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审计

更新时间:2024-05-21 16:59

送达审计亦称“报送审计”、“送请审计”。“就地审计”的对称。国家审计机关或部门内部审计机构通知被审单位按规定要求,将所需审查的全部资料按时、完整地送达审计机构所在地点而进行的审计。送达审计主要用于规模较少、收支不大、核算简单的单位。这种审计形式一般由国家审计机构在对政府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中实施。

概念

所谓送达审计也称报送审计,是指审计组织按照审计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通知被审单位将应该审计的全部资料,如期报送到审计机关进行审计。

例如,审计机关要求被审单位按期报送预算计划和会计报表及报告,在审计机关施行审查即为报送审计。报送审计按照报送时间分为定期的常规性审计和不定期的随意审计。无论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应送审的资料及送达的时间均由审计机关规定。这种审计,是一种异地审计,主要适用于对规模较小的单位执行财务审计,我国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审计,即采用该种审计。该种审计,一般不适用于对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审计

利与弊

经济责任审计采用送达审计的利与弊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重点、技术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受审计资源的限制,近年来,我们在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走出了一条以送达审计为主要方式的经济责任审计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审计实践中发现送达审计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与就地审计相比,有利有弊,如何趋利避弊,已成为当前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采用送达审计之利

1、有利于减少对被审计单位日常工作的影响,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

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势必会对被审计单位日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导致其发生一些费用支出。如审计人员采取就地审计方式,被审计单位就得提供适应审计的办公条件和环境,由于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为了表示尊重和配合,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接待和应酬,给被审计单位增添许多麻烦。实行送达审计,审计人员把被审计单位的账日调到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就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发生。

2、有利于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促进审计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日前经济责任审计力量普遍偏少与审计任务十分繁重酌情况下,采用送达审计,可节约审计人员去被审计单位来回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同时,审计组也可以灵活安排人员和工作时间,打破审计机关内部分工界限,加强协作,发挥审计机关人员整体效应,有效地缓解审计机关任务重与审计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实现审计部门人、财、物等资源合理整合和最优化配置,也便于审计机关领导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协调和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有利于廉洁从审,排除各种干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人员在本机关审计,无外人在场,工作中遇有需要大家讨论研究的问题,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个人意见利商讨问题,有利于审计取证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取证资料的安全保密,而且减少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接触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不廉洁行为的发生,树立了审计机关廉洁从审、秉公执法的良好形象。同时,实行送达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排除被审计单位各种干扰和其他不良环境的影响,使审计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审计实施工作,效率自然也得到提高。

4、有利于审计资料的安全保密,提高审计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涉及的都是部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执行国家财经法纪,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情况的依据,是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评价、使用干部提供的重要资料。实行送达审计,审计现场无外人干扰,减少审计资料丢失或泄密的风险,同时也方便审计人员核对有关数据,有利于及时解决审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审计取证资料的补充,提高审计质量。

采用送达审计之弊

1、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容易丢失或泄密商业机密而增加审计风险。

被审计单位将会计资料送害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就要对会计资料的完好性和完整性负责,而在送达审计期间容易因保管不利导致会计资料缺失,同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中包含着大量的商业信息和机密,如果在送达审计期间造成丢失或泄密,可能会使被审计单位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审计机关很可能受到要求赔偿的诉讼。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增大审计风险。

2、被审计单位的配合不力,降低审计工作效率。

由于不在被审计单位审计,审计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当事人到审计现场进行解释、取证时,被审计单位因多种原因可能有些人员借故拖延或不配合,这种不及时、不积极配合,必然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进程,降低审计工作效率。

3、限制了审计技术方法的使用,不利于多种审计手段的综合运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要求较高,审计内容也较丰富全面,从现场操作的角度看,送达审计只着重账面资料的审查,账面资料与实物分属两地,限制了审计实施过程中对账面反映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实所需采用的如实物盘点法、往来款项核对法、现场观察法等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如果被审计单位账实不符,其后果很容易造成审计结果的失实和审计评价的失当,产生审计风险。

4、不便于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之外的资料进行查阅。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被审计人整个任职期间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和重大的经济决策事项进行全面审计,这就需要查阅被审计单位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技术、管理等内控制度及重大经济事项等的相关资料,而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却分属不同部门或机构。审计过程中如果需要查阅这些资料,审计人员就必须到管理资料的部门或机构去借阅,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影响工作效率。

5、不利于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倾听职工声音。

实践中许多审计线索的挖掘往往是在与被审计单位职工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或者是由职工主动反映和提供的。由于送达审计只着重于账面资料的审查,没有对单位事物形态进行观察,无法详细观察被审单位整体概貌,也不能经常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接触,不利于与被审计单位职工相互了解和沟通,不便于审计组更深层地了解单位情况,从而难以发现一些账目上反映不出的问题。

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送达审计的利与弊,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究竟应该采用哪种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以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如果实行送达审计,则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搞好审前调查。

