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先行

更新时间:2023-05-29 13:10

教育先行,亦称教育超前,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当超前。

教育先行的产生

在古代阶级社会,由于生产方式相当落后,教育主要为特权阶级所把持,为维护其统治服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特权子第的一种享受,广大劳动者及其子女则被排斥于学校教育的大门之外。学校中所传授的多半是古典文学、道德伦理、宗教礼仪等等。其目的是为了造就与劳动者阶层格格不入的统治人才,并不负有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倒可以称得上是旧意识形态的生产基地。这种教育在许多时候是阻碍而不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生产力在新的社会形态下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发展很快。特别是机器用于生产以后,开始要求普通劳动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以便操纵机器,而且这种教育的程度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于是教育便开始慢慢与社会生产挂钩,为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以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此时,教育所传授的较多的是生产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及简单的机器操作方法,明显地走在经济发展的后面。

当历史的车轮轰隆隆地滚到了现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化知识空前丰富,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科技发展模式已由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④]。即科学的进步已由生产技术的经验总结上升到大批科学家的实验室研究,并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先导。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都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人员和生产技术队伍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根据“科学→技术→生产”模式,教育就理应走到生产的前面,成为联系科技和生产的中介及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即教育要先行。

教育先行的必然性

1.教育先行是现代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生产对科技的依赖性日益加重。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科技开发的引导下不断涌现,技术换代日益频繁,且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周期愈来愈短。据统计:第一台机器从1680年发明到实际应用经过了100年,蒸汽机经过了84年,内燃机73年,电话56年,电动机51年,发电机20年,到现代的真空管从发明到应用便缩短为13年,飞机14年,雷达15年,原子弹6年,激光2年[⑤]。本世纪中叶发生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愈来愈高,新兴科技在生产中也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劳动者所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愈来愈高,要求人们受教育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对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开发新的科技领域,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尽快应用生产实践,就必须超前培养科研和生产人员。否则,就必将妨碍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应用,延缓经济的发展。难怪日本人常说:“教育就是30年后的工业。”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经过多年摸索,他们终于发现了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丹尼逊对1948—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发现教育和知识进展两种贡献因素相加,占总增长的39%,是任何其他因素所无法比拟的[⑥]。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以受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工资差别为比率,测算出苏联1940—1960年国民收入的增加部分中,有30%要靠提高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来取得。正因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此重大,要想进一步的高度地发展经济,优先展发教育便势在必行。

2.教育先行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教育的直接功能是培养人。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其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育的社会功能则是通过受教育者对社会的服务过程来体现。要培养人,特别是现代人,就必须以最新教育方式方法教给他以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政治伦理道德,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沿力量。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已不是单纯地以体力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而是以他所掌握的科技在他的精神、审美情趣和体力的支撑下,与越来越多的人造自然之间进行智力物化,且这种智力劳动的变换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频繁。现代教育恰恰能发现和培养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之全面发展,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文化上的变迁。因此,要达到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的,教育也必须先行。

3.教育先行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的强有力的制约,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变迁。在现代社会,教育如何更好地,有效地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服务,关键的一条就是教育自身内部各要素(诸如教育的规模结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规定、师资培训等),必须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之所需,这些内部要素得不断随着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作必要的修整。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在现代社会中都具有超前性,它们的整合则形成教育先行的强大内因。

教育先行的可能性

主观方面:当代人们的教育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我国是1986年),实施免费强制的义务教育。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明确地认识到,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掌握了胜利。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的差距,实质上乃是科技和人才上的差距,归根结蒂则是教育上的差距。可以说,教育是科技,是经济。鉴于此,许多国家将发展教育作为头等大事,不惜血本予以高度重视,诸如相继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增加教育投入,鼓励从事教育事业等等,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饱尝了“落后挨打”的苦头,对发展教育尤为重视,以期通过大量的培养来振兴民族经济,增强国力。

客观方面:强大的经济后盾为教育先行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60年代伊始,世界经济为各国花巨资办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丰硕的资金投入和先进教育设施的采用大大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之迅速走在社会其他事业的前列,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火车头”。再加上的由于科学文化和教育自身的变化发展,又为教育先行提供了足够的内容。据悉,当今世界上的生物学教材每5年就要重写一次[⑦]。世界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18世纪为80—90年,19至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近50年间又缩短为15年。如今,一些学科领域中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为5—10年了[⑧]。知识更新加快和不断老化,迫使教育内容跟着改变。又由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大发展,不断地给教育实际工作提供新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使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结构等更趋科学化、系统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