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0 13:18
拉丁语(拉丁语:Lingua Latīna;英语:Latin language),属于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起源于拉丁姆地区(今意大利拉齐奥大区),为罗马帝国使用。虽然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流利使用拉丁语。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拉丁语的中文名称在明、清朝的文献中曾有40多种异译,如“大西字”“红毛字”“番字”“喇提诺”“腊底诺”“辣第诺”“拉替努”“赖丁”“罗典”等。
拉丁语属于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拉丁-法利希语支,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区(Latium,意大利语为Lazio)的方言,后来则因为发源于此地的罗马帝国势力扩张而将拉丁语广泛流传于帝国境内,并定拉丁语为官方语言。而基督教普遍流传于欧洲后,拉丁语更加深其影响力,从欧洲中世纪至20世纪初叶的罗马天主教以拉丁语为公用语,学术上论文也大多数由拉丁语写成。虽然只有梵蒂冈尚在使用拉丁语,但是一些学术的词汇或文章例如生物分类法的命名规则等尚使用拉丁语。
罗马帝国的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使用的文言文称为“古典拉丁语”(Classic Latin),而2-6世纪民众所使用的白话文则称为“通俗拉丁语”(Vulgar Latin)。
不是拉丁语的欧洲独立语言中,有一些“罗曼语族”(Romance),包括中部罗曼语:法语(French)、意大利语(Italian)、撒丁岛(Sardinia)方言、加泰罗尼亚语(Catalonia);西部罗曼语:西班牙语(Spanish)、葡萄牙语(Portuguese);与东部罗曼语:罗马尼亚语(Romanian)。16世纪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势力扩张到整个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称“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罗曼语和拉丁语的区别在于,罗曼语都失去了很多单词的语法变化词尾。特别是名词的变格词尾,已经完全丧失。(名词变格在罗马尼亚语中仍然有所保留)。
拉丁语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希腊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可能反映了罗马人讲求实际的民族性格。比起文学创作的多样和灵活,罗马人更关心政府和帝国的发展与扩张,对推测和诗意的想象不感兴趣。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在众多古典时期大师们的笔下,拉丁语依然是堪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内涵丰富语言媲美的文学、诗歌的语言。
拉丁语与希腊语同为影响欧美学术与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学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下去,重点转移到对当今语言的研究。
拉丁语(Latinitas)最初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语言,和奥斯克·翁布利语同属古代印欧语系意大利克语族。由于罗马的强盛,罗马人的拉丁语逐渐在并存的诸方言中取得了优势。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在罗马帝国全盛时期,随着罗马人军事和政治势力的扩张,拉丁语作为行政语言传播到西地中海的岛屿、伊比利亚半岛和高卢(今法国),直至多瑙河流域的达齐亚(今罗马尼亚),成为当时帝国核心地区使用的语言。拉丁语是教会的官方语言,4世纪的接近民间语的《圣经》拉丁文译本是最具权威的教科书,因此5~15世纪,拉丁语是教会统治下的宗教、文化和行政的语言,又是西欧各民族间的交际语言,称为中古拉丁语。同时,书面拉丁语和民间通俗拉丁语的差别越来越大。由于中古拉丁语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古典拉丁语,它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语作家看来不够规范和纯洁。后者的拉丁语以古典拉丁作家为范式,称作新拉丁语。
古罗马的语言拉丁语,是现代罗曼语的祖先。拉丁语开始是台伯河岸的一个小村庄的方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区。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国际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科学、哲学和神学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还曾是任何文科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到了本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衰落下去,重点挪到对活着的语言的研究。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
