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八景

更新时间:2023-11-30 07:32

揭阳八景是指广东省揭阳市的八个名胜景点。八个景点分别是:汉楼瑞气、水城画卷、进贤慧境、桑浦胜景、三山祖庙、南岩佛国、德安古寨、葵阳海韵称“揭阳八景”。

新时期

起源

2011版“揭阳八景”的起源于2011年6月揭阳楼广场莲花步道的建设,揭阳市委市政府认为旧八景在民间有着相当的影响,但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第一,它是历史上揭阳县的文化遗产,用来放在揭阳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中,嫌以偏概全,代表性不足。第二,传统揭阳八景由于历史的局限,有的是勉强凑合起来的,其景观价值不大。第三,那些八景不少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而消失了,名存实亡。所以,重评八景,以揭阳市全境为范围,这才有利于提高各地的归属认同感、向心力;有利于反映揭阳市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有利于反映揭阳建市特别是2005年以来推进城市配套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重评产生的八个景点汉楼瑞气、水城画卷、进贤慧境、桑浦胜景、三山祖庙、南岩佛国、德安古寨、葵阳海韵称“揭阳八景”,利于把旧揭阳八景区分开来。

特点

一是评选过程中,揭阳市以坚持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以区域性景观为主体,以展现近年揭阳建设成就和巨大变化为重点。成立了评选领导机构,发文至市属各县(市、区)组织申报,在尊重地方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出候选景点名单,撰写出各景点的简介文字,同时在《揭阳日报》和揭阳电视台上发表和播出,然后由公众进行网络投票、信函投票。同时对地所报的候选景点,进行实地的了解与评估,也广泛征求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

二是在对景名的推敲过程中,还先后邀请广东美院雕塑系和集美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酝酿创作浮雕作品,以付景墙建设之用。由于所选大抵是区域性景观即大景观,专家组在陪同美术创作人员参观现场过程中,认真地向他们讲述各个景区的历史、内涵、特色,提出各方面的构思要求,力争作品能够准确、生动、丰富、时尚地反映景区的风采,能够成为传世之作,美化城市。

三是“揭阳八景”的评选与确定,是揭阳加强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项举措与成果。对于反映揭阳独到的自然人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将会发生积极的作用。

八景赏析

汉楼瑞气

揭阳之得名,或在百越时期,与夫东浙之余姚、上虞宛似,距今已逾三千载矣。秦定陆梁,乃以其名其地为县,一统闽、粤、赣交界之境,广袤数千里,巨邑也。史家或以刘汉之南海方国代之。东晋义熙,乃以县地而立义安之郡,辖有五县。古邑绵亘二千二百余年,文化积淀之深厚,人物声名之籍籍,岭南州郡,无出其右。故曰:揭阳者,粤东文化发祥地,亦闽南方言区域之人文渊薮焉。

以是,在彼李唐赵宋,岭东诸县固已潮属,然名宦达官若韩愈、梅尧臣、王安石者,举凡撰诗作文,例以揭阳替代潮州。缘于揭阳既古且名,《史记》、《汉书》具载而士林久仰也。

元和己亥,韩昌黎以谏迎佛骨万里刺潮。越明年庚子,政治人和,乃建揭阳楼于东山之麓,以承麒麟东阁风雅。其影响也,及于朝野。以是至于初宋,尚有“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佳句之传世。庚子去今,一千一百九十年矣,彼时岭外崇构之曾见于诗家题咏者,唯揭阳一楼,因曰,斯楼亦岭外第一楼也。

揭阳建市于邓公南巡,改革开放风起云逸之际,倏忽已迩廿年,民安物阜,户奏弦歌,尤以近岁宏图大展,百业俱兴,乃有新建揭阳楼以扬传统文化,辟广场以增共享之倡,一呼而纳百应,尤得贤达畅然黄公之助,捐资逾亿之巨以克其成。遂于公元二00九年孟秋庀工,期年而告竣。巍然宏杰,特立于榕江之上。江山风物,千古而新。

楼当市区东口,登临其上也,居高视下,千里在掌。远浦长汀,纡徐漫衍,静璧浮波,与夫洪涛巨波,渺然涵光景而惊风霆者,皆在几席之下。而平冈叠岫,坡陀回伏,与夫层峰绝壁,谽谺峭拔,巍然出云气而摩苍穹者,无不尽陈眼幕。至若烟雾舒敛,雨旸晦明,与夫沙鸥水鱼,风帆波舶,上下而往来,也皆一举目而得之。

