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4 13:23
鳌江,亦作敖江、岱江,为福建省第六大河流,是闽东独立水系。发源于古田县东北部鹫峰山脉,流经罗源县至连江县,在浦口与东岱口注入东海。干流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2665平方公里。鳌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比如大的水利工程有山仔水利枢纽工程,下游航运发达。上游地区环境保护较好,旅游资源丰富,下游工农业发达,河口地区渔业发达,特别是连江县城、鳌江镇工商业突出。20世纪末福建省体委在潘渡镇贵安创建温泉游泳训练基地,已经成为旅游胜地。
鳌江,上游干流为古田县和罗源县境内的霍口溪,至罗源县合斌溪后始称鳌江,鳌江本干主要在连江县境内。
在古田县境内,霍口溪发源于鹫峰山脉延伸段天湖山南坡和土满山系东坡,流经东部卓洋、鹤塘、杉洋、大甲四个乡镇,在杉洋乡双口渡出境。境内干流长30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9.9‰,流域面积4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31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6.83秒立方米。支流有西洋溪、龙舞溪等8条。
在罗源县境内,经古田县由双口渡入境,斜贯县境西部,沿途纳仙洋、黄鹤、山垄及飞竹斌溪诸水,至车马潭出境。入连江县后,名“鳌江”。霍口溪主流在罗源境内长31.15公里,流域面积333.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2‰。双口渡至罗汉洋段河流侵蚀下切,两岸峡谷幽深,河宽30~60米,过罗汉洋纳斌溪后河道较平缓,宽60~100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45.83立方米。
在连江县境内,干流流经小沧、潘渡、敖江、凤城,在浦口与东岱口注入东海。中上游各支流在连江潘渡以下汇合后称鳌江。县内流程63公里,流域面积720.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7.67亿立方米。据塘坂水文站观测,境内最大流量每秒5090立方米(1966年9月4日);最小流量每秒4.53立方米(1965年3月21日)。1973年平水年年径流量达27.94亿立方米,1967年枯水年年径流量仅10.33亿立方米。河道天然落差98米。境内有牛溪和财溪支流。
斌溪,霍口溪支流,源出古田,流域面积244.33平方公里。在罗源县境长19公里,宽40~60米,年平均流量每秒9.46立方米。
寿桥溪,发源于飞仙岩,南流经西兰乡寿桥村,至飞竹乡蛤蟆石村出境,注入连江县朱公溪(鳌江支流)。流域面积59.31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7.15公里,平均比降32.6‰,平均流速每秒0.4米。寿桥以上山间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寿桥以下河宽20米,水深0.5~1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05立方米。
后路溪,又名凤坂溪。发源于新蒋山,西南流经后路、凤坂、百丈,折向东流,在长基村纳长基溪后南流出境,汇入连江县花园溪(鳌江支流)。流域面积61.41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7.36公里,平均比降17.3‰。凤坂至长基段河宽14~30米,水深0.5~1米,流速每秒0.3~0.5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05立方米。
马兰坑,在闽清县县东北下祝乡境内,集罗山西埔、前洋石步坑和渡塘等诸小溪流之水,流经后洋、邹洋,自北折东注入连江县敖江。县境内流长16.6公里,流域面积为50.5平方公里,落差520米。
牛溪,发源于罗源县,流经蓼沿溪、朱公溪、牛溪,在连江县潘渡陀市汇入敖江干流。境内流程36公里,流域面积271.3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200米。牛溪流域又有花园溪、新洋溪、鹅头溪、双头坝溪等4条分支流。
财溪,源出长龙,流程16.6公里,在连江县敖江镇幕浦汇入敖江干流,流域面积44.5公里。河道天然落差457.8米。
