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

更新时间:2024-06-26 14:45

政和县,福建省南平市辖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南平市最东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总面积1744.2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政和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熊山街道解放街2号。截至2023年末,政和县户籍人口233202人。

历史沿革

秦,属闽中郡。

西汉,属会稽郡。东汉,属侯官;建安十二年(207年),分属二县,现西部之东平、石屯、星溪、铁山、外屯属建安,东部之西、南二里属侯官。三国属吴。

晋太康三年(282年),西、南里属温麻县,其余部分属建安。

隋开皇九年(589年),西、南里之地属泉州(今福州),余地属建安。

唐开成元年(836年),西、南里之地为感德场,属福州;余地属建州。

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属威武军长乐郡。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属长乐府宁德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划宁德县北部设置关隶镇,镇治设在西里(今镇前镇镇前村)天王寺北,属福州宁德县。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兵克建州,闽王王延政投降,福州属南唐。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守将李仁达叛南唐归吴越。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归顺于宋。其间关隶镇均随福州变更其隶属关系。咸平三年(1000年),关隶镇升为关隶县,属建宁军,治黄熊山麓(现址)。政和五年(1115年),改关隶县为政和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属建宁府。

明景泰六年(1455年),划东部南里10都,北里11都、12都,东里13都、14都、15都置寿宁县。

清朝,政和县沿旧制,隶属建宁府。

民国元年(1912年),改建宁府为建安道,政和县属建安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除道制,政和县直属福建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松溪县遂应场乡划归政和县一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属建瓯专区与建阳专区。

1956年3月,属南平专区。

1959年7月,改属福安专区。

1960年2月,政和、松溪两县合并为松政县,县治驻松溪,原政和县境内增设政和镇,仍属福安专区。

1962年8月,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县。

1970年7月,政和、松溪两县再度合并为松政县,改属建阳地区。

1975年3月,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县。

1989年1月,属南平地区。

1995年1月,属南平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9月,政和县设4个区10个街82个村。

1951年2月,增设第五区;全县设5个区3个街35个乡。

1952年5月,以第四区的外屯、湖屯、大岭、罗家地和第一、第二、第三区毗邻外屯的部分地区合并增设第六区,区署驻外屯村。

1954年4月,设6个区58个乡(镇)。1954年8月,以第二区下庄、杨源等乡增设第七区,区署驻下庄。

1955年3月,第二区署移驻杨源;全县设7区2镇78个乡。

1955年6月,撤销第六区。

1956年4月,撤销第一区、第七区。全县设4个区2个镇53个乡。

1958年4月,浙江省庆元县隆宫乡张天村划归政和县铁山区高林乡。

1958年6月,全县并乡设2个镇29个乡。

1958年9月,撤销区乡,建立人民公社(简称公社),全县设6个公社90个大队。

1961年8月,恢复区级建制,原政和县境内设5个区1个公社。

1962年8月,熊山区改称城关区,政和镇改为城关公社,东平公社恢复为东平区。

1963年2月,增设城关区洋后公社、镇前区宝岩公社。

1965年1月,稻香公社改称东峰公社。

1966年,全县设6个区39个公社128个大队。

1968年4月,撤区并社;至1969年2月,全县设8个公社76个大队。

1980年8月,恢复城关镇。1981年7月,城关镇更名为熊山镇。城关公社更名为星溪公社。

1984年9月,恢复乡镇,全县设1个镇8个乡。

1986年7月,撤销东平乡,设立东平镇。

1993年9月,撤销铁山乡和镇前乡,设立铁山镇和镇前镇;1994年5月,撤销石屯乡设立石屯镇。

1998年1月,从铁山镇划出7个村设岭腰乡,全县设5个镇5个乡。

2000年至2003年,政和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熊山街道、东平镇铁山镇镇前镇石屯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

