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权至上主义

更新时间:2024-01-09 14:06

1125 年德意志旧统治王朝灭亡,经过十几年的皇位争夺战,霍亨斯 陶芬家族于 1138 年夺得皇位。1152 年王朝的第二个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1152—1190 在位)即位,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之间展开了几个回合 的斗争。1179 年教皇战胜德皇。为防止以后皇帝干预教皇选举,制 订了新的《教皇选举法》,规定教皇须经枢机主教的 以上的人赞成才 能当选。该法规仍基本沿用。此后,教皇开始了进一步扩大权势的 活动,他动员各国教会法专家制造舆论,鼓吹“教皇权力至上”,“皇 权来自教权”,“教皇有权废黜皇帝”,教皇除严重传播异端,不得予 以废黜等。教皇在与德皇争权的同时,还与英王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之争, 迫使英王做了让步。

权力顶峰

1198 年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 在位)即位,提出了“教皇是 世界之父”这一历任教皇所迫求的最高世俗目标,伴随着十字军东征, 将教皇权势推向了发展的顶峰。

在教会内部,英诺森三世完全按照专制皇帝集权观念处理教会事 务。他认为,主教的职责就是协助教皇管理教会。面对十字军东征中矛 盾重重的西欧世俗君主无力对付教皇的局势,他大权独揽,随意按照自 己的意志任免和调动主教和修道院长。在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上,英诺森 三世以公元 800 年利奥三世为查理曼举行加冕礼为根据,坚持教皇有权 决定皇帝和国王的人选。他宣称、教皇是“使徒彼得的继承人”的提法 还不能表示教皇的真正地位,教皇应该是“真正的上帝的代理人”。教 皇权力直接来自上帝,一切世俗君王都应臣服于教皇,坚定宣扬“教皇 权力至高无上”的观念。抱着这种观念,他怂恿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 并在巴尔干至小亚细亚建立起十字军的王国。在处理西欧事务方面,当 德皇亨利六世死后,贵族集团为争夺皇位,使德国政局陷入混乱之际, 英诺森三世趁机挑起内战,从中谋利。当奥托四世 1209 年由教皇加冕登 上皇位后,撕毁与教皇私下达成的“扩大教皇领地”的协议,并进军意 大利,教皇毫不犹豫地废黜了奥托四世,于 1212 年另立腓特烈二世(1212 —1250 在位)为德意志皇帝,德国政局完全落入英诺森三世之手。趁此 时机他进一步扩大教皇权势,干预西欧各国内政,迫使法王腓力二世、 莱昂国王阿尔聿斯九世,葡萄牙国王桑乔一世、波兰国王拉季斯拉夫等 先后臣服。当英王约翰拒绝教皇任命的斯蒂芬·兰顿为坎特伯雷大主教 时,英诺森三世宣布废黜英王,并以组织十字军相胁。英王被迫屈服, 自认教皇附庸,同意每年向教皇纳贡。随着英王的臣服,教皇的权势达 到顶峰。

教权胜利

英诺森三世还多次组织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击溃东正教会,镇压法 国南部的异端阿尔比派,侵略波罗的海沿岸的斯拉夫人。兵锋所至,教 皇势力随之扩张,对各国人民征收名目繁多的教会捐税,并开始大量销 售赎罪卷,使大批财富不断流入罗马。此外,英诺森三世还积极支持托 钵修会的建立和发展,宣传“清贫福音”,试图克服教会中滋生的腐朽 倾向,瓦解异端运动,从精神上解除人们对教会的不满情绪。为巩固罗 马教会的地位,英诺森三世还修订了教法规。

1216 年英诺森三世去世,教皇洪诺留三世(1216—1227 在位)即位。 1220 年腓特烈二世由教皇加冕称帝,他全力建立中央集权,镇压意大利 北部的封建主叛乱,削弱贵族和教会权利,引起意大利北部贵族和教皇 的联合反抗。随后两任教皇格列高利九世(1227—1241 在位)和英诺森 四世(1243—1254 在位)与腓特烈二世之间进行了长期斗争。1243 年教 皇英诺森四世讨伐腓特烈二世失败,逃往法国,依靠法王重建教廷。1248 年,腓特烈二世被意大利城市联军击败,二年后去世。从此,德意志霍 亨斯陶芬王朝走向没落,德国分裂为许多各自为政的封建诸侯领地。

衰落

从 11 世纪中叶开始到 13 世纪上半叶为止,历时 200 年的教俗之争 使教权对皇权取得了重大胜利,英诺森三世将之推向顶峰。然而,从 13 世纪中叶英诺森四世依靠法王重建教廷起,教皇便开始逐渐落入法王之 手,教皇权势也随之开始一步步走向衰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