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骨葬

更新时间:2023-08-09 23:52

拾骨葬亦称“捡骨葬”。简称“拾骨”、“捡骨”。丧葬形式之一。流行于全国各地。

葬礼介绍

汉族

汉族民间丧葬风俗。盛行于台湾、福建、浙江西部等地。凡亲属去世土葬后,经五、七年,尸体已化,乃请“捡骨司’’择吉开坟,拈收先火的遗骨,拂拭暴晒之后,由下而上,以趾、足、腿、股、脊、胸、手、头的顺序装入金斗罂。然后由风水先生卜地择时安葬。或带回亡者故里埋葬。浙江西部地区,若满寿而死者葬后家中发生疫病、不宁时,往往另寻风水更好的茔地。于是开坟,用伞覆盖后拣骨入小棺,易地另葬。葬毕回家食一餐馒头红锞等物,以为从此将交好运。在崇明岛上,自清乾隆年间起流行拾骨葬。父丧三年后,须开棺拾骨,装入坛中。置于路旁。因当地土地涨坍无常,土葬的棺木,常被海水卷走,用坛装则可随时转移,故行此俗

壮族

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其葬法历史悠久。旧时壮族有一次葬二次葬两种,皆由“风水先生”择日选地决定。如果死于“吉日”,并已事先选好吉地,则可采取一次葬,不再拾骨迁葬。如死非吉日,又没有选好吉地,则先行“寄葬”,即暂时埋在一个地方,3―5年后筋肉腐朽,骨节脱落,再行拾骨,涮净筋肉及衣物,以蹲坐姿势为顺序盛入“金坛”(高约2尺、直径为1尺的陶瓮)中,埋入父系家族公墓,称为“埋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