约在公元前一千年,从北方不断涌来的移民把拉丁语带到意大利半岛。在以后的几百年中,罗马出现了,并居于突出地位,罗马的拉丁语成为新兴的罗马帝国的标准语。和古典拉丁语同时存在的,有一种口语方言,罗马军队把这种方言带到整个帝国。它完全取代了意大利在罗马帝国出现前就有了的语言以及高卢语和西班牙语,并且,在五世纪瓜分罗马帝国的野蛮人也乐于接受这种语言。进一步分化的结果,导致现代罗曼语诸语言的出现,它们是: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
拉丁语(或称罗马语)的字母表,是在公元前七世纪创制的,它以埃特鲁斯坎(Etruscan)字母为基础,埃特鲁斯坎字母又来源于希腊字母。在原来的二十六个埃特鲁斯坎字母中,罗马人采用了二十一个。原来的拉丁语字母是:A、B、C(代表/g/和/k/)、D、E、F、Ζ(希腊语的zeta)、H、I(代表I和J)、K、L、M、N、O、P、Q、R(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写成P)、S、T、V(代表U、V和W)、X。后来,希腊字母x废弃不用,代之以一个新字母G。在公元前一世纪希腊被征服后,采用了当时通行的希腊字母Y和Z,把它们放在字母表的末尾。这样,新的拉丁语字母包含二十三个字母。直到中世纪才加上J(区别于I)和字母U和W(区别于V)。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各民族语言代替了拉丁语,但在学术领域里拉丁语仍有它的地位。现代天主教会沿用拉丁语为第一官方语言,在教堂仪式中使用拉丁语一直到1963年。古代拉丁文化是直接继承希腊文化的。通过拉丁语,希腊语中的丰富蕴藏欧洲,泽及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语言。
拉丁语是一种日常口语已经消亡的西方古典语言,今天一般只作为文献语言供研究,或由其他语言借入部分词汇使用,因而所谓拉丁语发音实际是指拉丁文读音,即今人根据拉丁文书面材料诵读时的发音。按照个别音位实际发音的不同,可以将拉丁语发音大体分为通用式和仿古式两种风格。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基本都可以按照“一字母一音”来拼读,因而大部分拉丁语词典不会标注国际音标。另外,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喜欢按照英文的规则拼读拉丁文,比如将Caesar(凯撒)读成SEE-zar(北约拼音)。这种英语式的发音风格对元音字母的拼读相当离谱,严肃的学习者正常情况下不会采用。拉丁语的元音有长短之分。在前后其他发音相同的条件下,同一位置上相同音素的长元音和短元音能够区别意义。大部分元音都是短元音。长元音的出现及其位置,有时有一定规律,但大多数仍需在学习时个别记忆。现代的拉丁语词典采用两种变音符号予以标记,即长音符号和短音符号——后者只在有必要特别标明的元音上使用。古代文献和现代普通读物一般不使用变音符号。
拉丁语的词重音不区别意义,但位置是固定的。单音节词内部无所谓轻重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位置通常不外乎倒数第二或第三个音节上,而且与音节的长短有关。音节的长短则既与元音的长短有关——含有长元音的音节一定是长音节,又与音节的构成有关——闭音节无论元音长短都是长音节。在一个包含三个或三个音节以上的词中,倒数第二个音节如果是长音节就读重音,如果是短音节,重音就移动到倒数第三个音节上。
拉丁语还存在大量语流音变现象,但在现今能看到的文献中,大部分音变已经反映在了文字拼写上,只有少数例外。这种正字法虽然方便了诵读,但也为掌握拉丁语语法制造了不小的困难。
拉丁字母,也作罗马字母,为西欧语言(包括英语)所采用的字母系统,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由于早期的欧洲殖民主义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使用其它文字的语言如越南语和土耳其语也改用了拉丁字母。很多之前没有自己文字的语言如马来语、印尼语和很多原住民语言也使用拉丁字母来记录自己的语言。拉丁字母主要有以下26个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古典拉丁语只有其中的23个字母(J,U及W并不包括在内)。
字母K只见于极少数词中的A前,且皆可以以C代替。
拉丁字母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由埃特鲁里亚(Etruria,意大利西北部古国)字母发展而来。其渊源可通过希腊字母、腓尼基字母追溯至公元前1100年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通行的北闪米特字母。
