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都答儿

更新时间:2021-04-16 11:21

护都答儿,又名护都沓儿,蒙古人。生卒年代不详。元延 祐二年(1315)状元及第。依例授为集贤修撰。

概述

元史》纪第25卷仁宗之二中记载:“三月乙卯,廷试进 士,赐护都沓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及第、出身有差。”(四月)“辛巳,赐进士恩荣宴于翰林院。”“辛丑,赐会试下第举人七十 以上从七流官致仕,六十以上府、州教授,余并授山长、学正, 后勿援例。”据此可知护都答儿为该科右榜即蒙古色目人榜 之状元

内容

元、明、清三朝,东昌或路或府,聊城始终是东昌行政中心之所在。这个控扼南北要冲、身兼水陆码头的中原城市,历史上曾经出过三个状元。作为清朝状元的傅以渐和邓钟岳,由于距今年代尚不算遥远,故多为世人所知。但是,对于另一位元朝状元,就少有人着墨了。实际上,自明初《东昌府志》失传至今,这位状元就已经不为人们所知了。

清朝乾隆年间,曾经参修过《四库全书》的胡德琳,出任东昌知府,在任亲自撰修《东昌府志》。这位见多识广的知府,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永乐大典》。他为我们寻找这为元朝状元,留下了宝贵线索——《(乾隆)东昌府志》卷十一《建置一·城池·东昌府·在城坊巷》:“状元坊,今名状元街,在府治东南,国朝两状元亦居此。元马氏擢高科,郡人立是坊以荣之。永乐大典。”

胡德琳的意思是说:“原先的状元坊,现在叫作状元街。位置在府衙的东南方。我大清朝两位状元傅以渐、邓钟岳也住在这条街上。考查坊名的由来,原来是元代马姓高中进士,家乡的人们就立了一个状元坊,以此来荣耀他。我所依据的是《永乐大典》。”

胡德琳撰述的这条记录,后来也为嘉庆府志和宣统聊城县志所抄录。但无论是胡德琳,还是后来的修志者,都未能考证清楚这为马姓“高科”者是谁。究其原因,恐和元代进士资料稀缺难见有关,况且《元史》所记历科状元,并无马姓者,于是,人们也就很难将这位高科进士和历史上未知名的状元联系起来。

那么,这位“高科”是否可考呢?答案是肯定的。

偶读曹伯启《曹文贞诗集》(四库本),卷六有一诗,诗题为:“道过东昌,申仲礼佥司暨状元呼都克岱尔诸父台辅贤昆仲厚意相邀,别后以诗寄谢”。诗云:“十载重逢骨鲠臣,生涯能斥向来贫。一时辍棹舒情曲,三接乘骖到水滨。乌府前循仪范古,鸿胪首唱姓名新。清门幸喜陪清讌,世路悠悠懒问津。”

这个东昌状元是谁呢?我们知道,“呼都克岱尔”、“呼图克岱尔”,是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对元人“护都沓儿”、“护都答儿”、“忽都达儿”等译名的一种更改。可巧的是,相同发音的还有延祐五年蒙古色目人榜状元忽都达儿。不过,戊午状元忽都达儿系湖南澧阳人、蒙古捏古歹氏,今有黄溍所作的墓志传世,因此,可以将其排除。如此一来,曹伯启所记载的这位叫作“呼都克岱尔”东昌状元,就是延祐二年右榜第一人:护都沓儿。而曹伯启原诗的题目也应是:“道过东昌,申仲礼佥司暨状元护都沓儿诸父台辅贤昆仲厚意相邀,别后以诗寄谢。”

曹伯启此诗作于延祐三年。当时,他正以中宪大夫、刑部侍郎的身份,前往湖南沅州按察八番傜民构乱事,舟过东昌,遂有是会。其诗之大意是:“自从江南宪台一别,我已经有十年没见到骨鲠之臣申从敬仲礼了,他的生活也早已脱离了原来的贫穷。我船到东昌后,就停了下来,和老朋友谈谈心,抒发抒发心中的感慨。你要知道,他们可是三次用马车到会通河边来接我的啊!申佥宪所遵循的礼法完全是古人倡导的,而鸿胪寺第一个报唱出来的状元名字却是崭新的。大家都是清白门庭中人,能聚到一起举行清雅的宴会,真是三生有幸!因此啊,那些世路上纷繁复杂的事情,也就懒得去想它了!”

通过对曹伯启诗的解读,我们完全可以确认:元延祐二年(1315 年)首科蒙古色目人榜状元护都沓儿,是东昌路聊城县人。而且,我们由此也可以确认:胡德琳引《永乐大典》所记载之“马氏”,就是元延祐首科状元护都沓儿。马氏,系其汉姓。元末抑或明初的东昌方志,记有此人,因此,《永乐大典》辑录各地方志时,故有录入。

人文崇尚儒学 成绩斐然

元朝立国后,科举不行将近五十余年。因此,不少官员的文化素质是很低的,有不少人连名字都不会写,只会用印和画押。到了皇庆二年,元仁宗决定开科取士。同年十一月下诏,延元年八月乡试,延二年二月,会试。原则上,右榜蒙古色目人取士五十,左榜汉人南人亦取士五十。但是,由于时间仓促,真正录取的结果是:蒙古色目人榜(右榜)十六人,护都沓儿居首;汉人、南人榜(左榜)四十人,张起岩居首。

护都沓儿作为首科右榜状元,相对当时统治阶层的其他蒙古族人来讲,他的汉文化水平,无疑是出类拔萃的。而且,他是在元廷尚未决定开科取士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汉文化,这说明其内心是倾慕汉化、崇尚儒学的。正因他久已向汉,所以写得一笔好字。他中状元之后,不光是其家乡人引以为荣,为其树立“状元坊”;即使是元朝廷,也是引以为傲的,把他作为蒙古人向学的典型来树立和宣扬的。

延五年,元廷辑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四月二十一日,元仁宗命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题跋。两天后,四月二十三日,元仁宗又命翰林待制、状元护都沓儿题跋。元仁宗一朝,文人名士充斥,人才济济。仅以赵孟的书画成就而言,绝对千古大家,一代宗师。但是,当这件千年罕物一出现,能为之题跋者,惟赵孟和状元二人。可见,元廷是将状元和赵孟等量齐观的。

虽然,护都沓儿的工笔细楷,多少还带着一点生涩,和赵孟的圆熟简直不能比。不过,我们必须看到,这位状元尚属后起之秀,其年龄和学养,照赵孟自然都是差出一大截的。但是,如果我们把他和当时统治阶层的文化素养比起来,那么,护都沓儿无疑是汉学的佼佼者,因此,他是值得尊重和尊敬的!

另据,萧启庆先生《元代蒙古人的汉学》,延首科状元护都沓儿,系里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