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1:03
黄帝—少昊(又名玄嚣)—蟜极—帝喾—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约前1720年在位)—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汤
注:公元前1775年,王亥之弟王恒杀死王亥,从而成为商部族首领,于公元前1775年至公元前1770年在位。
从文献和考古学文化看,夏、商、周三族几乎同时起源。但三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商自汤灭夏之前,商族经历了长达470年的游牧流动阶段,其跨度正好与夏王朝文明史相始终。而且自契至于汤,又至盘庚,所谓“殷人屡迁,前八后五”,直至武丁,商族一直保持着许多原始氏族制的遗俗。这个现象很特殊,从先商先公的世系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下面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文献中先商先公世系
《史记.殷本纪》里,先商世系从契到汤共14代,均为父子相承: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说明:司马迁所记载的报丁与报丙,位置放错了,请参看上面的“家族世系”。
这个世系是一组严格按照父子相传、嫡长为继的宗法世系,这个世系是否可靠,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
在《史记》之前,《国语》和《荀子》提到先商世系为十四王,但哪十四王却记录不全。
《国语.周语》:“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此“玄王”指“契”。
《荀子.成相》:“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其它先秦文献亦均不具十四先公名,只有《世本》例外,详列前数先公名:
“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士,相士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根国,根国生冥”。
《世本》的这部分世系可能被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