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0 09:22
这些古版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往往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通过画面,不独使人感到美,还能使人得到很多知识。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往往都能通过古书的插图得到实证。这实在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
小序
书帕
四百年前的出版家
太真全史
养正图解
青楼韵语
军旗
人像
澳门纪略
钓台集
道元一气
吃茶
醉乡从事
吴骚合编
千秋绝艳(代跋)
黄裳,原名容鼎昌,山东益都人。曾做过记者、编辑、编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并熟于版本目录学。结集有《锦帆集》、《关于美国兵》、《旧戏新谈》、《过去的足迹》、《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清代版刻一隅》等,辑有《黄裳文集》六卷。译有《猎人日记》等。
中国的木刻版画是有悠久光荣的历史的,留下来的遗产也非常丰富。但在过去,却一向不为人重,没有什么人对它作过有系统的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说它过去“不为人重”,这里的“人”,是指的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层。他们是看不起版画的,认为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旧社会的藏书家是向来不肯收藏版画书籍,把书名编进自己的藏目里的。但劳动人民却正好相反,他们对木刻版画非常喜爱。因为版画往往出现在戏曲、小说……这些通俗读物中间。这些正是劳动人民最接近与喜爱的东西。还有木刻年画、装饰画之类,也都是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有密切关连的艺术品。
可惜劳动人民没有士大夫阶级那种藏书的条件,所以这种有木刻插图的书,流传下来的就特别少。虽然遗产丰富,在今天说来,这些到底都已经成了非常稀罕的东西。
近三十年来,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人们开始重视古木刻版画,加以收集。进行研究的人也陆续出现了。郑振铎先生所编著的《中国版画史》,就是这方面的一部辉煌的开山巨著,虽然还不曾完成。
这些古版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往往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通过画面,不独使人感到美,还能使人得到很多知识。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往往都能通过古书的插图得到实证。这实在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
数年以来,在市肆案头,或朋友家里,偶有所见,便设法拍摄书影,写下零碎的读书札记来。积久渐多,少加汇集,便成了这一小册。实物的取材,以明代刻本为主,间附清刻。至于更早的宋元作品,不但稀见,而且往往是佛教故事的插图,用处不大,也就不加收集。至于选择的标准,则以比较稀见的书籍为主,尽量选取未见著录的罕见书册。至于传本尚多,而意义重要者,自然也还是酌量选用的。
札记的用意,是想对插图的内容加以说明,虽然极不全面,但总希望能使读者在看画的时候得到小小的帮助。但由于作者的水平低下,可能在许多地方都存在着严重的缺点。我是热诚地希望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的。
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二日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五日重校
五十年前写过几篇“插图的故事”,陆续在报纸上发表。后来辑成小册,交出版社出版。编校甫定,而一九五七年的罡风忽起,将我连同我的写作、发表权一起卷去。出版社只好将原稿见还。从此压在箱底,迄今四十九年矣。
我的对晚明版画发生兴趣,是在看到董康以“忏绮生集珍”名目印成的两册《千秋绝艳图》之后。这是他搜集明刻《西厢记》插图七种,用珂版精印的图册。记得开明书店初印《旧戏新谈》时,叶圣陶先生和我商量封面设计,我就将这两本‘‘绝艳图”送去,叶先生选用了王李合评本《西厢记》图中“酬简”一幅作封面。这是我的著作与明刻版画结缘之始。
当时见书不多,凡有所得都当作宝贝,加以著录。少后目光少广,收书渐多,于是写了“晚明的版画”,论列较详。所采用者,多出自藏,其不完不备可知。即以西厢图而论,其藏于德国科隆东方艺术博物馆的崇祯十三年刻的闵齐伋本彩色插图就是未之前见的精品。现已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并谢光甫旧藏何璧本重印。两书附图皆前未经见,可补“千秋绝艳”者。董康又曾影印崇祯壬午本《苏门啸》十二卷,前有洪国良等刻圆图十二幅,精妙绝伦,孤本仅存。此外明刻套印本《董解元西厢记》图亦为董刻所未收;万历顾曲斋刻本《古杂剧》插绘亦为绝世名作,爰各取数幅,缀为此篇,可少补前文之荒窘,增读者之兴致,当此旧作复活重生之日,聊做补缀,以示欣慰。读者鉴之。
二00六年五月十二日
中国的木刻版画是有悠久光荣的历史的,留下来的遗产也非常丰富。本书中的这些古版画以明代刻本为主,间附清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往件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无处不使人感到美……本书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