2006年7月,熊山镇改为熊山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政和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熊山街道解放街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南平市最东部,介于东经118°33′~119°47′,北纬27°05′~27°23′之间。东与宁德市寿宁县周宁县接壤,南与建瓯市和宁德市屏南县相邻,西与建阳区相连,北与松溪县及浙江省庆元县交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全县土地面积1744.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政和县属东南沿海中低山丘陵区。在距今100~140万年燕山运动时期,奠定政和地貌基本轮廓并控制断裂活动,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外力长期作用,形成了全县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地表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层状排列有序,山地广布,平原谷盆狭小。分为中、低山,高、低丘陵,谷盆及平原。中山集中在县域东部,海拔800米以上,总面积9.69公顷,占全县55.5%。坡度多在25°~40°之间,基岩裸露,沟谷多呈V形,山脊走向多为西—东或西北—东南向。低山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西部盆地四周,海拔500~800米间,总面积4.75万公顷,占全县27.3%。多为圆顶低山,凸型坡,坡度多在25°~35°之间,少数可达55°。高丘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山地边沿及河谷地带,海拔250~500米间,总面积1.48万公顷,占全县8.5%。主要由变质岩、花岗岩类组成,地形各异,坡度和缓,基岩裸露少。低丘主要分布在高丘前沿及河谷平原周围,海拔250米以下,相对高度70~150米之间,总面积0.18万公顷,占全县1.0%。主要由变质岩、花岗岩组成,地势舒缓,地形破碎,山顶浑圆,河谷短浅,谷地开阔。谷盆多在溪流中下游或交汇处,海拔300~1400米间均有分布,总面积0.77万公顷,占全县4.4%。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较大的有东平—营前河谷盆地、界溪河谷盆地、外屯—湖屯河谷盆地、樟口河谷盆地。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七星溪、松溪、梅龙溪、龙潭溪等大溪下游,总面积0.58万公顷,占全县3.3%,多呈带状分布,结构松散,土层深层。

水文

政和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松溪、七星溪、龙潭溪、翠溪、蛟龙溪、梅龙溪、当溪、俊溪、暖溪、赤溪、界溪、乐溪等,分别属闽江、霍童溪、交溪等三大流域,其中闽江流域面积1021平方千米,占55%;霍童溪流域面积407平方千米,占21.9%;交溪流域面积429.8平方千米,占23.1%。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道有一级河穆阳溪(境内为蛟龙溪)、后垄溪(境内为翠溪)等2条,总长67.6千米;二级河有松溪、当溪、俊溪、平溪(境内为暖溪)、赤溪等5条,总长91.92千米;三级河有七星溪、界溪、安溪(境内为乐溪)等3条,总长120.8千米;四级河有梅龙溪、龙潭溪等2条,总长53千米;五级河有长际溪1条17千米。最大的河流为松溪,主要支流有七星溪、界溪、安溪(乐溪)等。其他主要支流有闽江流域的稠岭溪、江上溪、大红溪、元山溪、富美溪、长垄溪、西坑溪、向前溪等,霍童溪流域的杨源溪、楼下溪、茶林溪、桃洋溪、湘源溪等,交溪流域的香溪、下乾溪、坑头溪等。

气候

政和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热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8.5℃,极端日最高温度为42.1℃,极端日最低温度-7.6℃。夏季最热月月均温度为28.1℃;最冷月月均温度为3.4℃。年平均降水量1648.5毫米,年降水日数166天,全年有两个明显雨季:3~6月为第一雨季,雨日65天左右,总雨量960毫米;第二雨季为7~9月,主要是台风雷雨,雨日30天左右,降雨量340毫米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498.4毫米,多数年份蒸发量少于降水量;年日照时数为1952.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达44%。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政和县水资源丰富,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全县水资源年均19.8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2096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9576立方米,均高于福建省水平。水能理论蕴藏量152184千瓦,开发系数为43.3%,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全县地下水资源为1.36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8.34%。

森林资源

政和县林业用地面积149060公顷,占境域面积85%。其中有林地面积125847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84.3%,在有林地面积中,用材林59787公顷,防护林21474公顷,特种用材林5400公顷,经济林15285公顷,竹林22507公顷,薪炭林1400公顷;疏林地1933公顷;灌木林地1136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327公顷;苗圃用地3公顷;无林地8579公顷。在用材林面积中,有杉木21120公顷,马尾松31900公顷,阔叶树6767公顷;在无林地中,有宜林荒地760公顷,采伐迹地2647公顷,火烧迹地953公顷,可封育成林荒地1727公顷,林中林缘空地167公顷,暂未利用的荒山荒地232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71.6%,有澄源、镇前、杨源、岭腰、铁山等5个乡镇均70%以上,石门、松源两个采育场分别达86.9%和83.3%。林木总蓄积量517.52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507.5万立方米(用材林406.12万立方米、薪炭林6.24万立方米、防护林76.94万立方米、特种用材林6.24万立方米),疏林地2.31万立方米,散生木7.62万立方米,四旁树0.10万立方米。毛竹总立竹量5118万株。全县有古树名木群153处,共计1990株,已确定为古树名木732株。

政和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划定自然保护区1个:洞宫山鸳鸯自然保护区,面积2480公顷,划定自然保护区小区11个:凤头楠木林保护小区、金峰山乌冈栎保护小区、石门栲树保护小区、熊山自然环境保护小区、高山木荷保护小区、前溪青冈栎保护小区、锦屏甜槠保护小区、锦屏楮木保护小区、佛子岩青冈栎保护小区、下榅洋水库保护小区、王大厝甜槠保护小区,共计面积2835公顷。