其广场则置宝鼎、景墙、立柱、莲花步道以丰观瞻,以倡大道,以振起斯文。此非昌黎遗意欤?噫,揭阳楼也,虽新犹古,虽古却新也哉。何哉?在乎其意,一脉而传承古今焉。

登斯楼也,观旭日于雾敛烟消之际喷薄而出,瑞气氤氲之中,城郭因之无垠,山川隐现磅礴。睹者能不感兴神越,宁弗赞家园之壮丽,缅先人之奋搏,谋奉献于巨大耶?

汉楼瑞气,孕乎天地,作育未来,大乎盛哉!

水城画卷

南、北两河,集莲花、南阳诸山之水,浩然东来,至双溪嘴而汇为大江,奔流入海。两河之间,为百里平洲,而状若芙蕖,形家美其名曰“出水莲花”。中有溪渠纵横如织,遍栽榕树于两岸;民舍万家,多傍水而立。南宋绍兴十年,始营县治于兹。历八百余年之悠久,文物棋布星罗。于是乎,斯城也,既具岭南水乡之秀,复有文化古城之雅焉。

环城水域,旧有“北窖棉荫”、“两溪明月”诸胜,邑人吟咏游乐之所也,然以失葺,没于草莱久矣。揭阳建市,起废创新,四岸之巩固美化,遂成市政建设重点。继滨水园林、榕江音乐喷泉先后竣工使用,复有文化长廊、观音崇阁诸胜入于规划,水城胜概,遂将大集于斯。

是景也,碧水环流,亭台掩映;彩虹飞渡,高阁凌霄。入夜则灯火闪耀于薄霭之间,流光溢彩,变幻迷离;喷泉飞射于宁静江天,喷珠溅玉,伏波腾浪;花艇游弋于潋滟水域,施痕如练,浮光烁金,洵一方之美观哉。

喷泉崇程百八米,万里神州领冠;观音阁巍耸卅余丈,也寰宇同类构筑未有之雄奇。更欲造展示历史大观于百里江堤之上,藉塑像、楼台、亭馆之丰神,尽现五千年人文瑰奇,尤为华夏亘古无有之巨制。诸胜之营造,用之美环境、适游憩、广教化,非唯标新立异,博取虚誉乃尔。

旧之形胜,若北窖棉荫,若两溪明月,及于津渡园舍,悉行渐次修缮培植,俾重焕其彩。千年文脉,得弘扬而至光大;古今相映,使游走其间者,悟继往开来真谛,念启扣山林先德,而报以再创辉煌之功,上尊历史,下启后代。寄望之厚,逾于建筑之崇广者大焉。

胜景百里,气象万千,是谓“画卷”。六百万揭阳儿女气吞日月,煌煌丰功将载史册而传之不朽,是又壮丽“画卷”也哉!

进贤慧境

进贤门系旧城五门之一,余皆拆毁,唯此独存,古揭阳之文明标志也。门之内,有寺院庙宇依轴而布,自北迤南,曰学宫,曰城隍,曰双峰,皆宋明时物而建构千秋各具,并载于文献口碑。是区也,多元之慧境哉。近岁辟设广场于其间,俾联结一体,而便游乐观瞻,感悟文化。

学宫一称文庙,昔崇祀孔圣,作育人才之所也。曩时天子例须临雍以示崇文,故学宫营造之制,非壮丽无以示尊。南宋绍兴中,揭阳学宫与邑治并起于玉窖之原,自此以降,德艺之彦,得进出胶庠,藏修游息,景行效法。“揭阳多士无下都,声名籍籍南海隅”,学宫作育之功大矣。于是先哲乡贤诸公,踵武相继,殚力创造,俾其制日广。兹区也,以大成殿之瑰丽,文昌阁之挺拔,崇圣祠之伟岸,规模独尊岭表,文光直射斗牛。

城隍庙之为名胜,相传为神之灵赫,故香火缭绕,曾不为时局变化而间断。因获供输日丰,装饰臻于极致。其侧有雷神之庙,尤为巧夺天工。前檐百戏木雕,后阁嵌瓷花篮,以人物之众、形态之巨,国中皆推第一。岭东庙宇而久负盛名者,大抵以营造艺工擅胜,揭阳城隍得膺其冠,乃得五百年而风光不减。

