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31 01:51
检查前日午后2、4、8小时冲服番泻叶9~15g,以清除积粪。检查时,先将导管在透视下插入肛门,注入钡液约50mL,使之进入乙状结肠及降结肠远端;拔出导管,向肛门插入注射枪,注入糊状造影剂约500g。嘱病人坐在坐桶上,调整高度使左右股骨重合并显示耻骨联合。分别摄取静坐、提肛、力排、排空后直肠侧位片,必要时摄正位片,同时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
测量项目:
1.肛直角:肛管轴线与近似直肠轴线的夹角。
2.肛上距:耻尾线为耻骨联合与尾骨尖的连线,它基本相当于盆底位置。肛上距为肛管、直肠轴线交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
3.耻骨直肠肌长度:耻骨直肠肌于肛直交界处后方压迹至耻骨的距离。
4.直肠前突深度:前突顶端至开口上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
1.肛直角
静态:70°~140°;力排:110°~180°;提肛:75°~80°。
2.肛上距
小于3~4cm。
3.耻骨直肠肌长度
静态:14~16cm;力排:15~18cm;提肛:12~15cm。
4.直肠前突
小于3cm,排空造影剂。
值得注意的是排粪造影是一动态检查过程,前后对比分析比孤立参照所谓“正常值”更重要。
排粪造影是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重要检查方法。几种常见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排粪造影表现如下:
1.耻骨直肠肌失弛缓症
正常排便时,耻骨直肠肌松弛,肛直角变大。该症患者力排时肛直角增大不明显,仍保持90°左右或更小;耻骨直肠肌长度无明显增加,且多出现耻骨直肠骨压迹。
2.耻骨直肠肌肥厚症
肛直角小,肛管变长,排钡很少或不排,且出现“搁架征”。该征是指肛管直肠结合部向上方在静坐、力排时,均平直不变或少变,状如搁板。它对耻骨直肠肌肥厚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可作为与耻骨直肠肌失弛缓症的鉴别要点。
3.直肠前膨出
亦称为直肠前突。为直肠壶腹部远端呈囊袋状突向前方。该征象可出现于无症状的自愿者中,故有人认为只有直肠膨出大于3cm才有意义。
4.直肠前壁黏膜脱垂、内套叠
直肠黏膜脱垂是指增粗而松弛的直肠黏膜脱垂于肛管上阔别,造影时该部呈凹陷状,而直肠肛管结合部的后缘光滑连续。当增粗松弛的直肠黏膜脱垂在直肠内形成大于3mm深的环状套叠时,即为直肠内套叠。绝大多数套叠位于直肠远端,测量时要标明套叠的深度和套叠肛门距。直肠黏膜脱垂及套叠同样可出现于无症状自愿者中,只有那些引起排钡中断和梗阻的黏膜脱垂或内套叠,才是排便梗阻的真正原因。
5.异常会阴下降
一般认为,力排时肛上距大于3cm称之为异常会阴下降。多数伴随有其他异常,如直肠前突、黏膜脱垂、内套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