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4:01
抗渣性,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抵抗熔渣侵蚀的能力。熔渣侵蚀破坏耐火材料的机理十分复杂,一般包括有浸透、溶解和熔体冲刷等物理化学作用。抗渣性的表示方法可用熔渣侵蚀量mm或%表示。熔渣侵蚀是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损坏形式。耐火材料抗渣性的优劣主要与其自身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组织结构等有关,还与熔渣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条件(如温度、时间、流速等)有关。抗渣性是评价耐火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渣性是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抵抗熔渣侵蚀和冲刷的能力。熔渣从广义上讲,指高温下与耐火材料相接触的炉渣、燃料灰分、飞尘、铁屑、石灰、熔融金属、玻璃液等。抗渣性是耐火材料重要使用性能,对于改善生产工艺、指导正确使用有重要意义。熔渣侵蚀破坏耐火材料的机理十分复杂,有化学反应、物理作用以及物理化学作用。一般包括有熔渣向耐火材料渗透,耐火材料在熔渣中溶解、反应,熔渣冲刷以及由此引起的剥落。
影响耐火材料抗渣性的因素有:耐火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组织结构、熔渣的性质以及熔渣与耐火材料相互作用条件。
耐火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耐火材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抗热震性、抗氧化性等与耐火材料的抗渣性密切相关。不同化学组成的耐火材料具有不同的抗渣性,如酸性耐火材料对酸性熔渣有较强的抗渣性,而碱性耐火材料对酸性熔渣的抗渣性很弱。耐火材料一般为多相聚集体,其中的物相可分为两类:结晶相和玻璃相,两者构成了耐火材料的主晶相和基质。基质中杂质含量高,则耐火材料抗渣性差,而耐火材料抗渣性又大都取决于其基质的抗渣性。熔渣通过扩散进入耐火材料内部,与基质(液相)相互作用,是熔渣侵蚀耐火材料的主要途径。熔渣进入耐火材料与液相接触,两种熔液进行相互扩散与反应,构成了对耐火材料的侵蚀。熔渣在固相中扩散速度较小,不是渣蚀的主要原因。
同一种固体或不同固体的两个颗粒与熔渣接触时,形成二面角 (φ),二面角的关系式为:
σs-s=2σs-lcosφ/2
式中σs-s为两固体界面张力,N/m;σs-l为固体与熔渣界面张力。熔渣在σs-s的作用下进入晶界。耐火材料晶粒愈小,晶界愈多,通过晶界的侵蚀愈大。溶解过程由化学反应与扩散两个步骤构成。当扩散速度比化学反应速度慢得多时,过程受扩散步骤控制,称过程处于扩散控制范围;当化学反应速度比扩散速度慢得多时,过程受化学反应步骤控制,称过程处于化学动力学控制范围;当扩散与化学反应速度相当时,过程处于过渡范围控制。一般耐火材料在熔渣中的溶解过程处于扩散步骤控制范围。抗热震性也是影响抗渣性的重要因素,抗热震性差的耐火材料受到热冲击的影响,会出现裂纹或开裂剥落,熔渣易进入耐火材料中与其熔解和反应,使耐火材料抗渣性变坏。含碳耐火材料的抗氧化性也会影响抗渣性。抗氧化性差,表面氧化后形成脱碳层,结构疏松易脱落,从而降低其抗渣性。
熔渣的性质
熔渣的种类很多,性质差别很大,概括分为酸性渣、碱性渣和中性渣3类。不同的渣对同种耐火材料的侵蚀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种渣,也会因渣的粘度、温度等的不同而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不同。熔渣与耐火材料相互作用的温度、气氛接触时间、接触面积、操作条件等,对耐火材料的抗渣性都有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耐火材料抗渣性越差,接触时间越长,侵蚀越严重。熔渣的流动对耐火材料的机械冲刷也会影响到耐火材料的抗渣性。
耐火材料的组织结构
