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4 22:11
敬侯,是指费祎,费祎字文伟,江夏鄳(méng,河南罗山县西南)人。少年时随叔公入蜀游学,定居于蜀。费祎自幼勤奋好学,头脑聪明。长大后才华出众,足智多谋,被诸葛亮委以参事之职,出使吴国,说服孙权联吴破曹,深孚众望。他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推荐的贤良志士之一,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是“志虑忠纯”。延熙七年(244年)魏军来攻,祎往御之,魏军退,封成乡侯,领益州刺史。蒋琬于延熙九年(246年)死后,费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费祎当时清醒的认识到了蜀国连年征战的穷困状况,制定了保境安民的治国方略。延熙十五年(252年),后主刘禅命费祎在汉寿(昭化)开府,处理军国大事。这就是《三国志·费祎传》中记载的:“后十四年夏,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故冬夏北屯汉寿”。延熙十六年(253年)岁首大会,即新春佳节,费祎在丞相府宴请前线武将和府中幕僚及地方官吏,共度新春。在互相敬酒祝贺中,费祎“欢饮沉醉”,被魏国降人郭脩(xiū)刺杀身亡。费祎之死,加速了蜀汉政权的灭亡。
费祎死后,后主刘禅根据他对汉室所建的功勋,谥赠“城乡敬侯”,并为其举行国葬,将其安葬于汉寿城西门外,并勒石竖碑镌刻:“汉尚书令费公敬侯之墓”。
费公逝后的许多年间,昭化的父老乡亲为其整修墓冢,造祠,立坊,以表敬念之情。雍正十三年(1735),果亲王奉命赴泰宁送六世达赖喇嘛返回西藏,途经昭化谒费祎墓题“深谋卓识”匾。
依托费祎墓而建的敬侯祠,始建已无史料可考,但明代规模宏大至盛,有神道、牌坊、碑亭、祠堂、草堂等建筑,后毁于“文革”,仅存墓冢。2008年,当地按原样修复。
敬侯祠又叫“费公祠”,走进敬侯祠,穿过门厅,便是历代名人赞颂费祎的歌词诗赋的碑廊,由于历代吟诵费祎的歌词诗赋很多,这里仅选择了清代的六篇佳作,其中有谷蕴含的《敬侯祠》、吴省钦的《吊费敬侯墓》、杨澜的《吊费敬侯墓》、马中和的《题敬侯墓》、吴天木的《吊费敬侯墓》等。还有李调元的《费敬侯墓》,该诗写道:器重邻邦使节频,唯公不负服肱臣。鹿车共载真名士,虎帐弹棋信可人。只有叔龙堪作侣,谁知黄鹤是前身。成都望气成先谶,千载共教恨郭脩。
门厅后是是一道仪门,仪门东庑,是费祎的生平事迹馆,该馆有十一幅文字和图案,用连环画的形式反映出费祎大将军的生平事迹。
西庑现为三国兵器陈列馆。主要陈列的是三国蜀汉将帅们曾经使用过的兵器,他们分别有:刘备的“双股剑”,张飞的“丈八蛇矛” ,马超的“水银枪”,黄忠的“滚龙刀”,魏延的“大砍刀”,姜维的“点钢枪”,霍峻的“大环刀”,关索的“青龙刀”,鲍三娘的“日月双刀”,费祎的“青锋剑”,庞统的“青凤剑”。除此之外,还有两件大型木制兵器、连弩和抛石机。这些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可算得上是先进武器,可在今天,它们只能成为人们的观赏之物了。
东西庑后面,是卓识堂,也叫“费公堂”,堂中是费祎大将军石雕像,堂内左右两边有两幅花岗岩雕刻的巨幅图画。它分别讲述的是两个关于费祎的故事。左边一幅叫“兴势退敌,凯旋而归”,兴势是个地方,就是今天陕西洋县。公元224年,他在兴势击退了曹军进攻,凯旋而归;右边一幅叫“汉寿开府,保国治民”,反应的是他在汉寿开府治事的场景。
卓识堂东侧,有座碑亭,亭子里面竖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的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志虑忠纯”和“深谋卓识”八个大字。“志虑忠纯”出自于《出师表》里诸葛亮对费祎的评价;“深谋卓识”是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亲笔题写的。果亲王是康熙帝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奉命赴泰宁送六世达赖喇嘛返西藏,这是他途经昭化拜谒费公祠时所题写的。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邑令吴邦熉(yún)建了亭子,并将果亲王的题笔刻立成碑。原来的碑已被毁,此碑和亭均于2008年复建。
碑亭正对着的,是一条神道,神道尽头,就是费祎墓。
这座墓是全国唯一的费公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考证,费祎墓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三国墓葬,史料中无被盗的记载,民间也没有被盗的传闻。由于人们对费祎的敬仰,历代都保护有加,没有被盗的可能性。据说,文化大革命时期,有造反派想掘墓,但是挖掉墓的部分封土堆后,因惧怕墓内暗藏机关而作罢。所以,费祎墓中有些什么秘密和陪葬品就不得而知了。
费祎墓原有的墓碑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斑驳,早已不复存在。现存墓碑为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 年) 昭化县令吴光耀所立,碑铭是“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城乡敬侯费祎之墓”,其字由吴光耀十一岁长女吴正敬书写。碑文字迹浸润童女的娟秀伶利,一派女儿聪慧之气,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