鳌江流域年均雨量1056~1680毫米,年际变化大。降雨量从山区向沿海递减,山区最大年雨量达2349毫米。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一般5~8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一半。年径流量分配基本上与降雨一致,平均年径流总量约29亿立方米,丰、枯年为43~17亿立方米。4~9月约占全年水量的76%。塘坂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270立方米/秒(1966年9月)。
鳌江下游利于通航、灌溉,且水质良好。但由于长时期滥伐森林、开荒造地,以及工程建筑等原因,导致水土大量流失。据塘坂水文站的观测分析,鳌江多年平均入海沙量约45万吨。河床的逐年淤高,不但影响通航,而且减低了河床的过洪能力。
霍口溪,干流在罗源境内长30.15公里,除大洪水或极端枯水期外都可通航筏排。航道位于溪流中央,宽10~60米不等,水深1~4米,但屡为滩石所割,复杂多变。自双口渡起航道中有著名险滩10余处,其中以沉潭港、大王港、牛角湾、石盘等最为难航,稍有不慎就有排毁人亡的危险。1954年,县政府炸掉坪演至连江县七里间数十处险滩,使航道条件大为改善。
敖江亦称岱江,上游有较大水流两支,西北一支是敖江的主航道,由小沧乡七里村入境;正北一支由蓼沿乡兰水村入境。两水南流至潘渡乡汇合,经罗仑、长汀、横槎、观音阁至县城,沿东流经荷山、幕浦、浦口、东岱,于官岭与百胜之间入海。航道总长138.6公里,县境段77.5公里。
敖江航道从小沧至出口处,共有9段峡谷,10块小平原,河谷形似“串珠”。潘渡以上河床以卵砾砂为主,以下以砂为主。峡谷段河宽60~140米,扩大段河宽400~900米,潮流区河道冲积严重,河床岸线多变。据1971~1983年河床10年演变实测反映,观音阁至连江大桥段,河床淤高0.8米,己古大滩个别段升高3米;连江大桥至浦下段,平均淤高多的段0.6米,最少的段0.1米;浦下至山堂渡口段,平均淤高多的段0.81米,少的段0.1米;幕浦段河槽呈复式形,岸边平均淤高0.33米,山堂边平均冲深0.2米。幕浦至塔头段平均冲深0.65~0.72米,在上塔龟山处,因幕浦洲尾右角淤伸变形,在双向动力作用下,被冲成深潭,低潮水位最深达14米,洪塘峡谷淤高2.8米,东岱洲淤伸趋势,向上下游发展,形成复式河槽。东岱以下河口段主槽向东北偏东扩大。北岸松坞至中麻的岸滩向东南延伸;南岸大涂至百胜岸滩向东北伸展。两岸滩地的淤伸,有封口趋势。
通航能力,县境敖江历史上有3条航线:从县城至小沧41.7公里;县城至北茭48公里;东岱经长门至琯头25公里。敖江上游从双口渡至小沧35.6公里可通筏排,航道中有险滩数十处。小沧至潘渡航道有大王港、铁炉湾、清头龙等3处礁石挡道,航道狭窄,水流湍急,县人民政府于1954年、1967年、1968年、1969年,先后4次炸礁清障,航道有所改善。小沧至县城41.7公里,可通4吨船舶,1958年潘渡拦河坝建成后,航道被阻。连江县城以下23.2公里的航道,原可通50~100吨船舶,后渐淤浅,1949年水深降至6米,百吨船舶仅能在大潮进出。1963年一般潮水只能通航19吨船舶。1980年以后通航能力更低,每月大潮期仅五、六天可通航30吨船舶,小潮期5吨小船进出都有困难。由于航道淤浅和公路发展,敖江港区运输量锐减,1972年22.58万吨,1982年降到8.825万吨,10年间下降60%。
1990年,敖江沿岸有小码头23座,100~150吨仅2座,其余都在60吨以下。助航标志仅存斗门马礁航标1座。
鳌江水力资源较少,干流天然落差580米,但可利用的只有258米,理论蕴藏量约19万千瓦,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16万千瓦,已规划在建的较大水电站二处,总装机容量11万千瓦,已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万千瓦。水库总库容1.4亿立方米,其中山仔水库库容1.2亿立方米。水质良好,福州市把它规划为市区第二饮用水水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鳌江兴建不少水利工程,已建成的水库总蓄水量为2500多万立方米。鳌江防洪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修建的全省首座防洪工程。防洪堤、海堤总长49千米,还有电灌等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万公顷。
