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手门

更新时间:2024-08-28 15:47

拦手门,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拳种,主要流传于天津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拦手门武术的前身叫“拦路”,又称“拦路练手”。拦路和练手都是拳种的名称。拦路拳,是由明朝战将郑海宁多年厮杀在战场,所积累的丰富搏杀经验而创编的拳种。郑海宁所传功理、功法多以实战为根本,所以拦手武术的拳械,有单练就有对练。拦路拳是拦手拳的启蒙。武林讲:“有拳无门不成派,有派无谱不成门”。1650年,天津大直沽,李金刚等人在拦路和练手拳的启发下创编出新拳种,叫“拦手拳”。既保留了拦路拳的“拦”字,又不丢练手拳的“手”字。新拳种又不失“拦路练手”的技术要领和科学性。

拦手门是拦手门武术的第一代传人李金刚等人1650年在天津大直沽天妃宫庙命的名。“拦手门武艺”解释为:用独特的拦击手法和诡秘的手段来拦截并打击对方的一种特技功法。

武术特点

拦手门特点以二十四个字为代表,练养相兼,行气催力,刚柔相济,内外合一,以攻代守,上下互动。

主讲五个字,刁、滑、毒、疾、实,用独特的拦击手法和诡秘的手段来拦截并打击对方,法以神传,必当竭尽至理,须宜实致其功。

武术拳种

拳种主要有:四套母拳,即拦手拳、拦手翻拳、拦手操拳和拦手五花炮拳。拦手拳和拦手翻拳是第一代传人所创编。拦手操拳是第四代传人集体创编。拦手五花炮拳是第四代和第五代传人共同创编。除拦、翻、操、炮四趟母拳外,还有第一代传人封水伯保留、传承下来的拦路拳、练手拳(现保留四套)。另外还有弹腿十二趟、燕青架一路,引捶八折,拦路八打、三十六盘手(第六代传人创编)、五路拦手(第七代传人创编)。还有徒手对练操拳,对练逃还散(也有人叫桃花扇)。

道具器材

长器械:六合大枪、大杆子、六合花枪、一字枪、拦门枪、五虎断门枪等,春秋大刀、日月连环方便铲、独月大戟、燕翅大铛、双头枪、朴刀、盘龙棍、拦门棍,齐眉棍、烧火棍(也叫少林火棍)等。

短器械:陆合单刀、拔步单刀、拦门刀、四门刀、万胜双刀等。剑类有达摩剑、玄门剑、连环剑、拦门剑(很少有人练),龙凤双剑,另外还有:虎头双钩、拨筋斩(也叫腾杆蛇矛),拦马撅,小梢子、大梢子、峨嵋刺、匕首(单、双),飞镖、飞蝗石、双头双枪、双拐子、三节棍、二节棍(也称双节棍)等。

软兵器:虎尾鞭、十三节鞭、流行锤、甩头一指、链子锤等,再有是:三节棍对花枪、大梢子进枪,双手代破枪、单刀进枪、双刀进枪、单刀拐进枪、对劈棍、双梢子对棍、三棍对打、双撅对打等。

功力练习

主要有:抓坛子、拧棒子、打木桩、抖大杆子、耍石锁、玩石担等,尤重打桩。另有九种气功功法,一为二十一式童子功,其中包括凝神养气功、丹道呼吸功和铁档功;二为罗汉功;三为达摩老祖易筋经;四为十三太保功;五为五禽戏;六为六字吐纳功;七为太阳功;八为八段锦;九为十个大架。通过气功练习可调节神经,顺通气血,强精固本,达到内外兼修,自卫强身的目的。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拦手门武术以其传统性、科学性、竞技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同时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理论和重传统、重武德,尊师爱徒的人论观念,立足于世界武术之林,并得到广泛传播,展示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承状况

由于多种原因,存在部分内容及文字资料缺失、传承规模、范围窄小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整理、保护、传承拦手武术是当务之急。

传承人物

张文仲,第七代传人张文仲在1963年创建“津拦武术团”。

保护措施

2011年申报非遗时就面临学员少、传承发展困难的局面,河东区大力宣传,并从资金、场地等多方面给予保护和扶持,该项目的学员已达到两百余人。

2018年,在鲁山道街道皓林园社区内设置了一处200平方米的拦手门武术传习基地。

社会影响

比赛活动

2019年8月11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武术比赛,拦手门获得奖牌到齐的好成绩。

社会活动

2019年8月18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拦手门应邀参加了以“传递梦想关爱同行”为主题口号的火炬传递活动。

演出活动

2019年10月7日重阳节,拦手门弟子参加田立禾养老院敬老感恩慰问演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