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

更新时间:2024-08-05 15:14

政事,汉语词汇。拼音:zhènɡ shì 释义:关于国家事实,政治问题

释义

[government affairs]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出处

《书·皋陶谟》:“政事懋哉,懋哉。”

例句

1、政府的事务,即政务,政府施政的事务。

①《书·皋陶谟》:“政事懋哉,懋哉。”

②《逸周书·大匡》:“政事不时,国家罢病。”

③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④宋·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⑤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相国暂请方便。如有政事,俟主公明日早朝,于朝堂议之,何如。”

瞿秋白《论大众文艺·大众文艺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说书就是说书,你说一件政事,你用你的人话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

2、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

①《晋书·王棱传》:“从兄 导 以 棱 有政事,宜守大郡,乃出为 豫州 太守。”

②元 刘祁归潜志》卷九:“ 赵 以其( 杨之美 )学问、政事过人,雅重之。”

相关链接

政事指行政事务,具体指处理政务的才能和值得效法的手段。晋代士族阶层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必然要维护法制,严格执法,强化国家机构的管理,这就要重视政事和官吏的政绩。选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首先是政治主张问题。是实行德政还是依靠法治,这是从政者一向关注的问题。木篇倾向仁德治国。例如第3 则说要“强旨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第19 则也说:“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但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措施很少宽厚待民和给百姓以恩惠,所谓德政,常是停留在口头上。第26 则实际提出了主张仁政和‘处杀戮之职’是否矛盾的问题。而论到施政方针,多主张施行‘猛政’,使人不敢犯法。第6 则说到晋武帝登位,便要贾充定律令。因不立法,就无以执法。对行为危及忠孝和人伦关系旨,主张严惩,违法乱纪,决不饶恕。例如第1 则说明:不忠不孝,其罪莫大,杀无赦;第2 则记:生子不养,比盗杀财主之罪还大;第4 则记载镇压无视国法的豪强。至于读书人因受业偶犯宵禁,个别小偷小摸现象,可以不理,以示宽政。在律令完备以后,只要依法令行事就可以了,第15 则就说明这一点。

魏晋时代,清谈盛行,甚至因之废弃政务,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而主张看重事功,勤于政事。第18 则把这一问题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至于选拔官员,则主张选贤任能,做到“举无失才”,第24 则很能说明这一问题。对为官者也有多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待人接物,要有远见卓识,办事不能唯命是从,如果“觉其不可”,就应该“翻异”,等等。可见本篇篇幅虽然不大,所涉及的问题还是相当广泛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