没有争议的是这些字母主要源自埃特鲁里亚字母。字母“C”的读音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深绿色表示为官方文字“F”字源自(digamma),在原来的埃特鲁里亚字母及拉丁字母被用来表示/w/音,而“FH”才是本来用作表示/f/音的字母。后来罗马人简化了“FH”成为“F”,而这个字母从此就用来表示/f/音。
半元音/w/与/u/、/u:/及/j/与元音/i/、/i:/都采用同一个字母来表示,分别为“V”及“I”。
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20个(ABCDEFHIKLMNOPQRSTVX),无“G”、“J”、“U”、“W”、“Y”、“Z”。字母G增加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其形式为C加一横。原并无字母“U”及“J”,只有一个半元音字母“V”及“I”;11世纪时从“I”中分化出“J”,又从“V”分化出“U”,再从“V”分化出“W”(字母W形式即为双V);在16世纪时明确分工为I、U表示元音/i/和/u/,当在元音字母前表示辅音/j/和/w/(或/v/)时用J和V(或W)。“Y”和“Z”是共和后期为拼写希腊语借词而专门增加,Y起初照希腊语Υ读圆唇高前元音/y/,后读/i/。
拉丁语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标准语形成以前的拉丁语(Pre literary Latin,公元前250以前)、古体拉丁语(Archaic Latin,公元前250~公元前90)、古典拉丁语(Classical Latin,公元前80~公元1世纪)、古典后拉丁语(公元14~200)、晚期拉丁语(公元200~600)和通俗拉丁语。古典拉丁语是古罗马的官方语言,在恺撒(GaiusIulius Caesar)和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ō)的时代成熟。拉丁语后来逐渐化分为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但同时对没有联系的英语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通俗拉丁语以及拉丁语的语言后裔对古典拉丁语做了很多的修改和简化,比如古典拉丁语的中性词在拉丁语的后裔语言中仅在罗马尼亚语中保留。本页介绍的是古典拉丁语语法。
拉丁语名词形容词有六个格:主、属、与、宾、夺、呼
“主格”(nominativus,表示主语或表语)
“属格”(genitivus,表示所有关系,同英语的所有格)
“与格”(dativus,表示间接宾语或者其他间接语法意义)
“宾格”(accusativus,表示直接宾语,也叫受格或对格)
“夺格”(ablativus,与一些前置词连用,或者独用以表示工具、手段)
“呼格”(vocativus,用于对某人称呼)
方位格(Iocativus)在拉丁语中已无此语法范畴,但仍残存少数古方位格形式,以地名及个别常用名次为主,故不将方位格另列为拉丁语的格之一。
夺格亦译作离格,由夺格、工具格和方位格合并而成。
因为格变化已经表达了拉丁语的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所以拉丁语的词序高度自由,不遵守主-谓-宾的格式。例如:父亲爱儿子,这句话在中文、英文、法文里,都只能有一种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但在拉丁文里,有六种语序,分别是:
Pater amat fīlium.
Pater fīlium amat.
Fīlium amat pater.
Fīlium pater amat.
Amat pater fīlium.
Amat fīlium pater.
以上六句话意思一样。如果要表达“儿子爱父亲”,则需要进行格变化。同样有6种语序表达这句话:“Filius patrem amat.”,其他语序从略。
拉丁语名词有五种变格法,形容词有两种变格法,每种变格法用不同的变格方式来区别上述六个格。名词以单数属格词尾确定变格法。
以下列表列示拉丁文的名词五种变格法:
第一变格法(-ā):
第二变格法(-ǒ):
第三变格法(细分两类,辅音词干及-ǐ词干):
第四变格法(-ǔ):
第五变格法(-ē):
拉丁语动词分为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两大类。动词非限定(非人称)形式包括:不定式、分词、动名词、动形词、目的分词。限定形式(即按人称变位的形式)有五个语法范畴:数、人称、式、语态、时态;根据动词的现在时词干结尾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四种变位法),六个时态:现在时、未完成时、将来时、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有第一、二、三人称,三种语式:直陈式、虚拟式、命令式,两种语态:主动态、被动态(其中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态;异态动词:形式为被动态但表主动意义的动词),两个数:单数、复数。
此处列举第一变位法动词amō(爱),此类动词词干以-ā-结尾:
动名词:amandum
