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2 06:34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事件发展或转化为他事件的关键、枢纽,是决定性的环节。具体的说,教育契机是指对学生进行某种教育或解决学生某个问题时的最佳时机。它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或有意创设的某种关键性事件或情境。它有利于促使教师尽快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促使教师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教育契机可分为常规教育契机和非常规教育契机两类。常规教育契机通常是可以预设、预见的实施教育的机会和节点,比如学校设计的各种活动、各种比赛和各类学生能够参与的行为过程等。非常规教育契机属于偶然性的、突发性的或者不可预见的一常规教育契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通过预设和实施可使全体或者大部分学生得到提示、启发,能够形成班级群体舆论或达成班级群体共识,推而广之。能够形成全校范围的舆论共识,这种共识会产生定向的、集体的约束效果。因此,教育者要在常规教育契机方面多动脑筋,尽力使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对大多数学生产生影响。
常规教育契机包含于各类活动中:团队活动、主题班会、学习活动、竞赛活动、作业展览、义务劳动、社会实践、假节日活动等。在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和现代节日如教师节、三八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都是进行常规契机教育的最佳时间。
无论是常规还是非常规契机教育,都要关注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学段特点以及接受能力,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关注方向、个人兴趣和特长,因为个性兴趣和特长往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突破口。因此,契机教育要更多地注意教育的针对性、集体性、主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实际上,教育契机往往是非常规的、个性化的,更多的是针对某个人、某件事或某种特定思想和情绪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和生活背景,性格类型各不相同,思维方式和情感类型千差万别,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各异,契机教育必须体现、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因地施教的教育原则,实施差异性教育才能体现契机教育的理念。
可以肯定的是:教育的有效性往往体现在个性化教育中。舆论的共识或者集体的约束也要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思维并与学生的个性契合才会产生教育效果,表现教育的有效。
因此,我们应更多地关注非常规教育契机,个性化教育契机。教育是一个细节积累以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成长都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既然说是教育契机,就一定有着特定的表现或者标志;而发现、认识教育契机所表现出的特点和标志,有利于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和实施契机教育。教育契机是有一定规律的,是可以发现和寻找到的,其表现是有共性的。
(一)教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爆发性事件,但不要认为突发事件就是偶然事件。突发事件往往是学生行为和情绪积累的集中体现,其有形成、存在规律。但是无论如何,突发事件往往是实施教育的突破口,是教育契机;突发事件中的教师行为、言论、表现、态度等都会成为教育的内容,突发事件本身的过程、结果和处理、解决方式等也会变成学生接受教育的触动点和资源。可见,突发事件是可利用的教育契机。
(二)矛盾处理中有教育契机
因为矛盾的普遍存在,所以总会有在处理矛盾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不同思维、不同言论和不同处理方式,而这些表现都是学生真实、内在的东西,平时不外露的东西,反映出学生本质内涵的东西。矛盾出现了,教育契机也相随着展现出来,适时、适地、适当地处理矛盾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错误中产生契机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认识错误又不断产生新的错误和修正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错误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接受教育是使人成长为人才、成功者的必要条件。
(四)学生的心理需求是教育的最佳契机
由于学生个体的认知迷惑、情绪变化、性格异常、感情障碍、人际冲突、不良行为、天灾人祸、外来干扰、受到挫折等,都会产生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心理需求,这就产生了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确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此外,能引起学生关注和注意的、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教育事件中,也都蕴含着很好的教育契机。
契机教育强调即时、即景、即境实施,但是契机教育也要注意实施的方法和手段,笔者通过学习和总结,归纳出如下几种常用的契机教育方法。
1.正向激励法。顾名思义,其教育实施在肯定的和鼓励的情景中进行,讲道理、摆事实、提希望、定目标等都是正向激励方法,它让学生体会到积极、振奋的情绪和情景,是一种实施有效教育的方法。
2.抑扬触动法。即教师根据实际情绪进行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的教育方法,而无论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关键都在于教师要触动学生的内心,触动学生的情绪,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从而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
3.主客颠倒法。这种方法强调换位思考、换位体验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在不同的角色里接受教育。4。间接引导法。这种方法不是直接地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点评和批判,而是视而不发,只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让学生内化自省,自我教育。
5.缓冲收束法。这是一种让教育过程舒缓下来,让情绪冷静下来,让激情平和下来之后,再相机实施教育和约束的方法。
6.心理暗示法。这种方法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暗示,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得到提示和启发,但教师务必明确其实施强调的是正向的还是逆向的契机暗示。
7.反复强化法。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和提醒,教育过程的不断重复和循环,促生了这种反复强化的契机教育的方法。
在这些契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经常采取故事引入的技巧,且务必以鲜明的态度和倾向性,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以使学生在故事情景中生成感受和感悟,取得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的直接评价要注意描述和叙述,还可以实施情景再现式的表演;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及时进行表扬或批评,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