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提线木偶戏

更新时间:2021-04-06 01:40

提线木偶戏是被赞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民间艺术,古称“悬丝傀儡”、“线戏”,是木偶戏四大种类之一,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古老剧种。揭西提线木偶戏是以广东汉剧唱腔为基础的地方戏曲形式,传入粤东地区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艺术特征

揭西提线木偶戏所用木偶的头、手、脚皆以樟木雕刻而成,中间身子是用竹(竹皮)做成,再把头、手、脚安装上去,装饰穿戴戏服,经粉膝、彩画成各种行当,并在全身安上十四根线,以供登台表演操作使用。提线木偶人物形象丰富,造型夸张,服饰、头饰逼真;角色行当生、旦、公、婆、净、丑齐全,每个行当在台上的动作、行步、举止均由艺人通过灵巧双手操纵完成,其表演惟妙惟肖。

揭西提线木偶戏的腔调独特,以汉剧唱腔演唱,有西皮倒板、西皮慢板、西皮版、二六板、三板二板、二黄倒板、慢板、二板、快三眼、笑科、二王反线调等。曲调高正宏亮,说白吐字铿锵有力。各行当唱腔发音各异,有生旦腔、老生腔、婆腔、红净腔、乌净腔、丑腔。喜剧刚柔诙谐,悲剧曲哀恻悲怨,演出剧目有《化子进城》、《李彦贵卖水》、《白白蛇传》、《张四姐下凡》、《薛丁山招亲》等。

揭西提线木偶戏的伴奏乐队由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俗称文畔和武畔,指挥由司鼓担任。管弦乐部分由唢呐、头弦领奏,椰胡、小笛、扬琴、二胡、三弦等伴奏;打击乐部分由鼓、木板领奏,斗锣、小锣、乌齐锣(苏锣)伴奏。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揭西提线木偶戏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揭西客家地区民间文学、音乐、民俗等,形成了浓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戏曲在揭西地区传承发展的生动例证,对研究我国戏曲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传承现状

因表演动作复杂、木偶操作难度大,提线木偶戏艺人需多年锻炼方可成才,近年来,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逝去或退出,提线木偶戏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有濒临消亡的危险。

传承人物

高礼华,男,生于1956年6月。1978年加入五经富镇龙江线剧团拜吕竹喜、吕竹茂、曾还元、刘秀凤等为师学习木偶戏。演出的代表剧目有《化子进城》、《白蛇传》、《槽槺情》、《张四姐下凡》、《薛丁山招亲》等,擅长生、丑、净行当,能用洪亮的汉腔、段噪唱念,同时司鼓、音乐领奏,技能较为全面。1995年承接龙江线剧团,改名为“揭西县华艺线剧团”,任团长至今。从事木偶戏工作40余年,奔走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性演出,为揭西县提线木偶戏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保护措施

2012年2月21日,揭西提线木偶戏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