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1 19:37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个体关于某些教育命题的主观看法,并且这种看法是确信为真的先验性假设,具有引导思想和行为的功能,从而使主体对从事与客体相关的活动时具有方向性、坚定性和原则性。其特征为:教师的教育信念与个人的主观经历直接相关,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具有显著的个性差异;与个体的行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正误之分。教育信念包括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对待工作压力的信念。教育信念与教育理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个体关于某些教育命题的主观看法,并且这种看法是确信为真的先验性假设,具有引导思想和行为的功能,从而使主体对从事与客体相关的活动时具有方向性、坚定性和原则性。
1.教师的教育信念与个人的主观经历直接相关,是在经验基础上建立的稳定的个人观念,具有非理性的特点;
2.教师的教育信念具有显著的个性差异;
3.教师的教育信念表现为一种行动的倾向,与个体的行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4教师的教育信念受主观情感因素的影响,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1.教学效能感: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
2.教师控制点: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3.对学生的控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管理好学生,维持一定的课堂秩序。但不同类型的教师对控制学生的态度不同,大致分为家长式教师、人道型教师和民主型教师。
4.对待工作压力的信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教育理念是那些被认定为公共性知识的教育理念,即被社会化了的教育理念,其特征为:(1)教育实践是教育理念形成的基础,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具有导向作用;(2)理性思维活动是教育理念形成的主要途径;(3)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它不是对教育现实的直接反映或临摹,而是表达超越现实的“未来的教育”。教育信念与教育理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它们都属于教育的认识论范畴,均具有认识的一般特征。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建立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和思想倾向;教育信念是人们对教育实践的看法并信以为真的思想状态。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教育实践是教育理念与教育信念产生的基础;其次,教育理念与教育信念对教育实践具有反作用。
2.二者在研究范围上具有交叉关系。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功能的理性表达,而教育信念是教师对自身、对学生以及教学任务所持的信念。由此,教育理念与教育信念所涉及的范围统统包含在教育活动系统之内,这种情况必将使二者在范围上相互交叉,主要表现为教师、学生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上的紧密联系。
1.教育理念是合乎实际的关于教育发展的理性表达,而教育信念未必是符合实际合理性的。教育理念往往是某个时代背景之下,教育研究者与工作者经过理性的思考总结出来的关于教育目标或是教育功能的理想,它的内容符合时代背景,符合社会要求。教育信念是与主观实践经验紧密相连,其一旦形成就很难转变,这种坚定的信念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教育理念直接来源于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实践活动或理性思维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革或完善教育实践;而教育信念既可以源自教师自身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可以源自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信念体系、先前的经验,其目在于维持已有的教育行为或产生新的教育行为。
3.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发生作用的方式是间接的,需要主体信念的参与;而教育信念对实践发生作用的方式是直接的,无需中介。当教育理念借以文本的形式存在,与教育实践之间并未发生联系,但是教育信念是行为的倾向,对行为产生动力的作用,对实践产生直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