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塔

更新时间:2024-11-03 16:18

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1918号,始建南朝梁时(502-557年)。

历史沿革

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年),报恩寺始建。

南朝梁时(502-557年),报恩寺塔建有11层塔。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报恩寺塔重建为9层。

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年),报恩寺塔再次毁于战火。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报恩寺塔改建成九级八面宝塔。

明清,报恩寺塔几度修葺。

1965年至1967年,报恩寺塔又全面整修。

2006年,报恩寺塔又进行整修。

建筑特点

报恩寺塔为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高76米。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备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于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

报恩寺塔底层副阶周匝,占地约878平方米。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室组成。每层施平座、腰檐。各面以八角搛柱分为三间,当心问辟门,供登临出入。第八、九层中央立木刹柱,直径约0.85米,下以东西向大柁承托,上端蹿出塔顶支承铁刹。塔刹高耸,长度约为塔高的五分之一。

报恩寺塔整座宝塔气宇轩昂,雄伟壮观。尺度巨大,比例不壮硕,翘起甚高的屋角、瘦长的塔刹,使报恩寺塔在宏伟中又蕴含着秀逸的风姿,体现出江南建筑风格。

文物遗存

雕塑

报恩寺塔的外壁与塔心室砖造部分以及石筑基台、基座,均为宋代原物。基台对边约31.5米,高1.25米,下枋满雕卷云纹:台外散水海墁较现有地面平均低0.96米。基座高1.45米,束腰每面浮雕护法金甲力士坐像三尊,转角处浮雕卷草、如意纹饰。塔后碑亭中置有元代石雕艺术品张士诚记功碑。

碑图

报恩寺塔的观音殿南面建长廊,陈列着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该图全长32米,高2米,再现了清代“乾隆盛世”苏州的繁华。

研究价值

报恩寺塔是中国2000多座楼阁式宝塔中“上为令盛,下为重楼”的典型,各层塔门过道和塔心室门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结构复杂,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实例。由于报恩寺塔结构合理,构件坚同,自南宋始历经风雨和战火,仍然安然无恙。

保护措施

1957年,报恩寺塔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报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7年立法计划项目。报恩寺塔也纳入保护条例中。

历史文化

唐代韦应物任苏州剌史期间。曾游览过开元寺。留下一首五言律诗:《游开元精舍》之二诗日: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馀。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开元中,诏天下置开元寺,遂改名开元,金书额以赐之、寺中有金铜幺宗御容。当天下升平,富商大贾远以财施,日或有数干缗。至于梁往栾楹之间。皆缀珠玑,饰金玉,莲房藻井,悉皆宝玩,光明桕辉,若星辰相罗列也印。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宋元丰年间该寺重建之际还曾舍铜龟以藏舍利蚴。

旅游信息

地址:报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1918号。

门票:免费

地铁:乘坐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北寺塔站下车即可到达。

公交:乘坐1路、8路、33路、38路、101路、202路、262路、301路、305路、305路大站车、313路、602路、811路、9009路、9009路大站车、9025路、9025路区间、9029路、游1路、夜1路、夜2路、夜3路在北寺塔站下车即可到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