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4 18:29
拟寄生蜂常借助寄主标记信息素(hostmarkingpheromone,HMP)来辨别已寄生寄主和健康寄主,避免过寄生和多寄生,减少后代的种内和种间竞争。
寄主标记有外部标记、内部标记和“容器”及区域标记3种方式。HMP来源于拟寄生蜂的杜氏腺、毒腺、输卵管、卵巢、卵或咽侧体,由触角或产卵器感受。已鉴定出几种拟寄生蜂的HMP,多数为饱和与不饱和烃类的混合物,但卡氏盾痣细蜂Dendroceruscarpenteri的HMP是保幼激素。拟寄生蜂对寄主标记的反应受HMP持效期,拟寄生蜂内部状况如载卵量、年龄、经验和学习,及外部条件如拟寄生蜂和健康寄主种群密度以及寄主种类的影响。
拟寄生现象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被广泛运用。例如利用黑青小蜂(Dibrachys cavus)产卵于越冬的棉红铃虫幼虫体内,蜂卵在虫体内孵化后以虫体物质为食,逐渐杀死棉红铃虫,在棉花仓库内放入黑青小蜂可收到防治棉铃虫危害的良好效果;又例如赤眼蜂与玉米螟。此外,姬蜂、小蜂、卵蜂、细蜂等都是有类似作用的寄生蜂种类,都被用来防治不同的农、林业害虫。
在拟寄生生物中,很少有比刻绒茧蜂属的几种黄蜂更加凶险而诡异,这些种类的雌性黄蜂会在毛毛虫的体内产卵。它们的幼虫会在这些虫子的体内发育,以毛虫的身体组织为食,最终发育成熟并钻出寄主体外。黄蜂的幼虫钻出寄主身体之后,作为寄主的毛虫不会立刻死掉,它会幸存下来,但此时的毛虫已经不再属于自己,黄蜂的幼虫控制了毛虫的“思维”,在它们结茧孵化期间,僵尸毛虫会不吃不喝的守在附近,保护这些寄生者的安全。最终,毛虫会因为饥饿而死,但此时小黄蜂们早已破茧而出飞走了。
这种茧蜂的幼虫不仅会显著地操控寄主的行为,甚至还会将毛虫转变为“僵尸保镖”。相比没有保护的情况,这个属的黄蜂幼虫由于受到僵尸毛虫的保护,其生存几率会变得更高。雌性黄蜂会找到并在目标毛虫的体内产下大约80枚卵,当幼虫孵化出来之后它们就会以毛虫的血肉为食,但会小心的避开一些关键器官以免造成寄主死亡。
在宿主的体内,这些幼虫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此期间,随着体内茧蜂幼虫逐渐发育成熟,被寄生的毛虫身体会变得越来越肿大,但此时它还不会表现出任何行为上被操控的迹象。即便到了被寄生毛虫的身体肿胀到几乎像是要爆炸了一样,它本身的行为上依然不会表现出一丝的异常。
最后,幼虫需要钻出寄主的身体。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这一过程就能完成——它们会释放出化学物质让寄主毛虫瘫痪,然后每条寄生的茧蜂幼虫便开始各自钻出毛虫的身体。即便经历这样可怕的痛苦,毛虫在那之后仍然还会继续存活。
因为茧蜂的幼虫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经历的每一阶段都需要蜕皮,而当它们准备钻出寄主身体时,会将自己最后一次蜕皮的时间与之相吻合。这样当它们钻出寄主身体的同时,褪下的皮会将毛虫身体的伤口堵塞。这样便完成了对这条伤横累累的毛虫的身体修补手术。
随着这些黄蜂幼虫聚集在一起开始结茧时,毛虫会过来帮助它们,用自己吐出的丝帮助它们构建保护的茧子。一旦所有的黄蜂幼虫完成结茧过程,毛虫便会转入防卫模式,它会守卫在黄蜂幼虫的茧附近,攻击一切试图接近的敌人,不仅包括捕食者,还包括其他一些“重寄生”的黄蜂,也就是寄生在寄生者身上的二重寄生者。它们会将自己的卵产在茧蜂的体内进行寄生。
“僵尸毛虫”将成为忠实的哨兵,它不会到处走动,甚至会停止进食。它会用后肢站立起来,并晃动身体疯狂攻击任何接近的东西。他们甚至会用嘴咬住入侵的捕食者并将它们丢出去。
如果将守卫它们的僵尸毛虫移走,那么茧蜂的幼虫被捕食者或重寄生蜂捕杀的几率将会升高一倍。由此可见茧蜂进化出这种机制,以便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然而,毛虫本身事实上也会吸引来捕食者,从而增加茧蜂受到连带伤害的几率。
这些幼虫留下这几条留在毛虫体内,释放某种化学物质控制毛虫的行为,从而保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这同样一部分后代必须牺牲自己来提高其他大部分后代的生存几率。但当那些小茧蜂孵化飞走,而僵尸毛虫终于因为筋疲力竭饥饿而死,但是茧蜂幼虫还在毛虫体内,为了兄弟姐妹的存活而自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