选择技术突破口,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等等。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运用技术跨越战略,驱动经济的增长,实现了后发优势,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用较短的时间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分别花费了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一些国家仅用了平均不到20年。首批工业化国家实现人均生活水平翻番:英国58年,美国47年,德国43年,日本34年;但是,从1966年以来,韩国仅用了11年,智利10年,中国9年。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的30%。这个趋势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