双峰名列潮汕三大丛林,旧在县西磐溪双山之阳,形家用起邑之龙脉也。既沧海桑田,陵谷变迁,乃于明初迁徙榕城马山窖之侧,以诸水萦汇,而为地灵毕集之区。修竹茂树,构幽邃而营宁静。后有高阁,乃藏经之处,登斯阁也,高山流水之韵,明月清风之致,无不尽览,虽凡界而犹仙家之蓬瀛也。

儒家学宫之轩豁瑰丽,神界城隍之庄严肃穆,而释氏双峰之清深禅静,三庙景致,如旋律之昂扬低回,若节奏之舒骤缓急。人游其间,悟随景生,情因物移,荡忧涤躁,神爽而虑新。是景也,虽以物表,然又以心灵之有寄擅胜也。

桑浦胜景

有山焉,环接揭阳、汕头、潮州三市之境,方圆百里,相传昔有居人植桑于临水之阜,故名桑浦。

中有坦地,使山分内外,以方位之异而曰西山、曰东山。西山者,揭阳属地也。峰有头峁之高峻、大尖之挺耸;岭有牛眠之形肖、陡石之神奇;水有西坑之逶迤、九曲之清澈;泉有池兜之甘醇、狮喉之充盈。峰因聚石而黛,岭以多树乃绿;苍松掀涛四季,异卉飘香一境。

昔有真人择穴栖之,遗足印、棋盘而为文明陈迹。嗣后僧寮遍及岩壑峰峦。其中无相之幽邃、古竺之恢宏,俱一时名胜而载之典籍。类于大观之深藏奥区,西来之屹立峰头而险绝奇诡者,也在在可见,大凡创建千有余年而香火尤盛。韫玉石窟之摩崖造像,东粤所仅见者,明代司马东涯翁公疑为唐宋时物,迄今犹然如新。

斯山也,堪舆之家号为“倒地梅”,谓其无处不发,青鸟牛眠之宅焉,故历代名卿巨公,乐为玄城冥府。于是乎宋之银青光禄大夫林公绍坚、明之行人司正薛公中离,与夫都督潮阳周公耿西,俱以声名之巨而为青山增色。崇陵巨墓,栉比相望,也东粤奇观也。

春有碧涧潺然,夏有松风漾香,秋有奇花竞艳,冬有异鸟翔集。晴则漫山苍碧,雨则群峰烟绕;晨见薄雾弥漫,夕有丹霞染嶂。星夜于忘归台煮茶论史,月夜有南陇湖放舟钓浪。桑浦之情趣也,四时更替而无穷尽焉。

中有古径者四,曰鸡笼、曰秋风、曰西来、曰风门,皆沟通内外之孔道也。其通东西一途,在昔为斯山要津。径西盘岭,岭上旧有巨榕以荫樵人,有神庙以佑行旅,即风门径也。以险要之故,闽人陈遂抗元,邑民九军反清,未有不以屯兵结营者。世纪之初,乡人增置亭阁其间,复辟多径盘旋层峦深处,以是旧日险要,竟成游览胜区,红男绿女,擦背摩肩,游目涉足,各适其好,俨然平江虎丘、洞庭西山者矣。

论者咸称桑浦不独以风光胜,也以文物名,海滨群山,无所能及。予曰:其为胜景,在乎天地之造化,更宜心灵之妥适。其物华天宝,又焉为俗人所可尽悉者哉!

三山祖庙

举国之名“三山”者不知凡几。在揭阳者则以巾山、明山、独山合称,皆环揭西边界而屹立。葱茏幽远,云蒸霞蔚。相传隋有三神出此,因成名区。

唐大历间,以三神之助,将军陈元光得以平定潮乱。乃题诗壁上,用颂神恩,遂成粤东诗歌发轫之作。至于元和之末,以三神之助,刺史韩昌黎祷霁而得民望,撰文为祭,以歌神德;宋初以神之助,太宗乃得收复太原,安定疆土,遂屡加贻封,以谢神功。

自元及明,历千百年之久,无名山神,乃晋“国王”,血食少牢之祀;妥灵庙宇,由蓬茨而乃崇祠。岭东千里,城镇乡野,也在在有建焉。复以分灵,而广及闽台乃至南洋岛邦,声名渐广且信众日繁。

