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4 12:32
山棕(Arenga engleri Becc.)是棕榈科桄榔属植物。丛生灌木,高2-3米。叶羽状全裂,长2-3米,羽片互生,长30-55厘米或更长,宽2-3厘米,基部的羽片较短而狭。花序生于叶间,长30-50厘米,多分枝,分枝长约30厘米,螺旋状排列于花序轴上。果实近球形,钝三棱,充分成熟时为红色。种子3颗,通常有1种子发育不全,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丛生灌木,高2-3米。叶羽状全裂,长2-3米,羽片互生,长30-55厘米或更长,宽2-3厘米,基部的羽片较短而狭,上部的羽片较短而宽,线形,基部变狭,仅一侧有耳垂,顶部收缩,具细齿,中部以上边缘具不规则的啮蚀状齿,顶部的羽片顶端变宽而具啮蚀状齿,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叶柄基部的上面具凹槽,背面凸圆,其余部分为近半圆柱形;叶轴三棱形;叶柄及叶轴被黑色鳞秕;叶鞘为黑色的网状纤维。
花序生于叶间,长30-50厘米,多分枝,分枝长约30厘米,螺旋状排列于花序轴上;花雌雄同株;雄花稍大,长约1.5厘米,黄色,有香气,萼片3,覆瓦状排列成杯状,花瓣3,长椭圆形,长1.5厘米,雄蕊约40枚,不具芒尖;雌花近球形,花萼近圆形,花瓣三角形,长约6毫米,宽5毫米。果实近球形,钝三棱,充分成熟时为红色,直径约1.8厘米,高1.7厘米。种子3颗,通常有1种子发育不全,黑褐色,钝三棱状,长1厘米,宽0.8厘米,厚0.6厘米,胚乳均匀,胚背生。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分布于日本(琉球)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等省,广东、云南有栽培。性喜高温、高湿、向阳环境,不耐寒,越冬温度不得低于16℃。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
种子采收:鉴定种子是否成熟、能否采收是保证种子发芽的关键。山棕果熟时,果实是紫红色的,剥开果实种子呈黑褐色,胚乳坚硬,表明种子充分成熟,即可采收。
种子处理:山棕果实的中果皮对人皮肤刺激性最强。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皮肤与中果皮接触,千万不能让其汁液溅入眼睛。采收到的果实,放入塑料袋扎紧,置阴凉处5-7天,待果肉及纤维稍腐烂,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在清洗过程,不要损伤种子及胚,以免种子播种后受污染而腐烂变质或害虫咀食而丧失发芽力。若一时没有播种,种子晾干后,可用清洁的河沙,按种子与河沙1:3的比例拌种保湿贮藏,以防止发霉变质或虫蛀等造成种子发芽力丧失。
种子消毒处理:在种子采收、处理、贮藏过程中,难免带有病菌或害虫,最好结合浸种催芽进行消毒。方法是:50千克水加入生石灰0.5-1千克,搅拌后倒入种子浸种20-30分钟,捞起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播种。
种子催芽:经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浸泡2-3天,每天更换1-2次水,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发芽。
整畦播种:山棕种子有休眠期,一般播种后经30-90天发芽,但发芽极不整齐,最长可达2年。由于播种至发芽历时很长,播种前土壤必须消毒。方法是:用福尔马林液浇入土中,用薄膜覆盖1-2天,而后耕翻土壤、整畦播种,以减少病虫侵害。整畦应深耕细作,播种不宜过密,一般播种500-600粒/平方米种子,播后保持土壤湿润。
营养袋播种:山棕发芽参差不齐,畦播幼苗移植十分不便,采用营养袋播种育苗,效果较好。方法是:将消毒处理过的营养土装入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袋,轻轻压实,一袋播种一粒种子,覆土1厘米,浇透水,盖上塑料薄膜。每天观察1-2次,一旦发现袋内表土转白,应立即浇水,防止袋土干透,影响发芽。出苗一批,移植一批。
为了方便管理,小苗最好进行假植,山棕出苗后,当年一般只长2-3叶。株型较小,突然拉开株行距种植,既浪费土地又不方便管理。在出苗后的一叶期,按15厘米×15厘米的株、行距进行假植。栽植时,不但要浇足定根水,还要用遮阳网遮阳,盛夏中午前后还需喷1-2次水,以保证幼苗成活。假植期间,在4-10月份浇施2-3次氮、磷、钾复合肥。2年后,植株已长出1-2片裂叶(大叶),这时可稀植培育大苗。
大苗培育可分营养袋栽培和露地大田栽培二种。露地大田育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向阳,土壤肥力中等,地下水位较低的砂壤土田块作苗地。②选择两水较多的晚春时段移苗,一般在5月中句至6月上旬。③剪去基部老叶和1/2大叶,减少水分蒸发。④边起苗、边种植(株行距0.5米×0.5米),种后立即浇上定根水。⑤种植后30天,浇施一次低浓度氮、磷、钾复合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以后转入正常田间管理。一般在4-10月份生长季节,施用2-3次肥料,用量为氮磷钾复合肥225千克/公顷,浇施、穴施均可。同时做好中耕除草、病虫防治工作。经3-4年精心管理,一般山棕株高2米左右,园林置景,盘栽观赏均可。
山棕叶羽状、丛生,树型美丽,可用于庭院绿化、园林造景。其雄花芳香,果实颜色鲜艳,挂果期长。因此,也是理想的观花、观果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