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沥胆

更新时间:2024-11-04 08:45

披肝沥胆(拼音:pī gān lì dǎn)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披肝沥胆”。

成语故事

曹操起兵二十万,分兵五路至徐州,攻打刘备。刘备兵败,张飞突围后,望芒砀山而去,刘备无路可归,送去投奔袁绍关羽被围无法解脱,为保全刘备家眷,只得暂时投降曹操。

刘备在袁绍处,旦夕烦恼,一忧关羽、张飞不知去向,二忧妻小陷于曹营。袁绍得知刘备心中苦痛,便遗良将击曹。袁曹交战,关羽连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刘备始知云长身在曹营。袁绍得知刘备二弟关羽斩了他的爱将,即下令斩刘备之首。刘备表示愿修密书一封与云长,叫他前未辅佐袁绍,共诛曹操。袁绍为此高兴异常,即派人前往送信。关羽看毕书信,大哭,当即写书答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也。前守下郊,内无积栗,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影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裁。披肝沥胆,笔堵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之后,关羽便入内告知二嫂,随即至相府拜辞曹操。曹操知道关羽的来意,悬回避牌于门。关公快快而回,命旧日跟随人役,收拾车马,早晚伺候,吩咐宅中所有原赐之物,尽皆留下,分毫不可带去。次日再往相府辞谢,但是门首又挂回避牌。关羽一连去了数次,皆不得见曹操。

随后,关羽便留下一封书信送相府,率旧日随从,护送车仗,夺门而走。关羽一行,沿路屡遭难险,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古城与刘备、张飞相聚。

成语寓意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对刘备的回信中讲到“披肝沥胆、笔楮难穷”,而关羽的忠义精神,千百年来被历代赞扬。《忠经》有言:“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人类的所有美德几乎都与“忠”有着紧密的联系,“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德,不仅仅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品格。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求人们每一个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忠于职守、忠于家庭,让每一个人都具备忠德品质。

成语运用

“披肝沥胆”指剖出肝,滴下胆汁。比喻坦诚相见,竭尽忠诚。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状语。

唐·魏征隋书·李德林传》:“百辟庶方,四方岳牧,稽图谶之文,顺亿兆之请,披肝沥胆,昼歌夜吟。”

宋·袁燮《论蜀札子二》:“臣所以披肝沥胆,控告君父者,非独为蜀计,为天下计,为宗社计也。”

明·沈鲸双珠记・二友推恩》:“屋乌推爱频周恤,沥胆披肝拟后图。”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七八回:“大家畅谈彼此,以义气相关,真是披肝沥胆,各明心志。”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回回目:“破资财穷形极相,感知己沥胆披肝。”

邵燕祥《人间要好诗》:确实是活生生的诗人在披肝沥胆,倾吐衷肠;朴索率直,毫无矫饰,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这是诗的生命之所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