搞好审前调查,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审计内容查深、查透的关键,通过审前调查,可使参审人员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提前收集被审单位重大经济活动,重大经济决策方面的文件及会议纪要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等各种审计所需资料,对以前审计过的单位,要查阅审计档案,与原审计人员沟通,还要掌握最近的变化,以便确定好审计重点利主要内容,并据此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2、把握好审计进点关。

审计组进点是送达审计重要的环节,审计组要认真组织好进点会,对会议的进程、参加会议的人员、被审计单位的发言材料都有明确的要求,审计组要介绍审计的依据、目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等,宣布审计期间双方应遵守的纪律,要求被审计单位承诺审计过程中有关人员及时配合审计工作,做到随叫随到,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对一些重大的、有影响的审计项目,由分管领导担任审计组长,或带队参加审计进点会。要通过召开审计进点会,让被审计单位较好地了解审计工作的性质、方法、要求等,进一步确立双方的工作关系,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通过审计进点会和审计公告,借此召开群众座谈会,倾听单位职工的反映,了解事实的真相,获取有关线索,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审计结果的查出打下基础。

3、应加强会计资料的管理。

在送达审计的方式下,加强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管理尤为重要。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移交到审计组,审计组要认真细致地清点资料填写“送审资料清单”,严格履行交接手续,审计组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向审计机关作出书面承诺,这样会计资料的保管责任完全转移到了审计组,会计资料是被审计单位的重要经济资料之一,其中包含着被审计单位的商业机密和许多经济运行轨迹,如果丢失可能会给被审计单位造成损失,因此,对会计资料审计时,应有专门的办公地点,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审计现场,造成资料泄密。

4、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在审计实施阶段,被审计单位将会计资料等送到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依据所送的资料进行账面审计。对有疑问的事项和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再深入到被审计单位,进行核实、取证和延伸抽查下属单位,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账面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除了对账面资金常规审计外,还应对有些未能在账面反映核实的情况实行审计查询。与此同时,综合运用内部控制测试、分析性复核等各种审计技术方法,进行全面审计,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注意事项

送达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责任,加强送达审计资料管理。

为确保资料的安全和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审计组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在资料管理中应把握以下环节:一是与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交接手续要齐全,做到当面清点,分类登记、双方签字,在使用完了归还时也要认真清点并履行交接手续;二是按审计分工或资料类别指定专人保管;三是存放和查阅资料注意防盗、防火、防水,加强单位安全管理;四是实行由审计组长负责的资料日清点制度;五是查阅资料过程中,对暂时不需要的应及时放入柜内,减少资料的堆积,以利管理;六是要增强保密意识,完善保密措施。办公期间,审计小组工作场所原则上不得随便进入,审计人员需外出时,要注意上好门锁,以确保资料的保密安全。七是要建立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资料丢损等情况审计组应及时上报,并视情况按制度作出必要的处理。

(二)查账与实物核对相结合,注重审计调查

1、应尽量做好对一些需就地审查的审计工作。

以送达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不能片面地理解为送达审计就不要到审计现场了。对资产、资金等实物形态以及管理机制、内控制度等软件环境要进行就地审查和了解,核实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记载是否都与实际情况相符,确保审计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加强对账面资料与实物资产的实地核对,对账面反映的资料数据进行核实可使用的诸如核对法、盘存法、抽样法等审计技术方法,避免造成审计结果的失实和审计评价的失当,产生审计风险;应重视查阅与会计资料的其他资料,如企业的生产技术定额、购销合同、投资协议、收益分配方案,以及企业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等国有资产重组时的各项章程、合同等的订立和执行情况等资料等,都与财会资料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进行重视查阅,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2、注重多种形式的审计调查,挖掘审计线索。

这里要强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等关联单位,听取各部门从各自角度所掌握的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介绍、评价,以及对其领导人或单位存在问题线索的介绍,并查阅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检查和处理报告,以供审计参考,找出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是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分别找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或主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部分职工谈话,了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个人重大经济问题线索,以明确审计重点和方向。

三是查阅其会议记录,了解决策事项,查阅收发文本,跟踪其出台政策措施,捕捉有用信息,挖掘审计线索。

四是深入现场实地察看,通过勘察现场情况印证账面收支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如查项目投资仅仅从账面把握不了全貌,只有将账面审计和现场实地勘察结合起来,才能弄清工程量有多大,是否有虚报或配套,是否以生产性项目名义搞楼堂馆所或福利设施。又如政府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是否落实,必须深入一线资金使用单位现场调查,才能核实清楚。

(三)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防范审计风险。

一是由被审计单位以书面形式向审计机关承诺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帐户等的“真实、完整性”;

二是实行审前公示制度,下发审计通知书时,在被审计单位办公地点公开张贴“审计公示”,明确告知被审单位干部群众,有什么意见,可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向当地审计局或审计小组反映,以收集举报线索。

三是对于审计手段所限实在难以查清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专题报告或移交查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