山仔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福州市日溪乡、连江县小沧乡、罗源县霍口乡三县区交界处的敖江流域中游的连江县潘渡乡塘坂村龙树自然村上游1km的深山峡谷中,距福州市40km,距连江县城40km。塘坂电厂位于山仔电厂下游8km。工程具有防洪、发电、供水和灌溉的综合效益。山仔水库总库容1.72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64亿立方米。大坝为碾压砼重力坝,坝顶高程96.6m。塘坂水库系山仔水利枢纽工程反调节水库,水库总库容953万立方米,调节库容195万立方米。大坝为常态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39.8m,坝顶总长度226.3m。山仔水利枢纽工程电站装机容量为3×15MW,年发电量1.73亿kw·h。两台机组分别于1994年12月和1995年6月正式投产发电。塘坂水库电站工程装机容量2×5.5M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0.34亿kwh,两台机组分别于2002年4月和7月正式投产发电。塘坂水库作为福州市第二水源,设计向福州日供水量一期30万吨,二期80万吨,向连江县城和可门港日供水量一期15万吨,二期30万吨。水库于2003年5月向福州供水,2005年1月向连江供水。担负着下游凤城、江南、敖江、潘渡、东湖、东岱、浦口等7个乡镇和两大开发区近30万人防汛抗洪的重要任务。山仔管理处自1995年成立以来,多次在抗击强台风、暴雨对我县的袭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库为下游乡镇、县城区提供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
龙舞溪引水工程,1957年动工,1958年竣工。投资总额6.4万元,投工4.5万工日。取水口在杉洋溪门里村水尾,建有长23.3米、高1.8米的干砌石坝。渠长7.5公里,集雨面积29平方公里,流量0.24立方米/秒。灌溉杉洋村1270亩耕地,并建有装机容量40千瓦电站1座。
财溪水库,库址位于长龙乡下洋村乌岩头瀑布上游,集雨面积24.2平方公里,1958年8月动工,因缺乏经费,曾两度停工,于1962年5月始建成,总投资42万元,投工25万工,完成土石方18.4万立方米。坝型为土石混合坝,坝高18.2米,长180米,总库容536万立方米,发电为主,结合灌溉,灌溉面积2000亩。
龙宫里水库,在敖江镇幕浦村财溪水库下游,集雨面积33.5平方公里,1979年底动工,1984年底建成,总投资47万元,投工5.4万工,完成土石方1.15万立方米。坝型为石和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7米,长92米,渠长0.37公里,总库容1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000亩。1985年,日放水500吨,供7500人饮用。
牛洋水库,在马鼻镇东湾村龙潭井上游,集雨面积4.7平方公里,1959年11月动工,1962年2月建成,总投资24.37万元,投工19.5万工,完成土石方15.5万立方米。原坝高21.5米,库容140万立方米,因蚁患漏水,于1966年进行内坡培厚粘土斜墙10米,接长涵洞13.6米。1975年培厚外坡并加高大坝2.6米。1979年,在溢洪道上砌一座侧槽式溢洪堰,高3米,长41米,扩大库容73万立方米。1989年,为了提高水库的复蓄指数,扩大抗旱与发电能力,在流域外的九溪中游处,凿通4条共长3313米的引水隧洞,把九溪之水引蓄到牛溪水库。坝型为粘土心墙,加高后坝高24.1米,长203米,渠长8.5公里。总库容21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200亩。
财溪水电站,计2座,位于长龙乡乌岩头瀑布下游。1959年底动工兴建一级,1962年下马。1966年10月续建,总投资310万元,1969年1月第一台建成发电,1970年5月续建第二台,主供城关地区。为引水式电站,水头249.5米,引用流量2.1立方米/秒。安装2台机组,计4320千瓦。1971年9月以35千伏电压并入省网。1990年底,累计发电19035万千瓦时,其中1990年发电1423万千瓦时,全站职工119人。
1987年3月建成第三级坝后式电站,水头65米,引用流量2.14立方米/秒,安装2台机组,计1000千瓦,总投资216万元。1990年底,累计发电1196万千瓦时,其中1990年发电337万千瓦时,职工59人。
牛溪水电站,位于蓼沿乡牛溪村。前身为牛溪水轮泵站。1973年4月在原址续建,总投资30万元。为引水式电站,水头11.8米,引用流量2.35立方米/秒。安装2台机组,计500千瓦。1974年1月建成并网发电。1990年底,累计发电2250万千瓦时,其中1990年发电145万千瓦时,职工24人。
潘溪水电站,位于潘渡乡潘渡村。1985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安装5台机组,1986年底,完成第二期工程,安装2台机组,总投资216万元。为河床式低水头大流量电站,水头4米,引用流量42立方米/秒。安装7台机组,计1120千瓦。1990年底,累计发电1870万千瓦时,其中1990年发电412万千瓦时,职工41人。