三神者,隋士所化也。人因有德,死而不亡。所谓不亡者,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也。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也。以东坡颂韩之语而证三山神灵之在,或有天衣之合。

是而知之,三山也,不以风景无匹获誉,不以庙貌崇深致胜,其为景者,在乎神德弥耀,神光烛天也。人行其间,可听神飙号万籁,可观列宿献千禽;可瞻神庙开明贶,可闻暮钟杳霭间,于是乎怀襟尽敞,神智顿豁。人之仰望青城仙气与夫普陀佛光,缘因道释禅理参天地之化,关乎盛衰之运,而三山神象,塞乎天地而寓于寻常之中,卒然遇之,犹有益于养性修心,于是也,若谓三山伯仲青城、普陀,岂有妄哉?

神通广大,至于无垠。在昔荡寇消灾,庇护群黎;在兹搭桥筑路,凝聚侨族。至于感化天地,使风调雨顺;协和气候,使物阜谷丰;通融诸神,使生灵安顺,则贯古通今,守恒久永。是则三山与民为近:神有其境,人在境中。

南岩佛国

以文明发育之盛,揭中自昔梵所多矣,而南岩为声名特出者。

岩在南溪飞凤岭东北麓,不知开辟何年,而重建为寺则始于明季。其前有山焉,云烟葱茏,岩岫蓊郁。复有江焉,逶迤如练,横陈于眼界尽处。清定“普宁八景”,“南岩远眺”为其一。

揭阳复兴,若天马饮海,龙象如如。是欲振起道德而垂情慈教,以南岩久罹劫灰,自清之末造,至于十年浩劫,几近百载,诸善有赖明政而成巨富者,乐经始起废,民父老合辞荐请有司,因得报允。初复殿宇瓦砾间,再构高阁连宇于左右。不数年而廓楹鱼贯,僧寮师室,香积宝庋,赫然东方佛国。

当其事者既得聚沙之力,遂思构建特色以扬名海内。嗣得天赐之缘,获玉佛六百六十有五尊于万里之外,中有大士宝像高近四丈。复构浮屠于岩寺之右,镂镌佛像二万有八尊,亦神州梵界所未尝有。于是乎南岩声名大振,八方香客络绎如鲫;善男信女,不绝如缕。

噫,今之南岩形胜,较诸昔之专美前眺,而差欠近视之胜,不可同日而语。则岩之复修也,不独有在成,且致大成矣,佛者之称无量心,历然见也。

而岩侧惠翁手泽之补缺,粤西刺史茔墓之修葺,以及红豆古木之培植、岩下普同宝塔之维护,则也坏之有成且大成也。此虽一念之喜,然则见之天工可代,七政可齐,六府可修也。

起废图新,天高地下,在物无终坏之理,往过来继,在人有不坏之心。南岩既已由坏而成,当事者固以与有力而欣然;而游者览者又焉能以动心赏目为止境,视坏者之自坏,成者之自成,于我何有之想?善哉!善哉!

于是,南岩既适近观,仍宜远眺也。唯视野所及,勿以前山之云烟葱茏,远水之逶迤如练慰满,尚需遥望绚然佛光之无垠也。

德安古寨

景区所在,旧称厚屿,明万历间普宁设治于此,因北倚洪山,乃称洪阳。五百年文明遗存犹伙,遂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岭东荣膺此号者。而德安里,则又洪阳之精华,久负瑰伟特绝之称,号为一方胜概。

斯区,传统潮式民宅建筑组群也,方氏望族于同治年间渐次营造者。肇创照轩方公,以潮州总戎荣擢广东水师提督,威镇南海,遂与族众共营巨宅于故里,祠堂与府第毗连,排屋连甍,规制宏伟,粤中罕见。

清季聚落而称“里”者,尤今所谓之村,之社区也。以卜筑先后而称老、中、新三寨。亭堂累构以云蔓,廨舍多置而栉比,与夫晋中乔、王诸家大院,结构特色,俱擅胜场。德安里之所特出者,潮风潮韵焉。

