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5 08:50
摆姓,源于少数民族的一个姓氏,主要是回族和傣族。得姓始祖是摆言太。
摆[摆、捭,读音作bǎi(ㄅㄞˇ)]
源于回族,出自唐朝时期西域回部人唐兀·摆都尔的,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摆氏,出自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进入中国,之后在长安子午巷(今陕西西安化觉巷)任当地伊斯兰教掌教的西域回部人唐兀·摆都尔的,后融入回族,世居宁夏贺兰地区,被蒙古人称作唐兀氏。元朝初期,唐兀氏族人随蒙古皇嗣昆仲南下,收金破宋,卓著勋劳,且世代为官清正,忠厚耿直。及至元朝时期,唐兀·摆都尔的的后代唐兀·明安达尔(字士元)曾在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任定远大将军、贵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
到了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钧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唐兀·摆都尔的后裔唐兀·明安(《明史》称为“土昧·明安”)出任河套回部首领,其子便按汉俗,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叫摆言太。唐兀·明安当时与明朝边市通商,促进了边境经济的繁荣,因此要请增赏。而大明政府的右副都御史魏学曾却在明神宗的授意下,下令总兵官杜桐、神木参将张刚、孤山游击李绍祖率军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河套回部,击斩了回民首领唐兀·明安,“俘馘四百八十余级,并夺得马畜器械称是。”如此盲昧之举,魏学曾竟然还被明神宗“以功晋加太子少保”。由此,极大伤害并激怒了河套地区的数十万回部民众,唐兀·明安之子摆言太声言复仇,号召回族诸部抵抗明朝统治,自此西北地区兵端大开。史书记载,摆言太以世代家族威望,一举联络了卜失兔、火落赤、铁雷、吉能、切尽、歹青、沙计等诸多回部,以快速骑兵方式,“号十万,分为四十二枝,多者不过二三千骑,少者一二千骑耳……岁扰边地,无岁不犯……西陲抢攘非一日矣。”一直到了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明神宗在无奈之下允许边贸重开,这场持续了十七年之久的西北之乱才逐渐平息。十年后的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明神宗舍其已经混乱的辽东地区于不顾,却乘河套地区回族诸部不备,下令总兵杜文焕组织明军集中袭破了河套肤施地区(今陕西延安)势力最大的猛克什力部,之后以各个击破的方式残酷清剿绥边。摆言太所部以及火落赤、吉能、切尽、歹青、沙计东西诸部一时无法集聚力量抵抗,皆惧,只好“先后来请贡市,再次归附明朝。”再两年后的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8年),后金大汗在辽东领导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此后满洲八旗军起,残破不堪的明朝政府再也无力对付回族诸部了。
从摆言太开始,其后裔子孙皆称摆氏,自明朝末期起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傣族,出自元、明朝时期西南摆夷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古摆夷族,原为“西南夷”的一个分支民族,实际上应当属于百濮民族中的“雟”,后融合了古泰族形成傣族。由于身着花衣,后也有称之为“花傣”者。清朝至民国年间,摆夷族被俗称为“水摆夷”和“旱摆夷”。水摆夷,多指依水而居的傣族人;“旱摆夷”,也有写为“汉摆夷”者,前者之“旱”,是相对“水摆夷”之“水”而言,多指居于半山坡与溪谷地带的傣族人,后者之“汉”是居地相对接近内地、并与汉文化有更多近似之处的傣族人。
在元、明之际,花傣族人中即有以古氏族称谓为汉化姓氏者,称摆氏,世代相传至今。
摆言太。
唐兀·摆都尔的:西域回部人,唐朝天宝元年进入中国,之后在长安子午巷(今陕西西安化觉巷)任当地穆斯林的掌教,为回族摆氏始祖。
摆氏是一个源出少数民族的多源姓氏,主要是回族和傣族。
今西北地区的甘肃省的兰州市、武威市、张掖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吴忠市、固原市,青海省的西宁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伊犁市,湖北省的枣阳市等地,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均有傣族摆氏族人分布。
摆向阳:商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市长。
摆利平:十堰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