湖山水电站,位于小沧乡东风村。1985年底建成,安装第一台机组,1987年11月安装第二台机组,总投资71.5万元。为引水式电站,水头128米,引用流量0.35立方米/秒。2台机组计320千瓦。1990年底,累计发电345万千瓦时,其中1990年发电105万千瓦时,职工18人。
鳌江,流域位于东经119°06′~119°39′,北纬26°38′~26°15′之间,流域面积2655平方千米。鳌江发源于古田县东北部、鹫峰山脉东南麓的霍口溪谷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呈网状水系,延布于闽侯、罗源、福州等县、市,斜贯连江县境。中上游为山溪性河流,沿河沟谷纵横,中低山与高丘陵相间,主要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大部分都在海拔60~400米,以罗源的牛牳山为最高,海拔1251米。至罗源霍口畲族乡附近逐渐开阔,形成河谷盆地,以下为长约5千米的峡谷地形。
中下游为连江海积—冲积平原,海拔大部分在10米以下。霍口以上比降为13‰~3‰,出峡谷以下比降为2.6‰。河流进入平原后,很快就到感潮区,潮水可到城关的连江大桥。鳌江在凤城镇转向北东流,经浦口入海。主要支流有霍口溪、贵溪、牛溪等。
上游地区主要有古田县的大甲镇、鹤塘镇、杉洋镇、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等乡镇。
大甲镇,又名坂筑、甲竹,位于古田县东部。历来均属古田县管辖,清代之前属古田县三十七都,民国时期属古田县邹洋乡和邹岭乡,解放初期属古田县第八区(即杉洋),后属杉洋公社;1963年成立大甲人民公社(即大甲公社);1984年10月改为大甲乡人民政府(即大甲乡);2013年3月19日,大甲乡被省政府赋予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政策,享受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的相关扶持政策。5月2日经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古田县撤销大甲乡,设立大甲镇。属于山区丘陵地带,一般海拔450~800米之间,北部天湖山系的院后山是大甲最高峰,海拔1231.7米,地势由西北向南倾斜,南部九溪电厂门前坪为大甲最低洼地带,海拔262米。境内河流有九溪、国本溪和毗源溪,还有西南部的茶洋、林峰、宁洋等三村水落洛洋溪,境内的所有河流汇合鳌江,系鳌江流域水源头,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点有:毓麟宫、保福寺、谈书堂、千年罗汉松。
鹤塘镇,位于古田县东部,与宁德蕉城、屏南、闽候、罗源等县(区)毗邻,全镇土地面积220平方公里,设23个行政村,总人口38582人。改革开放以来,鹤塘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县较富裕的乡镇之一,有古田“小苏杭”的美称。该镇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古宁公路贯镇而过,镇政府所在地离宁德港口68公里,至古田火车站91公里,每日有客车往返于福州、宁德、屏南、古田、南平等地。随着宁古公路升级改造,鹤塘的交通将得到更加便捷。鹤塘镇成立于1984年,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探花5名,进士上百名名,被封为“天下师表”的清朝雍正皇帝的老师余正健就是其中的代表。近现代杰出人才众多,其中有现任美国联邦政府科技部部长黄宗兴。鹤塘文化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地桥雄姿依在;饱经沧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幽岩寺塔、“孝友无双”木牌坊古韵犹存;横跨西洋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沉字桥、溪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蜈蚣桥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山石牌坊等古迹无不给鹤塘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一份神奇的色彩。鹤塘地势由北向南呈梯级降落,海拔相对高度差1025米,最高海拔1305米,最低海拔280米,年平均气温17.3度,积温5675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桃、李、萘等温带落叶水果极适宜生长的区域,土地肥沃,粮丰林茂,