夫“潮”者,潮州之简称也。其文化源于中州,纳风气而多嬗变,自成体系。呈之构筑,则遵礼而重生活,崇尚实用而妥心灵寄托,使天地人和而相安。故斯处也,以“里”视之,则祖庙居中;以寨分之,有支祠居中。起居、宴会之屋,侧而环之,俾尊卑有序,贵贱有别也。窥其格局,则或四马拖车,或百鸟朝凰,皆院式典型,俱四面围合,而庭院中辟。其封闭,为宁静计也;而中敞,则应人与自然交融之求。宅皆三进,取生生不息吉象;而进深层递,乃藏风聚气之需。平面三轴,以区主从,主屋乃先人妥灵之处,面南而立。从厝向于中庭,怀祖考而志凝集焉。取五星之象而造山墙,或金或木或水或火或土,圆锐各异,固为堪舆之取适、审美之所需,也为天人合一计也。家庙中脊两端,俱呈燕尾。“双燕归脊”,大屋之制者,也“潮州祠堂皇宫起”之标志,与夫筒瓦屋面,相得益彰。

至若生土版筑之墙垣,立面造型之木雕,因位施象之彩绘,塑贴并重之嵌瓷,无不凸现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华夏文化与地方文化互为表里。于是焉,斯物既具历史文化之神,又显潮汕文化之形,形神兼备,风姿历历,而农耕文明之价值观念,洋漾其间。

德安古寨,可供观瞻、寻味者又何止营造也尔。

葵阳海韵

晋有海宁一县,分析于揭阳古邑,博识者以为当今之惠来。揭阳有海岸近于百里,多在兹境。葵山之阳,海韵悠然且也昂扬。

烟波浩渺,碧浪无垠;岛屿坡陀,沙鸥翔集,海之气象也。而葵海独有其韵者,何象哉?曰:自东迤西,有石碑之灯塔崇越百米,亚洲之冠;有靖海所城与夫澳角、溪东诸炮台,巍然屹立;有白石千丛竞呈峥嵘,掀涛戏浪;有海角甘泉推卤斥盐,自标平淡;有海市蜃楼呈古映今,时见浮现。

其引人流连处,则海角甘泉。甘泉昔涌海滨,今则置身市隅,沧海桑田而甘洌未改,也殊胜也。前明苏神童福者,曾撰独联志异而求知音,以其超凡脱俗,六百年悠然驶过,竟无佳偶。故古井悬想,犹然在也。

其引人向往处,则海市蜃楼。隐现无常,明晦变异,弗若钱塘之涌涨有时;风帘雨幕,雾卷云飞,非如磐石之定型无改。“海市鲛人迹,楼台仙子乡”,“有楼皆入幻,无市可通关”云云,前人之述详矣,而未能摹其一二。盖宇宙无穷,而区区数语,焉能揭其大象哉?海市蜃楼者,非幻想之物也,唯观者之未透视也。天地之间,多未知之域,俱可解而读之,使不懈于探索耳。

其引人感奋处,则在现代工业之崛起,厂区连城,艟艨云集,此海洋文明聿新之象也,其磅礴气概,起葵海神韵婉约于昂扬,变海市蜃楼缥缈于壮观。涛声依旧,而物换景新。

故葵阳海韵也者,虽云天成,而亦人作,或曰天人合一之杰构焉。其衰其盛,其沉其扬,虽天数有定,而人乃易之。今山呼海啸,虎跃龙吟,振兴之象,若旭日腾升海上;弄潮之音,会涛声凌穿九霄。盖改革开放之健力,一事能狂之雄心,足以摧枯拉朽,改旧颜而换新貌。

大凡遇于佳胜,游目骋怀,意致飙飞,往往各有所付向。以兹景揆之,则知事在人为,诚则感天,是得大成。

葵阳海韵,自然且也人文,壮阔而复隽永之景象也!