指耐火材料中固相、颗粒及气孔的种类、数量、大小、形状、取向以及分布状况等。熔渣侵入耐火材料的途径有:通过固体扩散、晶界扩散,开口气孔进入。其中侵入速度最大的是通过开口气孔进入耐火材料。熔渣渗透进入耐火材料,其基质熔解反应后,残存的颗粒孤立突出,伴随熔融物的冲刷,耐火材料表面就会不断地被侵蚀而脱落。熔渣对耐火材料润湿程度愈大,侵蚀也越大,熔渣不润湿耐火材料,则耐火材料通常不会被熔渣熔解或侵入。熔渣侵入耐火材料后,形成变质层,易造成耐火材料的剥落。耐火材料中的开口气孔,可视为毛细管,是熔渣侵入的通道,由于表面张力作用,熔渣进入毛细管。
应针对熔渣的特点和性质,结合使用条件,选择与熔渣相适应的耐火原料和适宜的生产方法,以保证获得组织致密、结构均匀的耐火材料。
抗渣性的测定方法分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
包括熔锥法、坩埚法和浸渍法。
(1)熔锥法。亦称三角锥法,将耐火材料与炉渣分别磨成细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截头三角锥,其形状、大小与标准测温锥相同,然后按耐火度试验方法(见耐火度)进行测试,以耐火度降低程度来表示耐火材料抗渣性的优劣。这是抗渣性测试中最简单的方法,它只能反映化学矿物组成对抗渣性的影响,而其他影响因素显示不出来。
(2)坩埚法。从耐火制品上切取大约边长为80mm,高度65mm的立方体,或钻取直径50mm、高50mm的圆柱体试样,在其顶面中心钻一直径30~40mm、深度30~40mm的孔(亦可由耐火材料直接制成这种坩埚),装入一定量的炉渣,在规定温度下加热,并保持一定时间。冷却后,从钻孔的直径部位切开,观察炉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情况,得出一个定性的结果。缺点是炉渣化学组成很快改变,粘度增大,且无流动冲刷作用。
(3)浸渍法。将耐火制品切成圆棒状,在规定温度下,浸入熔渣中,浸渍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侵蚀情况,测定其体积变化,计算侵蚀百分率。
包括回转渣蚀法、转动浸渍法、撒渣法、高温滴渣法和感应炉法。
(1)回转渣蚀法。将被检测的耐火制品切制成一定形状的试块,可以是6块或9块。砌在一个小型的回转炉内,炉体可自由倾斜,转速为0~10r/min。用燃气加热到试验温度。在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炉渣,视其渣蚀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将渣倒出。冷却后,拆开砌在一起的试块,沿试块的长度方向垂直渣蚀面切开,测量试验前、后试块厚度变化,计算渣蚀量,用mm或%表示。这是比较好的一种动态测定耐火材料抗渣性的试验方法,特点是直观、对比性强、重复性好。缺点是炉内气氛较难控制,试验后试块的厚度测量不易掌握。中国(GB 8931)、美国(ASTM C874)以及英国(BS 1902:5·13)都规定用这种方法作为检测耐火材料抗渣性的标准方法。
(2)转动浸渍法。亦称旋棒法,与浸渍法不同点是将圆棒试样浸入熔渣中旋转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侵蚀情况。
(3)撒渣法。将耐火材料切制成长方体试样,置于电炉内,加热到试验温度,将一定量的炉渣通过石英管分次均匀地撒布上试样顶面中心处,保温一定时间,冷却后,测量熔渣侵蚀前、后试样的体积变化,计算其侵蚀百分率。
(4)高温滴渣法。将炉渣压制成棒状,与水平面成10°角插入加热耐火材料试样的试验炉内,试样的受蚀面与水平面成30°角斜靠在炉壁上,当加热到试验温度时,渣棒熔化,不断向前移动,使渣滴落在试样的受蚀面上,流蚀成沟。冷却后,从试样下边缘38mm处切开,测量渣蚀的宽度和深度,并测量蚀损的体积。
(5)感应炉法。把要被检测的耐火材料作成小型感应炉衬,置于感应圈内,加入一定量的金属,待其熔化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炉渣,在试验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冷却后,切开炉衬的断面,观察比较其侵蚀情况。这种方法比较好,特点是直观、对比性强、炉内气氛易于控制。缺点是设备复杂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