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4 17:58
抚仙湖虫(Fuxianhuia) 是澄江生物群中特有的化石,是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 属于真节肢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成虫体长10cm,有31个体节,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它的背、腹分节数目不一致,与泥盆纪直虾类化石类似,而直虾是现代昆虫的祖先,这间接表明了抚仙湖虫是昆虫的远祖。抚仙湖虫为再现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
抚仙湖虫是节肢动物的祖先类型。背壳由头甲、躯干和尾甲组成。头甲半圆形,前端具1对柄状眼,躯干分为胸部和腹部,胸部次长方形,具17个体节,中轴宽,肋叶较窄,肋刺短。腹部分14节,尾甲由一扇形的两叶和1个尾刺组成。
抚仙湖虫化石分布广泛,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东6公里帽天山附近。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
由北京邮票印刷厂印制,云南省邮政局发行,澄江县人民政府、澄江邮政局策划的‘‘滇中明珠——澄江’’个体化邮票于5月上旬正式面市发行。个体化邮票是将一个地方的重大题材反映在邮票上,由中国邮政发行有面值的邮票。这次发行分四组邮票,主票为中国结,附票有禄充风景区、抚仙湖虫、水下考古、古生物研究站,每枚面值0.80元。其中的一组抚仙湖虫邮票由采集的化石照片印制。因此,真实的再现了53亿前该虫的原型,非常珍贵。研究站邮票采用仿古灰姑娘虫鸟瞰图像,也很精美。以邮票形式再现澄江古生物,已是第二次。这次首发只印了1000套,更具收藏价值。
抚仙湖虫是澄江生物群的代表生物之一,为寒武纪早期,埋藏在距今5.3亿年的澄江生物化石群。抚仙湖虫为再现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
有关寒武纪蜕皮类群的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化石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五亿多年前的生物在死亡后经过微生物腐解、压实作用和矿物交替后仍然能够保存极为脆弱的脑子、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在澄江化石库中二维保存的化石印痕中区分出这些三维结构更是让一些学者费解。
由西北大学刘建妮教授领衔的中德合作研究团队,对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化石上发现的“脑子和神经系统”结构研究后,给出了不一样的埋藏学解释。他们认为: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化石肠道细菌在腐解过程中所形成的微生物膜,其形态及位置多变,与现生节肢动物稳定的脑部结构完全不同;同时,肠道细菌在腐解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部形态结构,该结构与保存在化石的“脑子和神经系统”假象完全吻合。
此外,现生生物腐解的实验结果表明,脑部是生物腐解过程中最先消失的结构之一。这些结合起来的证据,对于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的内部结构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埋藏学解释。2018年4月11日,《英国皇家学报:生物科学》(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B )在线将该研究成果内容以“微生物腐解分析挑战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类可疑的内部器官解释”为题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