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4 23:09
这里的村民善良、纯朴、真诚,这里的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这里苹果酸甜可口、梨汁多个大甜、西瓜个大汁甜、花生可口,总之这里的一切都很美,每天就像生活在蜜里一样甜。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孙姓来此建村定居,取“宅处善地”之吉,命村名宅善,演变为宅上村。后曲姓、于姓由多英村迁来。清朝末年,于姓从郭城迁入。1921年,村民于佛敬南改村名为择善。 择善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6′,北纬37°06′。在郭城镇南部,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东与山角村相邻,西与东庄、台城村接壤,南边为山区,北边隔河是309国道,其中有耕地20公顷。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苹果、梨、杏、西瓜、板栗、酸渣等。 2002年,全村有96户。有于、孙、姜、郝、刘等5姓,均为汉族,其中于、孙2姓居多。
1941年本村解放。 同年2月7日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驻本村办公。
1943年第一个生产互助组成立。
1980年村投资5万元,安装发电设备,全村用上电灯。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30公斤,总产3.9万公斤。1976年,粮食亩产达到2 60公斤,总产7.8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407公斤,总产达到9.9万公斤;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273万元,其中农业100万元,畜牧养殖业166万元,其它7万元。 1966年,始栽植苹果。2000年,苹果面积达到2.7公顷,收入4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初期,本村没有工商业项目。改革开放后,先后发展起面粉厂、油坊、商店及草编、饮食服务业等。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77人,收入1 32万元,其中工业88万元,建筑业17万元,运输业8万元,商饮业9万元,服务业10万元。
文教科技改革开放后,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先后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8人。 1980年,村统一购买彩电,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建国前,村民生活饥寒交迫,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2002年,全村人均粮食达到500公斤,有各种运输车70辆,摩托车20辆,电话40部,电视机95台,电冰箱20台,洗衣机10台。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8月,村成立党支部,于守合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范国珍、乔明轩、于立坤、于吉波、于吉奎、孙庆乐、孙吉强、于庆华、于建军。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员21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5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孙成章、孙成仁、孙日芝、王玉珍、孙吉春、于吉波、于立坤、于吉奎、孙庆乐、孙吉强、于庆山、于建军、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