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兵束甲

更新时间:2024-02-06 10:09

案兵束甲,汉语成语,拼音是àn bīng shù jiǎ,意思是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成语典故

建安十三年(208年),诸葛亮为达到孙、刘联盟共同抗曹的目的而出使东吴,他激孙权(182-252年)说:如果你能以东吴之众与曹操抗衡对垒的话,那还不如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如果抵挡不住曹操的势力,那还不如按兵不动,收藏锋芒,向曹操称臣。《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中也引用了上述之言。 吴、越:春秋时期的吴国与越国,此指孙权所辖的东吴之地。中国: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此指以曹操(155-220年)为代表的东汉朝廷。案兵:一作按兵,古之案、按通用。束甲:将铠甲捆扎起来。北面:称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向北朝拜,此指向北面的曹操称臣。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事。

辨析

近义:按甲休兵、按甲寝兵。

反义:招兵买马、厉兵秣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