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5 01:33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成为技能。它包括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前者是借助于有关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经过练习和模仿而达到 “会做” 某事或 “能够” 完成某种工作的水平。后者则要经过反复练习,完成一套操作系统已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在进行较复杂的活动时,这两种技能都是需要的。但对于不同职业和不同任务来说,这两者的要求有所侧重。高水平的技能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条件。
按其性质和特点的不同,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智力技能和熟练。两者的区别在于动作技能和熟练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如打球、骑自行车、织毛衣之类的技能和熟练;智力技能和熟练主要表现为内隐的认知操作活动,如心算、写作构思、工程设计之类的技能和熟练。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智力技能和熟练是动作技能和熟练的组成成分和调节者,而动作技能和熟练又是智力技能和熟练的体现者。在实践活动中,可根据谁占优势,确定和判断它是属于何种技能和熟练。实践活动既需要动作性的又需要智力性的技能和熟练的参与。
通过练习获得的一定的活动方式称为技能。由外部动作构成的技能为运动技能,如踢球、骑车、弹琴、写字等;由头脑内部完成的心智活动构成的技能为智力技能,如心算、阅读、文章构思、疾病诊断等。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许多运动技能都包含有智力技能的成分,如修车、安装收音机等;在运用运动技能过程中,常有许多障碍或事故要排除、新的情况要处理,这就需要智力技能与运动技能的统一,如在交通拥挤的路上开汽车。
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逐渐形成的,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①认知定向阶段。即学习有关知识和原理,并对正确的动作模式形成鲜明的视觉表象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能基本完成单个动作,但呆板、不协调,不能形成连贯的系统。②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这阶段开始掌握连贯的动作,注意力从认知转向运动,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③协调完善阶段。这阶段动作已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连贯稳定的动作系统,速度和准确性提高,紧张及多余动作消失。更重要的,这阶段意识对动作的控制减弱,达到自动化的水平,调节动作的反馈方式由视觉控制转化为动觉控制。这样,动作的完成摆脱了对视觉及整个意识的依赖,使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处理其它的信息(如一边看稿子一边打字、一边开车一边做导游),使我们能更顺利地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也利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灵活地运用技能。
技能的成绩随练习的次数与时间增加而提高,主要表现为动作错误次数的减少和动作速度的增加。练习成绩随时间提高的趋势有以下几种:①匀速增长。先快速增长以后增长变缓,增长先慢后快等;②较为常见的是高原现象。即在练习的中期,练习成绩的提高发生停顿,此后又继续提高,不少技能形成都表现为初期成绩迅速提高、逐渐停顿、再提高、再停顿等一系列波浪前进的过程;③高原现象同练习中的疲劳有关,而更可能因为技能的进一步提高,要求旧有技能结构发生改变,这些都是培养技能时应注意的。有效的练习应遵遁学习规律,如确立明确详细的练习目标、给予充分和及时的反馈、适当分散练习时间以防疲劳、注意遁序渐进等,并根据动作特点决定是采取分解练习还是整体练习。练习还应同原理的掌握、示范动作的表象的建立相结合。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技能带有一定的操作技术性质,它以动作(行为)方式为人们所掌握,技能与能力不同。
1、技能是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复杂的动作系统,而能力则是个体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技能是对动作和动作方式的概括,而能力则是对调节认识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概括,是较高水平的概括。
2、学校教育的任何一个教学科目,不仅要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同时还要形成一定的技能,知识和技能都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能力则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3、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意味着能力的高低.在学校教育中,出现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分数可能很高,而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有可能很低。
技艺才能。
1、《管子·形势解》:“明主犹 造父 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
2、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然吾闻浮屠人善幻,多技能; 闲 如通其术,则吾不能知矣。”
3、宋陆游《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诗:“怨谤相乘真市虎,技能已尽似黔驴。”
4、明 李贽 《李生十交文》:“技能可人,则有若琴师、射士、棋局、画工其人焉。”
5、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文儒近臣不当崇尚技能,师法夷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