旧时代

蔡善版“揭阳八景”

起源:

明代洪武三十一年,蔡善任揭阳知县。他首先选定“揭阳八景”并为题名。据《揭阳县志》载为:玉滘乔榕、南溪渔歌、钓鳌仙迹、两溪明月、黄岐晚翠、紫峰春晓、谯楼晓角、双峰晚钟。

特点:

1、蔡善选定的“揭阳八景”,提出整体格局,思路明晰,符合揭阳县城“依山临水,尤以水胜”,有“粤土水乡之异”的地方特色。

2、八景中“水景”占了一半,即玉滘乔榕、南溪渔歌、钓鳌仙迹、两溪明月,且景点按东、西、南、北的“方位”布列。“山景”有二,即黄岐晚翠、紫峰春晓。让人领略“一条碧水如罗带,两面青山作画屏”的“岭南水城”之胜。除山水景观外,还有二处古建筑,即谯楼晓角与双峰晚钟,既有自然天成之景观,又有人工巧造的构建,很能显示古邑榕城的秀美风景与深厚的文化蕴含。

3、蔡善选定的“揭阳八景”,填补“八景”文化空白,严谨的构景手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且以四言骈句题名,创造美的意境,韵致无穷,引人入胜。

郭之奇版“揭阳八景”

起源:

明代崇祯二年,“潮州后七贤”之一的郭之奇,授翰林院庶吉士后“给假归省”。饶宗颐《郭之奇年谱》载“先生家居,邑侯冯元飚聘修邑志。”郭之奇才华横溢,治学严谨,他在纂修《揭阳县志》中,对“揭阳八景”作修正,即对骈句题材名作文字上的提炼,避免重复,使题景富含精意,更加贴切。

特点:

“改动一二字,捋断数根须。”为“揭阳八景”作修正,并不轻而易举。竟然是殚精竭虑,用心良苦。郭之奇对“揭阳八景”的修正,大体上保留原题,个别景名作了文字改动。如“紫峰春晓”改为“紫峰春晴”;黄岐晚翠与双峰晚钟的“晚”字重复,改为黄岐夕翠;南溪渔歌与两溪明月的“溪”字重复,改为南浦渔歌。经郭之奇修正,揭阳八景为玉滘乔榕、南浦渔歌、钓鳌仙迹、两溪明月、黄岐夕翠、紫峰春晴、谯楼晓角、双峰晚钟。“揭阳八景”经蔡善选定、郭之奇修正,为后人所认同,传沿久远。

八景赏析:

黄岐夕翠

黄岐山在榕城东北八里,以山土色黄且多歧道,故名。黄岐山成东西走向,绵亘十余里,主峰高近300米。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于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此处山上林木葱茏,磴径盘曲,风景秀丽,有明代的古塔和月容墓、半山亭、侣云庵竺冈岩、卧云洞。还有宋代文彩卓著的学者陈希伋读书处等古迹,以及历代名人游客留下的石刻墨迹。登上黄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练萦绕,远眺村落,尽收眼底。看红日西沉、百鸟归巢,牛羊下山;听牧笛横吹,山僧木鱼,萦绕丛林。黄岐夕翠美,游人意忘返。故前人有《岐岭钟声》诗云:“寺隐深林锁暮烟,寒钟初动月娟娟,乍疑潮岸敲金石,欲谱梵音入管弦。青嶂望中闻鸟噪,白云堆里有僧传,焚香坐久浑无寐,一百八声霜蒲天。”每逢正月既望,重阳佳节,游人踏青览胜,红男绿女,登高怀古,络绎不绝,乃郊游之佳境。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近年,由于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修建亭台庙宇,铺设石路,改造山貌,美化环境,以使其成为一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谯楼晓角

谯楼原在县衙前院,用以击鼓报更及吹角司晨,明代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年)建进贤门之后,改移于进贤门城楼。进贤门楼分三层,下层为瓮城门,中层为城楼,上层为琉璃亭阁,四面配以花窗活牖,朱漆画栏,壮丽堂皇,为榕城五门之冠。该城楼职司报晓,每当晨曦初现,报晓号声随风悠荡,驱散晨雾,迎来朝晖,故称“谯楼晓角”。1937年修建环城马路,城墙拆除,独留此门,作为东面进城门户。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进贤门已失去“门”的意义,而成为街心花园的一部分。谯楼犹存,但成为历史古迹。建国后,由于周边建筑地坪不断增高,原城墙近三分之一被埋于地下,加上年久失修,整座城楼内外形貌受损严重,已难觅古八景风韵。近数十年来,曾多次进行修葺,恢复原貌,栽花植树,荷池喷水,使古楼重焕新姿。并常于楼上开展书画艺术展览和文娱活动,成为民众逸游小憩之处。进学考试者和旅游者多以走过此门为吉利。旅游者多在此候车。

