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地图

更新时间:2022-08-25 13:42

教学地图是指用于教学的各类地图,是为学校讲授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历史学等有关地理空间分布课目时所用的各种地图。

简介

教学地图是指用于教学的各类地图,是为学校讲授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历史学等有关地理空间分布课目时所用的各种地图。包括挂图、教师用图和学生用图。教学地图的内容与形式必须符合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年龄特征。教学地图的内容包括应用地理教材中的一切资料,也需照顾学生在课外文化生活中的一般要求,它比教课书中的插图更加完备和充实。在表达形式方面应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采用的符号和色彩力求生动活泼、富有表达力。

教学地图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编制和选择的。在内容上要做到重点突出,专用性和实用性强;在形式上要做到清晰、鲜明,在图幅上要做到比例尺选用适当。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要使学生看懂地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理解地图语言,具有分析地图和利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初步掌握绘制地图的方法。

教学地图的分类

教学地图一般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符号醒目、色彩鲜明。教学地图的种类很多,有教师讲课时用的大挂图,有教科书中的插图,有体系完整和内容丰富的地图册,有填绘专题内容用的填充图。此外,还有两种与地图有密切关系的教具,地球仪和地形模型。又可以分为小学用、中学用与大学用的3种。

总的概括教学地图包括有挂图、地图集、填充图和教科书中的地图。

教学挂图是供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用的,它的图幅尺寸一般为1~2张胶版纸。通常将必须远距离观察的内容,用较粗大的线划符号和鲜明的色彩,置于第一层平面。对于供近处阅读的内容,用较细小的线划符号和浅淡的色调置于第二层平面。挂图在教学地图中占重要位置,其特点是幅面大、线条粗、设色醒目。教学地图突出显示课程中的主题内容,使学生获得概念明确的直觉印象。

教学地图集(册)由教学中用的各种地图和图表汇集而成。供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完成课内外作业以及课外阅读时参考。教学地图集中的一切地图上,所使用的符号和各种表示方法应该是一致的,需要互相对照的内容应该是协调的。我国出版的中学适用的地图集,因篇幅较少,习惯上称为地图册。

填充图又称暗射地图,是供填绘各种内容的作业底图。图上的数学要素和地理要素简要稀少,没有注记,一般用浅色调印刷。填充图有两类:一类是供学生作业用的。它的尺寸以能放在课桌上使用为宜;一类是供教师编制教学挂图用的大幅填充图。有的大幅填充图是将白色线条漆在黑色的漆布上或印在塑料布上,教师可用以边讲边填绘内容。

教科书中的地图,内容简单,紧密配合教材,便于图文对照。

教学地图的作用

1.形象地表达地理的概念: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促进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直观的概念。

2.清晰地显示地理的空间位置:教学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等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3.营造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外,教学地图还有营造地理教学氛围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地理课堂教学特有的环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地图是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有效媒体,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因此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熟悉、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根据新课程发这一理念,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指导学生熟悉地图,就是要使学生对海洋、大陆、大洲以及各国、各重要城市、山脉、河流、湖泊等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在脑海中储存一幅准确地图;指导学生读图,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各种符号、线条、颜色、注记和比例尺等获得各种地理知识,并能从地图上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指导学生用图,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好与地图有关的知识,如经纬网的特点、比例尺的运算、海拔与高度的测量、等值线图与剖面图的绘制等,帮助学生运用分析的方法,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自然条件与生产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合理地应用教学地图,一般可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有关教学地图的基本知识。首先,指导学生明确和掌握地图的图例、注记、符号和颜色所表示的意义以及不同类地图的用途,是地理教学中运用教学地图的前提。例如,教学挂图中的地形图、政区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河流水系分布图、资源或物产分布图等,其中的地形图是专门用于分析地形的,交通图是专门用于显示交通状况的,人口分布图是专门研究人口分布的稀疏与稠密状态的,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准确地认识和把握。

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帮助学生能够根据比例尺来判断地图所表示范围的大小,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图例和判断方向。例如,一般的定向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是指向标的方向总是指向北;经纬网定向法是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图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潜在动力。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地图恰当地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节时,可利用地图导入新课,以此让学生了解磅礴的青藏高原、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具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以及起伏的江南丘陵和绵延的白山黑水等,从而概括出“祖国的江山是非常壮丽秀美的,我国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而且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形似认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地理教学中的一些知识需要通过记忆来巩固,如果死记硬背,时间一久,往往会忘记,效果不理想。但通过地图来帮助记忆,就会事半功倍。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内容时,可利用地图,通过形似教学加深印象,如:云南省的形状像一只鸡,东北三省像一只鸡头,陕西省像一只小手枪,而山东省像一个乌龟……这样,在形似记忆基础上再记省名、简称、省会等,就简单多了。

2.利用地图进行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范围较广,地名较多,有些知识容易混淆,而利用地图学习,通过比较学习,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节时,可以利用地图,把长江流域图和黄河流域图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其发源地、入海口、长度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来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两条河流的有关问题混淆了。在此基础上辨析两河的治理问题,学生探究的空间就更大,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引导学生读图,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可有效地实现“读图一发现问题一合作交流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旧本”一节时,可首先让学生读图,通过读图获取关于日本的基本信息:日本濒临海洋,是一个岛国,由四大岛组成……然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了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具有海洋性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有何影响了等等。最后,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地图为载体,通过和课文内容结合,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最后对交流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如: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日本是个岛国,四周临海,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因此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等较为发达。

通过读图和用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和用图,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关于中国地形地势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位置、海拔高度等,然后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东向西三阶梯、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较小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这种地形地势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这种分析和探究,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用图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教学地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发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克服单纯说教的缺点,因而效果更为显著。例如:学生通过读图,可以了解到祖国幅员的辽阔和山河的壮美,从而激起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的热情;通过读人口分布图,了解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而西北地区人口稀少,从而激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情,以后为建设大西北做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