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损伤

更新时间:2022-06-21 08:28

放射性肺损伤(radio-pulmonary lesion)是由于对胸部的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最多见于对肺癌、乳腺癌,其次是对食管癌、纵隔恶性肿瘤的放疗。

基本介绍

因放射剂量、放射部位和放射的范围不同,肺损伤的轻重有差异。大面积、高剂量的放疗,肺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发生肺充血、肺泡纤维蛋白渗出增多或透明膜形成,最后形成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有患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及相关的呼吸道症状。症状—般可在放疗开始后4~16周出现,多数在放疗结束后2~4周内发生,少数在放疗结束半年内也可发生,主要为干咳、少痰、吞咽困难、胸闷、胸痛,严重者呼吸困难、低热、血白细胞正常,抗菌治疗无效。急性期接受照射的肺野闻及湿性哕音,呼吸音粗糙。慢性期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低或闻及细湿哕音。

相关检查

早期放射性肺炎:放疗早期致肺部充血及渗出改变,在放射的相应部位出现纹理增多和小片状影,边缘较模糊,严重时逐渐互相融合。

肺纤维化:放射区域出现放射性肺炎,部分经治疗吸收,但部分病人后期出现明显的纤维化,呈现放射区肺纹理粗乱、密集,纤维收缩,牵拉邻近组织移位,如纵隔和气管向病侧移,横膈上拉,肋间隙变窄,肺容积缩小等。健康区域代偿性肺气肿。

胸部X线检查。

其他改变:在纵隔区放射致放射性纵隔炎,表现纵隔增宽,边缘不清,有时与肺内的放射区互相融合;大面积放疗可致胸膜肥厚、粘连,或少量胸水,叶间裂增宽等;广泛纤维化导致动脉高压,肺门增大和右心受累的征象。

鉴别诊断

该病要与细菌性、真菌性肺炎和肺癌的淋巴管转移等相鉴别,主要的鉴别点是有放射的治疗史和与放射区相一致分布的病变,单纯抗菌治疗无效。

治疗方法

调整或停止放疗。 一般对症治疗,如吸氧、止咳、平喘,可疑有肺内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急性期,症状严重,呼吸困难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初用剂量30~40 mg/d,当症状明显缓解时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