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歌

更新时间:2022-06-26 14:23

是我国最古老、最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表演时,可以看到4~7岁的小演员在三米高台的彩台上潇洒自如地表演各种优美动作,经过数百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抬阁的“阁”逐步向高、峭、奇、险、美的方向发展,它的行走表演也从过去的人抬,演变为人抬为虚,实为将阁固定在车轮上。

简介

每台阁上的演员最多达5位,并已将戏剧与杂技融为一体,木艺、铁艺、画艺、扎艺、服装、道具、乐队等集于一身,是一门高台行走表演艺术形式。它主要有转阁、云阁、灯阁、水阁四种表演形式。曲沟原名“干戈沟”。春秋时,群雄逐鹿,曲沟所处之地连年战事不断,故被人称做“干戈沟”。

民间来源

一年,孔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地,见村民饥寒交迫,随生怜悯之心。孔子师徒数人,所带物品不多,无力相扶。以“仁”布道天下的孔子知这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要想从根本上解除他们的疾苦,必须消灭战争,施行仁政,于是孔子携弟子小住几日,向村民讲仁义礼智信,讲人际和谐,村民们深受启发。他们一致要求孔子给“干戈沟”改名。孔子有感于此地民风淳厚,使用老家曲阜之“曲”而代“干戈”,意即希望两地结下不解之缘,也希望曲沟从此在无干戈,孔子临行时,将随身所带的一些丝织物品赠送给村民。据说“化干戈为玉帛”的成语即源出于此,村民为表达对孔子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击鼓相送,并选择唱歌唱得好的几位女童,由众人抬在桌上,边行边唱。起初之意是让远去的孔子仍能回望到高桌上的歌舞,后来,村民们在喜庆自娱时,仍延用了这种歌舞形式。因为抬着歌,故有“抬歌”。“抬歌”即是最早的抬阁。后来,在封建社会的诸多朝代中,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抬歌”因于孔子有关,所以被历代曲沟人引为荣耀,使抬阁历千年而不衰。经过代代相传,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戏曲兴盛,艺人们将高桌装饰成楼台亭阁的样式,同时运用木工技艺把扮演戏剧任务的儿童,根据剧情需要,采取大胆夸张的手法,巧妙地悬制的格局中,通过戏装和道具的遮掩,给人们空中楼阁,云里雾里的感觉。这时,“抬歌”被更名为“抬阁”,抬阁因其造型优美新奇,惊险而成为绝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