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4:58
接触网屏是一种需要与感光材料紧密接触的网屏,与玻璃网屏不同的是接触网屏的透明小方格的透光能力有一定的变化,即中心透光能力强,四周的透光能力依次递减。由于原稿上表现出来的明暗差别,加之高反差的感光材料,从而也可形成大小不同的网点。
在传统(摄影)半色调工艺的发展历史中,唯一影响深远的改进是20世纪50年代引人了接触网屏,由Kodak公司根据半影理沦首次用工业方法制造成功。当历史的脚步跨入1953年时,Frederick Ives的玻璃刻线网屏终于为胶片网屏取代,贡献属于M.Hepher,成为半色调技术发展路程中的第二大里程碑式事件,历史上称为第二代半色调工艺。
接触网屏的出现使照相制版过程变得更容易控制,操作也变得更方便。半色调加网操作在专门的制版照相机上进行,由胶片制作而成的接触网屏对光线起分割作用,曝光后光强度的分布特征与投影网屏类似。接触网屏可以弯曲,这种网屏的使用不仅解决了投影网屏的许多麻烦问题,例如必须掌握网屏与胶片的准确距离。因此,使用接触网屏时不再需要考虑投影网屏对几何条件的严格限制,而且也消除了光线“远”距离投影容易发生的衍接触网屏的诞生是摄影和制版领域从业者多年努力的结果,通过旋转多个网屏不同的角度,可以在复制彩色印刷品的同时降低莫尔条纹效应。接触网屏是摄影和印刷业的重大发明成果,由此开始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从此以后大量有价值的技术逐步出现,服务于摄影和印刷工业。计算机进入复制领域后,打开了通向多种工艺选择的大门,也使摄影照片的处理迈上新的台阶。
接触网屏从颜色上分为灰色、品红、染色三种,但从点子的形态来说就多了。为了分别各种型号,常把字意的第一个字母作为代号,例如:M就代表品红,G代表灰色,P阳性,N阴性,U单点子,R双点子,S方点子,E链形,O圆点子等等,以资识别。这些不同点形的性能如下:
(1)‘‘s”方形网点,即传统的十字线网点,和常用的玻璃网屏一样。我们试制的就是方形网点,其印刷性能和层
次反应较好,同时比其它点形容易鉴别网点成数和便于掌握。因此多采用这个点形。
(2)“E”菱形或叫链形、椭圆形网点,网点的两根对角线之一象一根链条状,首尾相接。方形网屏的特性是明暗调层次比较均匀,尤其是4~6成网点区域,但在印刷中容易铺开而“搭角”起脏,使人有不柔和的视觉感,象脸部肤色在明暗调“衔接”的交界区域更为明显。而菱形网点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对层次来说要比方形损失一些。目前国外照相和电子分色有许多也采用这个点形。在加网中有时因角度关系产生席纹,以采用如下角度较好。
(3)“O”圆形网点。从小到大的点子都是圆形的,这种网点印刷方便,对高速印刷更有特殊价值。
1976年在西安直接加网交流会上,提到关于四色制版的网点点形控制问题,认为在加网阴图片五成上下的地方以圆形为好,使这一区域着墨后不致硬化。为此,我们曾作了探索,也试制了一些,把五成左右网点的角略带圆形,基本上还是属于方形的。经几个厂试用,认为有其优点,但也有其缺点,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4)其他点形:
①线条形网屏,是单线组成,由于这一根线条本身也是中间密度高,逐渐向边缘降低,在加网时,以线条粗细来形成层次。单线网屏的印品,很象过去的雕刻铜版和黄洋木刻的图象。
②波浪形单线网屏,它的线条呈波浪形。
③同心圆网屏。是单线圆圈,从中心小圆圈按比例向外扩大的圆线条。
④不规则的砂目点形,象过去的毛石砂目那样,同样还有象珂罗版皱纹那样的点形,称之谓虫形网目。
⑤还有砌砖形、三联点等等其他网目,以上大都是适应特殊需要,我们不大使用。
各种接触网屏有不同的密度分布特性,每一块网屏的各网点应有同样的光密度,即光密度在网点面积相应点的分配性质相同,网点核心大小相同,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及密度差相同。
接触网屏的制造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重叠套晒法:用大小不同点子的底片分次重叠套晒,要求精密度很高的机械装置才能套准。
2.网版反晒法:用较厚玻璃做特制网线版使与感光片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进行反晒。
3.照相加网法:在照相机上利用玻璃网版,按制版加网方法,根据网点结构要求,拍摄在感光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