双溪明月

双溪明月一景,在炮台镇东面,榕江南、北河合流出海处。据清人《韩江闻见录》载:“两溪明月一景揭阳双溪之合流也,中秋夕,潮汛涨,月出桑浦石黾之尖,可于合流处得双月影,亦一奇也。”该处江面开阔,每逢月明之夜,泛舟游此,夜景陶人,故清代庠生卓伯先有“南溪水接北溪流,影落银蟾缟夜秋,我欲弄潮吹玉笛,徘徊如泛海中洲”的诗句。郭之奇在《两溪明月》中也有“长忆元晖如练语,更添月意作江情”之句。明代天启年间,为防倭寇侵犯,于此处填下巨石七堆,以阻倭船入侵,名为七星石。

玉窖乔榕

玉窖即北窖桥。初建于宋末,明代修城时,改建为三孔石拱桥,并设开关,形成水上城门玉窖。清又改建成单孔拱桥。桥之靠河处,有二株大榕树,盘根交错,蓊郁繁荫,状如华盖,气势雄伟,自成一胜。古有诗称“何年同托根,初在石坦上,岁久侵土膏,盘结类柱磉,株似跨鹤形,枝如连理想……”又有:“环城奇树傲群峰,栽入清溪翠影重,夜月阴高招舞鹤,雪涛秋卷吼吟龙,居然汉史称千植,不向秦时羡五封,我倩橐驼移越土,明湖一为蹑仙踪。”清时古榕已枯,后人虽重植,但不奇特,且周围有高大挺拔之木棉数十株,因而又称为“玉窖棉荫”今古迹依稀,尚存名于世。1938年,国民党县政府将墙城拆掉,沿城墙一周改建为环城马路,北窖桥于是成了环城路上的一座公路桥。

双峰晚钟

双峰寺旧址在磐溪都之双山,宋绍兴十年,僧人法山所创建。后移于榕城之马山巷双峰寺,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平方米,为我县规模最大之古寺院。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冬十月,全国大毁寺观。翌年,将揭阳各地被废的宁福(在榕城)、花果(在仙桥)、丰化(在白塔)、宝福(在桂岭)、双山(在桂岭)、资福(在梅云石马山)、福城(在新亨罗山)等寺田产,并归双峰寺所有。清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双峰寺被飓风摧毁,知县陈树芝庀工修复。昔时寺内,耸竹修篁,庭树垂荫,曲径通幽,每当夕阳西下,鸟雀归巢,钟鼓铎钹,木鱼笃笃,梵经陈闻,也别有情趣。

南浦渔歌

在南门街口环城路外,昔时为一片河边浅滩,倚城临水,为渔人泊舟之处。此处河面宽阔南门街,水流平缓,觜鱼(俗称刺鱼,又名凤鱼或鲚鱼)群集,渔人捕之,日间渔舟数,设计围捕,由远而近,敲木柝、击船板,仿平吆叱之渔歌,然后众网渔鱼。晚间渔民则集中滩地,摊卖鱼鲜,灯火点点,弦曲渔歌悠悠悦耳。由此得名。南浦,在揭阳的文明史上,曾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拥有华丽的岁月,神妙的气韵,皎洁的风采。时光悠悠,江水滔滔,人生无穷己,昔日的“南浦渔歌”,今已难觅其芳踪。南浦的诗意盎然变成了一种空灵的形态了。不管历史多么悠久,风景多么美丽,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必然要被现代化所替代。

钓鳌仙迹

钓鳌桥,今称吊桥。据清《一统志》记载:城西二里为南北二河之襟带,当春钓鳌桥

湖逐浪,舟楫过往,似箭离弦。传说唐时吕洞宾(纯阳子)成仙后,曾现舟于此,题诗于桥边云:“桃花浪暖禹门高,平地雷声惊怒涛,愿借天家虹万丈,垂钩直下钓金鳌。”后以“钓鳌仙迹”名景。建县之前已有桥,置县之后建成五孔石桥。明初被水冲毁,另在靠近北河处建成木桥。明中叶,又在原址建成三孔石拱桥,后复遭水劫。清初改建成二墩石桥。由于南北二河水差高低,每于春雨过后,北水南泻,群鱼逆水而上,傍桥垂钓者甚多。明代邑举人曾敬有《鳌桥钓浪》诗云:“谁筑鲸鲵金背高,跨天双烁锁波涛,临流若问丝纶手,不钓凡鱼只钓鳌。1965年,揭阳县人民政府为改善西关一带交通状况,将吊桥改建为长20米、宽7米的钢铁桥。20世纪90年代初,再次将吊桥改建为24米宽的钢筋混凝土桥。