杉洋镇,位于古田县东部,属多山丘陵地带,海拔620米,东接宁德,西界鹤塘,南邻罗源,北靠屏南、宁德。该镇交通便捷,2011年省道304线宁古公路全面完工,纵穿南北的县道914线杉洋至善德段也全线动工,东至宁德漳湾码头约50公里,西至古田城关约63公里,南至福州约120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于明弘治十年(1505)筑城,咸丰八至九年(1858一1859)重修,是明清时期古田县除县城之外的唯一一座城池,明清政府均派驻巡检于此。由于其地势险要,古称“杉关”。杉洋乡成立于七十年代,1992年撤乡建镇。历史上科甲鼎盛,人才荟萃,曾出现过近百位名进士,宋朝状元余复、清末抗英民族英雄林朝聘、近代书法家李若初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史上由于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蓝田书院两度讲学,后杉洋“崇儒之风斐然”,并为此地崛起大量人杰,因而又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历史名人:朱熹、余靖、林朝聘、李若初等。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列入福州十邑名祠唐宋所建的凤林祠和蝉林祠,依照原貌重建的蓝田书院,《龙井记》摩崖石刻,元代的道观玉京观,明代的三里城墙,清代的文昌阁、三才堂以及清末乡约堂和民国初年天一堂等。还有远近闻名的蓝田书院、狮岩积雪、一线洞天、云梯接汉、古洞流云等蓝田八景和号称“瑞士风光”的白溪万亩草场。同时明清代的古民居保存完好仍有180余幢。杉洋兼得山水之利,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摄氏18.5度,无霜期310天,年降水量均在1700毫米以上。森林资源丰富。杉洋镇还是古田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之一。该镇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有龙舞溪、鸳鸯溪、紫峰溪等3条流域,属省网直供区,水电项目不断发展,电力供应保障稳定。全镇现有大小水力发电站17座,装机容量4.443万千瓦,其中装机容量3.2万千瓦的双口渡电站。
霍口畲族乡,是福州市仅有的两个民族乡之一,位于罗源县西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5公里,距福州63公里,与闽候、连江、晋安及古田县交界,位于“四县一区”结合部。地处敖江流域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植被保护良好,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敖江穿境而过,境内流域32公里,面积170公里,涉及21个行政村,1.6万多人,是福州“二水源”的二级保护区。风景秀丽、畲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每年“三月三”都举办传统歌会和民俗迎神祭祖活动,“三月三”这日,各村寨畲族青年男女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岱江边,乘竹筏于江边上对歌,纵情歌舞,热闹非凡。生长在青山秀水山区的畲族姑娘,明眸皓齿,白晰清丽,少女乌发上用红绳子扎绕辫子,圈盘在头上;已婚妇女则用红绳子扎成高高隆起的凤凰头,又称凤髻。她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腰扎凤凰尾腰带,与金凤凰媲美,令游客目不暇接。
小沧畲族乡、位于连江县境西北角,北与罗源县毗连,西与福州市郊区日溪乡接壤,乡驻地利洋坪。为连江县县惟一民族乡(畲族)。1990年后因建设山仔水利枢纽工程,原乡址为水库淹没区,移民256户,在利洋坪建设新乡址。该乡山场广阔,资源丰富。但地处边僻山区,交通闭塞。居民以农为主,耕地多是山排田和梯田,常受洪涝威胁,经济发展缓慢,生活穷困。森林覆盖率82.7%,居全县之首。
潘渡镇,位于连江县境西北山区,西南与福州市郊区(1996年改名晋安区)接壤,为县西门户。古代为福温驿道主要通道。乡驻地潘渡。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山场广阔,资源丰富,拥有全县80%以上的淡水资源。居民历来以农为主,因常遭洪涝等灾害影响,经济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路畅通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改革开放后,该乡成为县科技示范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县内林果之乡和淡水鳗鱼养殖出口基地。随着贵安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温泉养鳗发展到18家,面积600多亩,年产成鳗700多吨,出口商品交货总值10360万元,居全县之冠。20世纪末福建省体委在贵安创建温泉游泳训练基地,台商投资1亿多元建设福州温泉高尔夫娱乐中心,县在塘坂与小沧交界建成山仔水利枢纽工程,有蓄水1.7亿立方米的水库和装机4.5万千瓦(第一期3万千瓦)的水电站,使该乡成为旅游和娱乐体育开发区。
