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骂槐

更新时间:2024-10-18 08:14

指桑骂槐(拼音:zhǐ sāng mà huái)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清·曹雪芹红楼梦》。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指桑骂槐”。

成语故事

贾政寿辰三日,宁荣二府的人丁都来祝寿,真是热闹非常。这时,夏太监骑马来到贾府,直至正厅下马,满脸笑容,走到厅上,南面而立,肃然说道:“奉特旨,立刻宜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连茶也没及喝,就乘马去了。

贾政等连忙整装入朝。入朝后才知道是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喜讯传来,宁荣二府上下内外,莫不欢天喜地,惟有宝玉“置若罔闻”(意思是:好像没有听到这个喜讯一样)。只有贾琏与黛玉要回来,先遣人来报信,说明日就可到家,宝玉听了才略有些喜意。

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中午,贾琏才把黛玉接到贾府里来。宝玉好好端详了黛玉一番,觉得她比以前出落得越发超逸了。宝玉将北静王所赠茯苓香串珍重地取出来,想转送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说着便扔还宝玉,宝玉没办法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贾琏见过众人之后,便回自家房中,问及别后家中诸事,又谢凤姐辛苦。凤姐说:“我呀,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作针了’。你是知道的,咱家所有的这些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成语寓意

在日常沟通中,虽然开门见山、单刀直人是最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的表达方式,但是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完全做到直来直去,一言蔽之,毫无保留地向他人诉说自己真实的心意。而“指桑骂槐”则可以避开与他人进行正面交锋,通过旁敲侧击的手法去提醒对方,并为对方保留最大的颜面。

所谓指桑骂槐,并不是说真的要去骂对方,而是说借着说他人的机会去提醒对方。和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沟通原则相比,指桑踢槐带有迁回曲折的意味,所以对他人的伤害力并不会那么大。而且,当对方足够聪明,可以领悟到自己的真实意图时,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他们却知道了自己的意见和态度,也就会积极地改善自己的行为举止,争取让双方之间相处更加愉快。

成语运用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是说这一个人,而实际上是骂另一个人。连动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状语。

茅盾《小圈圈里的人物》:“上课以前,她就饱听了一顿贝师母的冷言冷语的奚落,和指桑骂槐的咆哮。”

茅盾《腐蚀·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外边走廊中和小蓉交臂而过,我实在不曾留意她是向我打了一个招呼的,也是直到她在我脑后大声指桑骂槐说我‘好大的架子,不知仗了谁的势’,这才像受了一针,我有点清醒起来。”

洪灵菲《前线》五:“后来,她又看见霍之远和林妙婵很是爱好,更加愤恨,整日指桑骂槐地在攻击着她。”

老舍四世同堂》九:“然后,指槐骂柳的,仍对两位小姐发言,而目标另有所在。”

老舍《离婚》一〇:“李太太确是觉着得意,指槐骂柳的卷了马少奶奶一顿,马少奶奶连个大气也没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