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

更新时间:2024-10-10 17:08

拾得,唐朝著名僧人,天台国清寺里住着一位丰干禅师。一日,丰干化缘至赤城附近,忽然听到啼哭声。他寻声望去,只见一名孩童立在道旁。上前询问其姓名,孩子回答说:“我无家、无姓,亦无名。”禅师怜其无依无靠,将他带回国清寺,为其取名“拾得”。

轶事典故

后来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处事秘诀

两人在世曾留下许多诗偈,寒山、拾得的诗(尤其是寒山),具有脱俗的气韵与禅机,对于世俗名利荣华,全不措怀。不唯具有徜徉于大自然的坦荡胸怀,而且往往有警醒佛教徒的精辟之句,因此甚为后人所推重。 作品《寒山问拾得》中表现的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一段对话,可见他们的姿态有一天,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后世影响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有人唾老拙,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后世影响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史料记载

贞观年间,有位新上任的台州刺史名叫闾丘胤。他初到台州,途中偶遇丰干,于是问道∶“天台山可有高贤?”丰干回答∶“贤人当然有,只是见到他们的人并不真正认识他们,真正认识他们的人又无缘见到他们。你如想见到他们,可千万不可以貌取人呐”。见刺史有意访贤,丰干又说:“寒山是文殊菩萨化身,隐迹天台;拾得则是普贤菩萨化身,看上去却像乞丐。这两位都不是凡人。”闾丘胤听了,决定一探究竟,仓促之间忘了请教高僧法号,殊不知眼前这位正是鼎鼎大名的丰干禅师。

闾丘胤先来到国清寺求见住持,寺僧将他领到丰干的禅房,丰干刚巧不在。阎丘胤又要见寒山和拾得,寺僧便领他来到寒山隐居的寒岩。只见两人正坐在一堆篝火前面畅谈。闾丘胤上前施礼,说明来意。寒山、拾得大声说道∶“丰干多嘴,把我们说出来干什麽。你这人也是,遇上了阿弥陀佛都不知道,还来找我们。”说罢,二人抚掌大笑,手牵着手往山林深处遁去。刺史急忙带领四名骑兵去追,追了70余里,来到了一处叫做明岩的地方,一座又高又陡的峭壁兀现在眼前。只见寒山、拾得从一石壁裂缝遁入。刺史下令紧随其后,这时他们乘坐的五匹马却像被固定住了似的,夹在岩缝里动弹不得。眼见如此,刺史等人只得悻然下马,眼睁睁望着他俩的身影隐没在岩缝中,马儿也随着裂缝闭合消失不见了。石壁上仍残存着五马交错的痕迹,这便是明岩“五马隐”的由来。

自从圣迹显露后,人们再没见到寒山、拾得,连丰干也不见了踪影。于是闾丘胤派人将寒山随手题写在石壁上、刻在山林间的诗文一一抄录下来,共三百余首。为了纪念寒山拾得,人们在去往国清寺的必经之路上修建寒拾亭,把丰干禅师捡到拾得的山岭叫做“拾得岭”,寒山隐居的寒岩洞口一块平坦的大石头称为“宴坐石”。

人物简介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在寺中掌理食堂、香灯的事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 一日,两人在寺中扫地,寺院住持问道:“你姓什么,住在何处?”拾得放下扫帚,叉手而立。住持茫然。寒山槌胸说道:“苍天,苍天”。拾得却问道:“你干什么?”寒山笑答:“岂不见东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二人哭笑而出。

有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台州牧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意指丰干乃弥陀化身,惜世人不识。说后,二人隐身岩中,人不复见。胤遣人录其二人散题石壁间诗偈,今行于世。

后世评价

寒山、拾得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转世。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踪迹怪异,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民间奉为“和”、“合”二仙。旧时婚礼上,喜堂高挂二仙神像,寓意和气好合。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