拉丁文字和拉丁词汇是人类共有的语言资源。语言学家把印欧语系中的拉丁语归为K类语言。拉丁语的重音有一定的规则:如果倒数第二个音节是长音,重音就落在这个音节上,否则落在倒数第三个音节上。语法上不用冠词,名词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保留了印欧语的呼格,但把印欧语真正的离格、工具格和大部分方位格归并成一个离格。动词的形态变化复杂,但比希腊语简单。由于动词有人称的变化,句子中的人称代词主语往往省略。还有异相动词,如loquor(我讲),形式上是被动语态,意义上却是主动的;有独特的动形词,可作为分词和形容词使用。句子的词序比较自由、灵活。词汇上基本是来自印欧语的直接继承词,但也有许多来自其他语言的借词。
拉丁语是个综合语,复杂的屈折变化体系构成了拉丁语语法的主要部分。这些变化通常使用在词尾添加后缀构成(外部屈折)或者变化词干的辅音或元音(内部屈折)。对于名词、形容词和代词,这种变化叫做“变格”(declinatio),对于动词,叫做“变位”(coniugatio)。
英语与拉丁语属于同语系(印欧语系)不同语族(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而拉丁语属于意大利语族),因此文法上不尽相同。英国近代文学家试图把拉丁语的语法用于英语,例如强行规定禁止在to和动词之间使用副词的法则,并不能成功地应用于日常用语中。虽然如此,还是有超过一半的英语词汇来源自于拉丁语。很多英语词汇演变自罗曼诸语,如法语或意大利语等。而这些罗曼诸语又从拉丁语演变而来(例如:拉丁语:mercēs→法语:merci→英语:mercy),有些则是直接由拉丁语演变而来(例如:拉丁语:serēnus→英语:serene),有些则是未经变化而直接采用(例如:拉丁语:lārva→英语:larva)。由此可见,相当多数的英语词汇由拉丁语演变而来。另外,有些拉丁语是由希腊语演变而来(例如:希腊语:schǒlē→拉丁语:schǒla→古英语:scōl→现代英语:school)。英语采用如此多数的外来语后,确实丰富了原本单调的英语词汇。
很多人习惯将A-Z称为“英文字母”,事实上,应该称为“拉丁字母”或“罗马字母”。因为英语的A-Z二十六个字母是采自于拉丁语的拉丁字母。
以下是拉丁语和英语的一些专用名词的比较列表,展示拉丁语对英语的影响:
注:四月“April”和天王星“Uranus”来自希腊神话。
在英语中,“I”(我[主格])、“me”(我[宾格])、“is”(是)、“mother”(母亲)、“brother”(兄弟)、“ten”(十)这些词实际上是以某种方式被欧洲人和亚洲人已经说了上千年的词。目前为止,并不清楚这些词到底有多么古老。虽然它们的拼写和发音因时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这些人类思想符号的基本要素却能够越过这样的时空跨度,一直留存到现今。从下面这个简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表中的这些“同源语”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然而在它们当中,除英语是从盎格鲁-撒克逊语派生出来的以外,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直接从另一种语言派生出来的。其他语言都可以回溯到一种共同的祖语。这种语言现已消亡,但根据留存下来的语言证据,可以推断它的存在。所有这些“亲戚语言”或同源语的源始语(现已消亡)一般称为原始印欧语,因为它的派生语既出现今印度附近(梵语、伊朗语),也出现今欧洲(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斯拉夫语、波罗的语)。据文献考证,这些语言中最古老的是梵语、伊朗语、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些文献均可追溯到公元前。
英语是从与拉丁语同源的盎格鲁撒克逊语中派生出来的。盎格鲁撒克逊语早先从拉丁语中借用过一些词汇。公元7世纪时,又有更多的拉丁词被吸收进来,这主要是由于坎特伯雷的圣奥古斯丁(不是那个著名的希波的圣奥古斯丁)著作的影响,他曾受教皇格列高利差遣,力图使盎格鲁人皈依基督教。在征服者威廉于1066年统治英格兰之后,诺曼法语成为上流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被看作是战败者和农奴讲的劣等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不再是文学语言,而是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土话。然而,又过了大约两个世纪,随着诺曼人的后裔最终与当地英国人融合,盎格鲁-撒克逊语又重新得到了肯定。但是由于自身的贫乏,它在成为文学语言之前,不得不在文学、思想和文化上借用数百个法语词。到了13、14世纪,随着这种借用的不断增多,中古英语慢慢发展出来,其代表人物便是于1400年去世的杰弗里·乔叟。除了这些含有拉丁词根的法语词被吸收进来,还有一些词是直接从拉丁语借过来的。到了16、17世纪,文艺复兴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古典作品的兴趣,从而使这一过程得到加强。从那以后,拉丁语一直是许多新词特别是科学语汇的来源。
既然英语经由盎格鲁-撒克逊语而与拉丁语同源而且英语从拉丁语中直接或间接地借用了许多词汇,所以很容易用英语的词汇来说明同源和派生现象。例如,“brother”(兄弟)一词与拉丁词“frāter”(兄弟)同源,而“fraternal”(兄弟的)显然是由“frāter”派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