凤城镇,居敖江下游北岸平原、连江县境中部偏南。镇驻地海拔5米。四周与敖江镇接壤。自唐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今敖江镇白沙村)迁移今城址。明嘉靖三年(1524年)为防倭始建四门城楼,至嘉靖二十年(1541年)城墙雉堞逐渐完善。因城域形似展翅凤凰,又称凤城。宋至清代城区及邻近村落合编为宁善乡,清末城内及附城设有13铺。民国初为第一区。民国24年(1935年)编查保甲为敖江联保。民国29年后为第一区辖敖江镇。新中国成立初为第一区,1952年4月城区4街单独划出成立城关区,旋改第十区。1955年9月为县直辖城关镇。1958年9月并入敖江人民公社;1961年6月从敖江公社析出成立城关公社。1963年7月恢复镇建制,社镇合一。1980年8月取消人民公社,保留镇建制。1982年3月更名凤城镇至今。1995年全镇土地总面积4.69平方公里,辖5个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设居民小组30个、村民小组12个,计8755户,32933人,分布4个自然村。该镇为县政权机构所在地,历来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旅云集,商品经济发达。
敖江镇,位于敖江下游两岸城郊结合部。镇驻地凤城。1956年4月改为敖江区。1958年7月撤区建敖江乡,1993年3月改为镇建制。该镇有全县最大冲海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为县内主要农业区。镇域周围群山环抱,层峦叠翠,山林面积10万余亩。已建有万亩优质高产粮食示范基地、万亩蔬菜基地、6万亩用材林基地和1.5万亩果树基地。有乡镇企业2483家,从业职工1.5万人,总产值58916万元,其中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2家,百万元企业30家。该镇充分利用紧靠县城的地理优势,开发敖江投资区,占地1800亩,区内投资200万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引进外资7家。全镇工业总产值居全县第三位。
浦口镇,位于敖江入海口北岸,背靠鼓楼山余脉,面对东海,村落散布在狭长的海岸走廊上。镇驻地浦口,海拔8米。距县城11公里,是黄岐半岛重要通道。宋代属永福乡崇德上里,该地高岭土资源丰富,陶瓷甚为发达。宋代镇周围就有36个龙窑,产品畅销东南亚和日本等国,时称“窑江”,宋窑遗址犹在,陶瓷碎片俯拾即是。1955年底改称浦口区。1984年6月撤社建乡,同年10月改为镇建制。该镇山海兼备,资源丰富,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明显,结构日益优化。
东岱镇,位于敖江入海口南岸,古名三沙镇。镇驻地东岱,海拔8米,距县18公里,是县城东大门和通海咽喉。宋代后属永福乡永贵里。明嘉靖年间,这里屡受倭寇侵掠,崇祯五年(1632年)建造铳城。清初北茭巡检司移设东岱,郑成功水军两度攻取东岱堡,清派总督以艹热炮轰城,民众伤亡惨烈,尸横遍野,邑生员王治观变卖家产收殓死难者,彪炳史册,美名远播。雍正八年(1730年),在东岱设总汛,建守备署,成为县城重要门户。清末设有海关分卡。1988年3月后改为镇建制。该镇为敖江口冲海积小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1995年耕地面积11447亩,粮食总产8201吨,瓜果蔬菜全面发展;水产养殖、捕捞并举,总产量9313吨。东水纯渔业村水产量7246吨,社会总产值突破1亿元。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全镇经济支柱,淡水养殖、水产保鲜加工、建筑安装、花岗石制品、化工塑料、鞋帽服装等产业已初具规模。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48279万元。有10家企业年产值超千万元。中日合资凤樱水产冷冻有限公司年产值2000万元,产品大部分销往日本。1995年全镇出口商品交货总值8677万元,为全县各乡镇的第二位。社会总产值5.09亿元,镇财政收入36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居全县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