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刺

更新时间:2021-11-29 11:38

投刺,古代礼节,通报姓名以求相见或表示祝贺。刺,指名刺或名帖,也就是现代的名片。典出《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祢衡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后遂以“投刺”指投递名帖。后亦指留下名帖,表示解职告退。

典源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

译文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年轻时就善于辩论,尚气,刚正不阿,不肯下人,喜欢违时傲物。兴平中,避难到荆州。建安初,来游许昌,初到颍川,暗暗地胸怀一张名片,准备谒见他所想见的人。到后来终于没有适当的人可见,以至名片上的字也磨灭了。这时许昌新建,贤士大夫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有人问祢衡道:“何不去看看陈长文、司马伯达呢?”祢衡回答说“:我哪里能去从屠沽儿呢!”又问:“荀文若、赵稚长如何?”祢衡说“:文若长相好,可以借面吊丧,稚长腹大,会吃肉,可使监厨请客。”只认为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是人才。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无才,不算什么。”孔融也十分爱惜祢衡的才华。

释义

建安初年,汉献帝接受曹操的建议,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祢衡从荆州来到人文荟萃的许都后,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后遂以“投刺”指投递名帖。后亦指留下名帖,表示解职告退。

同源

典故:投刺 掺渔阳挝 掺鼓渔阳 掺鼓雷 击狂节 击鼓 掷搥 槌鼓 正平挝 渔阳掺 狂处士 猖狂似祢衡 祢刺 祢狂 祢生刺 祢生狂夫 祢生谩骂 祢衡刺 祢衡怀刺 祢衡挝 祢衡击鼓 袖中漫刺

示例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或有人慕其高义,投刺在门, 元慎 称疾高卧。”

唐 孟郊 《送李观韩愈别兼献张徐州》诗:“ 祢生投刺游, 王粲 吟诗谒。”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

黄远庸 《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盖是日乃 中山君 不见客之日也,投刺而入,即蒙接见。”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滂 覩时方艰难,知其志不行,乃投刺而去。”

《后汉书·循吏传·童恢》:“及 赐 被劾当免,掾属悉投刺去, 恢 独诣阙争之。”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先君体有不安,昼则辍食,夜则废寝,方寸烦乱,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谒公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