矿产资源

政和县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矿、铅锌矿、硫铁矿、大理岩矿、珍珠岩矿、滑石矿、熔炼水晶矿、磁铁矿等26种。其中金银矿储量720万吨,铅锌矿石储量600万吨,硫铁矿储量500万吨,大理岩矿储量200万吨,珍珠岩矿储量200万吨,磁铁矿储量50万吨,压电水晶矿和熔炼水晶矿储量488万吨,地质总储量2758万吨。已开发的有澄源香炉坪银(金)矿、石屯东际金(银)矿、星溪马仑头金矿、星溪上山岗大药坑金矿、星溪金矿,矿区总面积3.6平方千米,地质储量500万吨,可开采量400万吨,年产量36万吨;铁山硫铁矿矿区面积1.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400万吨,可开采量200万吨,年产量6万吨;铅锌矿区磁铁矿和水晶矿矿区面积0.5平方千米,地质储量54万吨,可采量30万吨,年产量6万吨;华厦水泥大理石矿矿区面积0.3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70万吨,可采量100万吨,年产量6万吨。

生物资源

政和县地处林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鉴定,境内维管束植物有137科374属664种,其中:蕨类植物门28科42属67种,裸子植物门8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门101科316属576种。主要林木种类有松科、杉科、壳斗科、樟科、银香科、红豆杉科等,以壳斗科分布最广,次为樟科。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11个科14个树种。其中:一级保护树种有银杏、三尖杉、花榈木;二级保护树种有建柏、肉桂、楠木、紫楠、鹅掌秋、香榧、长叶榧;三级保护树种有油杉、竹柏、江南红豆杉、方竹等。

政和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境内调查时出现记录的物种有140种。其中:有兽类的灵长目、食肉目、偶蹄目、鳞甲目、兔形目、啮齿目等6个目30种;鸟类的鹕目、鹳形目、雁形目、隼形目、鸡形目、鹤形目、鸽形目、鸮形目、咬形目、佛法僧目、䴕形目、雀形目等12目70种;两栖爬行类40余种,以及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多门物种。被列为国家珍稀保护的动物主要有猕猴、水獭、穿山甲、鸳鸯、鹿、黄(黑)麂等。

政和县食用菌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香菇、凤尾菇、梨菇、黄瓜菇、草菇、猴头菇、黑木耳、红侧耳、茯苓、岩菇等。害虫天敌寄生菌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线虫、菜青虫病毒、柑桔锈壁虱多毛菌等微生物。土壤有益微生物有大豆根瘤菌、花生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鸡眼草根瘤菌、胡枝子根瘤菌等均具固氮能力。此外,还有菌根菌、放线菌等均对农作物良好生长具促进作用。

人口

截至2022年末,政和县户籍人口234715人,其中男性126414人,占53.9%;女性108301人,占46.1%;总人口结构为:18岁以下53296人,占22.7%;18~34岁51978人,占22.1%;35~59岁90415人,占38.6%;60岁以上39026人,占16.6%。全年出生人口1978人,死亡1095人。

截至2023年末,政和县户籍人口233202人,共69209户。

经济

综述

2022年,政和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65亿元,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9.08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51.00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为20.0:34.7:45.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1%、69.3%和18.6%,分别拉动GDP增长0.7、4.1和1.1个百分点。

2023年,政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8.21亿元,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9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2.04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51.88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20.5:35.6:4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5%、50.6%和32.0%,分别拉动GDP增长1.2、3.4和2.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551元,增长7.9%,折合9522.4美元(按照12月31日1美元兑人民币7.0939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政和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其中:项目投资增长5.3%,房地产开发投资41868万元,增长37.1%。房地产开发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2386平方米,下降2.1%;本年新开工面积1780平方米,下降99.4%;商品房销售面积70029平方米,下降6.6%。2023年,政和县列入省市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132.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0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38.09亿元,完成年计划122.77%;其中松源洋片区综合管廊、廖俊波体育中心、城区供水引调水等14个项目扎实推进;南庄洋市政工程、茶是康“三茶”融合、白茶城等12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美科、新城综合交通枢纽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

财政收支

2023年,政和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0.70亿元,增长11.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0.37亿元,增长8.5%;完成上划中央收入2.2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收0.33亿元,增长17.4%;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58.0%,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支0.25亿元,增长1.1%。

第一产业

2023年,政和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1.71亿元,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6.53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5.14亿元,增长2.4%;牧业产值18.83亿元,增长9.6%;渔业产值0.34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8亿元,增长4.8%。

