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8 11:56
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忠州分衙。宣统三年(1911年),设拔山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庙垭乡、白马乡划归拔山乡。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第三区公所。
1949年,设拔山乡。
1958年,拔山乡改为拔山公社。
1983年,拔山公社改为拔山乡。
1985年5月,拔山乡撤乡设镇,改为拔山镇。
1992年10月,显周乡、凌云乡的部分村和八德乡并入拔山镇。
2006年3月,庙垭乡并入拔山镇。
2011年,拔山镇下辖新化1个社区,拔山、龙山、汪山、杨柳、芋荷、五星、双古、苏家、石联、朝阳、高杨、午阴、八德、古塘、八一、双星、庙垭口、插花、三新、甘棠、汪家洞21个行政村;下设5个居民小组、15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拔山镇下辖5个社区、17个行政村:新化社区、蓝湖社区、石联社区、双古社区、插花社区、龙山村、汪山村、杨柳村、芋荷村、五星村、苏家村、朝阳村、高阳村、午阴村、八德村、古塘村、八一村、汪家洞村、三新村、甘棠村、双星村、庙垭口村,镇人民政府驻拔山场镇78号。
拔山镇地处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朝阳村古城寨,海拔558.5米;最低点位于喻家河一带,海拔48.9米。
拔山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2℃,1月平均气温5.6℃,7月平均气温32℃,平均气温年较差27℃;无霜期年平均3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2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72.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拔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霜冻、雷击等;旱灾时有发生,低温灾害也是一种常见灾难,旱灾主要发生在7—9月。
拔山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天然气;其它自然资源有生物资源、林业资源。
2011年,拔山镇总人口6285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115人,城镇化率达到32%;另有流动人口1853人。总人口中,男性32834人,占52.2%;女性30023人,占47.8%;14岁以下10686人,占17%;15—64岁48775人,占74.5%;65岁以上3396人,占5.4%。2011年,拔山镇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3.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58人。
2017年末,拔山镇常住人口为42449人。
截至2018年末,拔山镇户籍人口为62467人。
2008年,拔山镇全镇实现经济总量8.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3元;人均纯收入3251元,财政收入1281万元,财政支出757万元。
2011年,拔山镇财政总收入2250万元,比2010年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4.3万元,比2010年减少20.2%。2011年,拔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592元。
2018年,拔山镇有工业企业3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0个。
柑橘产业是拔山镇农业主导产业。拔山镇从2002年开始规划发展,到2008年底,定植柑橘480000株,建园面积15000亩。
2011年,拔山镇有耕地面积8万亩,人均1.3亩;林地面积0.9万亩。2011年,拔山镇农业总产值2.5亿元,比2010年增长30%,农业增加值16867万元。拔山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拔山镇生产粮食3.0万吨,人均468千克,其中水稻14625吨,小麦3348吨。拔山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柑橘。2011年,拔山镇蔬菜种植面积7579亩,产量10931吨。拔山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2011年,拔山镇生猪饲养量3.9万头,年末存栏3万头;家禽饲养量29.5万羽。2011年,拔山镇生产肉类3862吨;畜牧业总产值10177万元。2011年,拔山镇水果种植面积13455万亩,产量11269吨,主要品种有柑橘,产量8432吨。
拔山镇形成了以轻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服装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拔山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比2010年增长25.7%,实现工业增加值4548万元。2011年,拔山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8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825万元,比2010年增长30%。
2011年末,拔山镇有商业网点176个,职工2450人。2011年,拔山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亿元,比2010年增长2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6亿元,比2010年增长26.2%。
2011年末,拔山镇有两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8.8亿元,比2010年增长4.2%;人均储蓄13938元;各项贷款余额1.4亿元,比2010年增长17.4%。
2011年末,拔山镇有幼儿园30所,在园幼儿1575人专任教师62人;小学3所,在校生3110人,专任教师1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49人,专任教师88人;市级重点中学1所,在校生5060人,专任教师300人。拔山镇主要学校有拔山小学、拔山镇初级中学、拔山中学,其中拔山中学为市级重点中学。2011年,拔山镇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8.6%。
2011年末,拔山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3人,经营管理人才185人,技能人才11人,农村实用人才12人。
2011年末,拔山镇有文化艺术团体7个,演职人员35人;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1个;公共图书室22个,藏书30余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2011年末,拔山镇有体育场地7处;85.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2%。2011年末,拔山镇有广播喇叭160只,入户率89.4%,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98%。2011年末,拔山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0.4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7.5%。2011年末,拔山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0.7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
2011年末,拔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个,其中门诊部(所)3个;病床11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75张,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6名,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9人。2011年,拔山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万人次。拔山镇重点医院有忠县第二人民医院、庙垭卫生院。2011年,拔山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4/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8万人,参合率92%。
2011年,拔山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23户,人数249人,支出6.37万元,比2010年减少0.4%,月人均256元,比2010年增长1.2%;医疗救助29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883人次,共支出26.2万元,比2010年增长26.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51户,人数348人,支出236.7万元,比2010年增长27%,月人均59元,比2010年增长1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20人,支出33.1万元,比2010年增长11.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84人,支出40.5万元,比2010年增长11.4%;农村医疗救助16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883人次,共支出26.2万元,比2010年增长26.1%;农村临时救济1349人次,支出49.6万元,比2010年增长42.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3万元。
拔山镇有沪渝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8.3千米,双向四车道,通往白石、新立;有S302省道过境,境内长12.1千米,双向两车道,通往永丰、新立。2011年末,拔山镇有县镇级公路5条,总长26.4千米。
拔山镇因境内有拔山寺而得名。相传秦朝末年,李甘棠之子李飞跟随西楚霸王项羽一道起义反秦,李飞专门负责管理项羽的乌锥宝马,项羽在垓下死于十面埋伏之后,宝马跃江自杀,李飞逃回临江(古忠州)甘棠山,途经木林山(即现今之拔山),登高一望,古柏参天,比甘棠山气势更为雄伟,他于是在该地建寺祭祀恩主“霸王”,取霸王“力拔山兮盖世雄”之名而称拔山寺。
金元和,号少穆,忠县拔山西门外金家河尔碥人,中国同盟会成员。
莫肇昭,字延年,民国九年(1920年)10月生于忠县拔山高石坎,先后任空军司令部通讯处长、空军司令部训练处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指挥部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空军工程大学(原空军电讯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金焕若,本名金良璠,又名金幻若,乃金泣儒堂弟;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行知中学(即拔山中学任校长)从事革命活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牺牲。
金色杨柳景点在杨柳村,金家河畔,距高速公路永丰出口和新立出口均约9千米,是一处柑橘基地果园。
阿金河在金少穆陵园旁,利用原玉井河的小溪沟,扩挖人工打造,总投资800多万元,采用卵石、山石、三峡石等创造出河堤景观,河堤内设有钓鱼台、小木屋、小木桥、水上浮桥、游船码头、观景亭、情侣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