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法

更新时间:2023-08-22 10:29

排除法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作业中常用到的选择方式的方法。依据类比对比及可行性进行的判断进行对事物存在的假命题的排除方式。

概念

指将无关变量尽可能地排除在实验之外, 以便消除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研究体育锻炼与幼儿血色素的关系时,食堂就应一如既往地供给幼儿伙食,诸如增加供应量、更精心地调配伙食一类的做法都应在排除之列。

又叫淘汰法,间接证明的一种。就是一 个论题提出之后,先假设它可能存在多种情形,然后 通过分析,将假定的各种可能都加以排除,也就是说 把论题以外的其他各种可能都一一淘汰掉,只剩下一 种可能,即我们要证明的论题就是正确的了。这叫做排 除法。

步骤

其步骤是:(1)先找出同论题有关的互相排斥的全部可能情况,使论题成为其中的一种可能;(2)用一系列真实论据,证明除论题之外的其它可能情况都假,即排除论题之外的其它几种可能;(3)通过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逻辑形式

论题:A

证明:或者A,或者B,或者C(A,B,C穷尽了一切可能情况)

B假

C假

所以,A真。

心理学科使用

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著,1913年发表于《心理学评论》第20卷。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力图排除意识和一切带主观性的术语,申明心理学只研究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客观行为,把人和动物的行为放在客观的行为环境中去考察,探索以刺激(S)一反应(R)为单位组成的行为规律,以便了解产生刺激的环境条件,把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波林在他的《实验心理学史》中曾称华生的这篇论文是在心理学中掀起一场革命的战书。该论文发表后得到许多人,尤其是年轻心理学家们的响应和支持。到了20年代“似乎整个美国都变成行为主义者了”(波林语)。从此行为主义在美国占优势地位近50年之久。这表明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和机械唯物论在美国心理学中起主导作用,直到50年代末,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情况才有所改变。中译文见张述祖等审校《西方心理学家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52~169页。

举例

例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在论证“中国革命战争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时,就用了排除法。他说:

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资产阶级虽然在某种历史时机可以参加革命战争,然而由于它的自私自利性和政治上经济上的缺乏独立性,不愿意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彻底胜利的道路。中国农民群众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愿意积极地参加革命战争,并愿意使战争得到彻底胜利的。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一部分失业群众则具有无政府思想),所以他们不能成为战争的正确的领导者。因此,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就不得不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67页)

在这段议论中,毛泽东没有直接论证他的论题,而是先提出了与中国革命战争由谁来领导这个问题有关的几种可能情况:即或者由资产阶级来领导,或者由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来领导,或者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然后他一一论证前两种可能均不能成立,最后得出结论:“中国革命战争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论题)。这里所使用的就是排除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