紫陌春睛

紫陌山亦名鸟木山或笔架山,在榕城南面五里许,与仙桥山隔河相对,山高五十米。昔时山上遍植桃李,山坡有僧寺、书轩。每当春晴,山明水秀,桃李吐艳,景色迷人。传明嘉靖御史郑一初曾在此读书及聚徒讲学。清康熙二十三年文人郑濂曾作《紫陌春晴》诗:“春郊晴望日迟迟,立马褰帷问俗宜,初绿小桥杨叶短,新红古院杏花垂,几村鸡犬疏篱隔,十亩原田薄雾滋,处处枝头啼布谷,但教深耨起疮痍。”庠生卓伯先也作有“独乘烟艇过前溪,一片春陂路不迷,芳草未销辞客梦,乳莺初傍酒人啼”的吟咏。

七律

【金城榕色】

乔木森森望郁苍,相传岭国古榕乡。

四时霜盖烟疏密,一片云丛绿混茫。

道左何年歌杕杜,州南此日诵甘棠。

天为炎土垂休息,故使余阴百里凉。

【玉窖棉荫】

玉川如带绕城阴,入眼丛青翠影侵。

已淈污泥从水出,遥参碧汉倩云禁。

联翩各有扶疏质,独立惟余萧飒心,

不信松寒非可并,多年海国挺孤森。

【紫陌春睛】

春光早向紫峰生,渐出峰容与世迎。

古黛凝云初映晓,新苔转日久曛晴。

啼莺城北衔幽至,舞燕溪南逐翠行。

传语东风无造次,时留烟景作山情。

【黄岐晚翠】

城头北望晚山逢,久对悠然净俗胸。

泉石情因深色见,烟霞癖与素心封。

积云每见堆双洞,新月时来炤一峰。

十里幽光难可即,千秋苍质自为容。

【两溪明月】

双溪垂带曳榕城,最爱光潮涌晚生。

半落市埃分皓白,平开天镜下孤清。

遥山助色烟云扫,近野浮空藻荇迎。

长忆玄晖如练语,更添月意作江情。

【双洞疏烟】

烟霞有意日相求,双洞林光竟远投。

青霭春来如迸发,白云秋去尚群游。

郁纡遥结山灵秘,冥寞中开佛象幽。

试看今朝松竹影,方知千载色空留。

【元塔登高】

龟山宝塔字涵元,灵杰相因表独尊。

欲锁螭宫雄海柱,先驱鳌背壮天根。

南来百水俱朝会,北拱诸峰各骏奔。

若问参云尚有级,人文地气此初掀。

【鳌桥钓浪】

溪城如岛水环之,西驾东流此一丝。

万里海风浮汉影,百重山色压虹眉。

于秋倍觉潮声壮,有月常窥钓影垂。

每听沧浪歌曲罢,眼中清浊意中知。

八景图

《揭阳县志·古迹》载“乾隆二十六年,县署黄大鹤绘八景图。”黄大鹤,如皋贡生,以惠州通判(地方长官助手)代理揭阳知县。他精通艺事,擅长书画,绘“揭阳八景”图卷。全幅以水墨重彩,展现“岭南水城”秀美景色。八景图以山水为构图主体,八景按“方位”布列,一览无遗。观赏八景图如画中游,悠然神往。

八景评选溯源

稽古探考,选“八景”以概胜,始于北宋嘉祐年间的“赣州八景”。赣州是中国“八景”文化的发祥地。绍圣元年秋,苏轼南迁过郡,曾登临赣州“八境台”,遍览“赣州八景”。他在《八境台八首并序》的诗序中,释选取景为“八”有“不可胜数”之义:“苟知乎景之八也,则凡寒暑、朝夕、阴晴、晦明之异;坐作、行立、喜怒、哀乐之变,接于吾目而感于心者,有不可胜数者矣。”

南宋庆元年间,杭州画院画师,为西湖景点作画,始用四言骈句为景点题名,别出心裁而有创意,更显格调高雅,声韵谐协。后其他地方也竞相仿效,皆以四言骈句题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