2023年,政和县荒山造林总面积0亩,其中:用材林造林0亩;更新造林面积8658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00亩。全部木材产量126281立方米;毛竹产量1291万根;篙竹产量179万根。

2023年,政和县生猪出栏64648头,比上年增加9092头;家禽出栏74761038羽,比上年增加5724601羽;兔出栏17847只,比上年增加725只;羊出栏7378只,比上年增加1064只。禽蛋产量5682吨,比上年增加546吨;肉类总产量107742吨,比上年增加8907吨。

2023年,政和县粮食种植面积122280亩,比上年增加916亩,其中:稻谷面积92878亩,比上年增加818亩;烟叶种植面积13220亩,比上年增加1280亩;油料种植面积1702亩,比上年增加17亩;蔬菜种植面积152298亩,比上年增加6569亩。粮食产量50086吨,比上年增产89吨,增长0.18%,其中:稻谷产量39624吨,比上年增产58吨,增长0.15%。

2023年,政和县水产养殖面积6496亩(稻田养殖不列入其中),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732亩,比上年减少38亩;水库养殖面积4720亩,比上年增加20亩。水产品总产量1934吨,增长3.2%。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政和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91亿元,比上年增加1.18亿元,上升68.3%;工业产品销售率95.4%,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有8家,比上年减少1家。

建筑业

2023年,政和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51亿元,增长23.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46亿元,增长68.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4214平方米,增长63.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8152平方米,增长132.6%。

第三产业

贸易

2023年,政和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8亿元,增长7.2%,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1亿元,增长10.8%,限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67亿元,增长6.8%。

旅游

2023年,政和县接待游客人数增长25.5%,实现旅游收入增长29%。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政和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6.00亿元,同比增加17.05亿元,增长15.0%,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12亿元,同比增加15.65亿元,增长20.7%。

交通运输

公路

2012年,宁武高速、松建高速相继建成通车。2020年9月,随着衢宁铁路通车、进站大道建成通车、高速连接线综合改造、环城路的建设,政和“小环城”格局基本形成。乡镇干道形成以7条县道为干线、91条乡道和291条村道为支线的农村公路网络,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41.5千米,57%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

2023年,政和县有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建设改造计划投资2.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7亿元,其中:国道G528线林屯至石屯段公路工程项目:项目全长16.66公里,总投资8.06亿元,已完成投资4.42亿元,林屯隧道完成进洞2754米;宁上高速洞宫山(楼下)出入口及接线工程:项目全长8.3公里,总投资2.02亿元,已完成投资1亿元。扎实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公路40.645公里,完成投资8928万元;完成危桥改造3座,完成投资4694万。

铁路

衢宁铁路政和站于2020年9月27日正式投入运营,政和县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政和县有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12465人,比上年增加628人,其中:初中8513人,比上年减少145人,高中3952人,比上年增加773人;全年毕业学生3588人,其中初中毕业2868人,高中毕业720人;专任教师906人,其中初中564人,高中342人。普通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668人,比上年增加36人,教职工37人。全县完小25所,教学点9个;班数360个,比上年减少50个;在校学生14891人,比上年减少378人;专任教师956人。全县共有幼儿园55所,其中公办14所,班数101个,在园人数2814人,民办41所,班数147个,在园人数2758人;专任教师312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政和县新增白茶宴等6个市级非遗项目,云根书院提升改造、朱子孝道园、闽台青年融合数字文化IP馆等项目基本完成。岭腰乡锦屏村入选全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第三届白茶大会、朱子孝道文化弘扬大会,培塑新康小红军、锦小仙等文化IP。

体育事业

2023年,政和县3名运动员在省第九届残运会上取得6金1银3铜。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政和县医疗卫生单位46个,拥有病床958张,其中,县医院450张、中医院150张、妇幼医院30张,乡镇卫生院238张;村卫生所(室)133个,拥有乡村医生14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政和县参加工伤保险40267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25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643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保障663人。

2023年,政和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97.3%,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600万元,惠及9900人。殡葬服务中心一期投入使用,生态休闲养老中心二期项目完成验收,建设省级示范性长者食堂4个,提升改造农村幸福院8所。

环保事业

2023年,政和县有两座空气自动站,全面24小时自动监测,全年优良天数比例100%;主要流域及小流域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饮用水源地珠山水厂取水口每月监测均达到考核标准,达标率100%:政和县功能区噪声两个点位,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考核标准,达标率100%;根据要求,县监测站配合执法大队针对全县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执法监测,政和县重点污染源企业监测89家。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政和县入选2020中国人际信用百佳县市。

2020年12月,政和县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2年8月,政和县入选福建首批省级试点公示名单。

2024年1月,全国农产品流通企业助农联合体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政和县“中国高山蔬菜之乡”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