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0 08:22
数字化医院是我国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医院简单讲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病人的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最有效的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并纳入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数据库的医院,使医院的服务对象由“有病求医”的患者扩展到整个社会。患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通过网络接入,就可轻松查询个人健康档案、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等;需要到医院就医时,可以在家中挂号或预约医生。
狭义数字化医院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即数字化和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HIS)、医学影像和通信系统(PAC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其特征: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
广义数字化医院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应用计算机、通讯、多媒体、网络等其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实现疾病的预防、保健、诊疗、护理等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自动化数字化运作。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即联机业务处理系统(OLTP)、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互联网系统(Intranet/Internet)、远程医学系统(Tele medicine)、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其特征:全网络(多系统全面高性能网络化)、全方位(医教研诸方面)、全关联(医院、社会、银行、社区、家庭全面关联)
数字化医院并不是像有些人讲的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数字化医院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在美国、欧洲或亚洲的一些国家,数字化医院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国内的数字化医院也正在开展,如“军字一号”工程的推广应用。有专家预测今后的5~10年是数字化医院的长足发展时期。
数字化医院一枝红杏出墙,使传统的医疗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医院所有的临床作业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运行,病人的门诊和住院病历、检查结果等各类信息都完整地保存在医院数据库中;医生们扔掉了纸和笔,不管是开具处方,还是各类检查检验、图像采集、传输,一切都在电脑前进行,在网络中传递;护士们每天测量完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等,都录入电脑,在电脑上自动形成曲线,并按时段图形显示,病人的生命体征一目了然。
随着越来越多数字化医院的开通,医疗环境将更加惬意。在未来几年内,到所有大医院看病也许就再不用带病历,医生开药也不用写处方了。初次门诊时可获得一张含有用户名和密码的智能卡,在数据库中建立起一份个人综合健康档案。再次求医只需持这张卡,通过电脑查询到自己需要的医生,根据电脑的指示到相应诊室看病;在医院做完检查后不需在医院等待结果,通过网络就能得到诊治医生发送的检查结果,以及依据病情及个人经济状况拟定的治疗方案。住院患者对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及药费、手术费、护理费等随时可查。过去那种求医几乎要跑断腿,进了医院门任凭宰斩的烦恼再也不会有了。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建设数字化医院的探索,未来几年我国将有70%-80%的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联结成一个庞大的医疗信息网络,为医生、护士、患者提供一个更为快捷有效的信息纽带和相互交流的广阔空间。
人类跨入21世纪,社会正在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信息化的应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的数字化建设正是适应时代潮流,促使医疗活动和服务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竞争态势、市场结构、医疗行业结构、医院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等也随之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无止境,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存在终极目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过程,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结果。医院数字化实施是全方位的,每个医院将根据自身需要抓重点、分层次、分阶段的推进医院数字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率。
如今,许多医院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做为医院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高瞻远瞩,认知数字经济,把握数字机遇,跨越数字鸿沟,创建数字财富,数字化建设将伴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
1.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
2.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医学图象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
3.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检验信息系统
4.CIS(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管理信息系统
5.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科信息系统
6.GMIS(Glob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区域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还有: CAE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CAD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CAT计算机辅助治疗系统 、CAS计算机辅助外科系统 、RTIS放射治疗系统等。
1、全社会信息网络化,医院与上级主管部门相联,医院与医院互联,医院与社区互联,医院与病人家庭互联,医院与医院工作人员互联,医生与病人互联,医院与银行、医保等部门互联。医院内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实现网络化。
2、数字化将推动医院集团化、区域化、并改变医院原有的工作模式。建立区域性的影像中心(病理、CT、MRI等)实现医学图像网络传输。建立区域性的中心实验室实现检查结果网上传输,节约资源。信息中心社会化,医院不再建立网络,服务器中心,将采用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线路,建立区域性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心和数据仓库。实现医学文献资料的共享,解决各医院网络建设重复、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缺陷。区域性的各类医学服务中心的建立,将使卫生资源获得最大程度利用。
3、病人获得最方便、快捷的服务,实现网上预约就诊、网络安排床位、预知医师及医疗过程。医疗保健和监护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将实现区域医疗服务病人—家庭医生—社区服务中心—医院间信息共享。
4、Internet和远程医疗结合在医院、医生的日常事务中。
5、医师将不属于医院职工、将属于个上、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医师通过网络与病人、医院及医疗保险部门联系。
数字化医院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临床管理信息化、局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如今,世界数字化医院雏形已经形成,社会医疗发达的欧美国家已开始尝试通过远程诊断疑难病症、进行高难度手术、护理病人,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马来西亚Selayang医院拥有960张床位,22个科室,政府将投资5亿马克建设无纸化环境,以无线卫生保健、远程医疗和Ieternet解决方案为重点。将床边监护整合到高水平电子病历中,医生在院外能远程了解危重病人的信息,对移动病人实行不间断监护。
美国印地安那心脏病专科医院拥有88张床位,32个门诊科室,4个手术室,6个心导管实验室以及1个心脏急诊室。投资1500万美元在2002年底建成美国第一家数字化心脏病专科医院,完全消除基于纸张和胶片的传统病历。信息的输入和检索均可在病人床边进行,临床医生可在院内外利用电子病历观察病人信息。
美国伯明翰市计划投资1.25亿美元,装备1000多台电脑,建设规模为290张床位的数字化医院。将采用电子病历的方式,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实现病人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检索。病人可以通过Internet与医生联系直接进入病房住院,所有影像将全部数字化。医院的每个病人将配备健康监护仪,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和护士,并告知病人的确切位置。
我国医院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以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汇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新型信息系统已经建立了国内数字化医院的基础,在向数字化医院的方向不断努力。
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多数医院建成高速网络;建立了有相当数据处理能力的网络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挂号、收费、药剂、住院结算、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建立了Internet网站,检索医学文献;远程会诊及远程教育开展应用建立了地区级的医疗保险网络系统。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是触动管理理念,变革医院流程、机构等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的实现将是医院发展的重大突破。数字化医院是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医院只有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才能解放劳动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医院通过数字化将加快医疗、管理、服务、体制等各方面的创新。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应紧紧围绕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医院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大主题,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
全面建设数字化医院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医院来讲仍存在不少困难,但数字化医院是医院现代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数字化医院的实现将打破医院的围墙,使医院从医疗型向保健医疗型扩展,从点向面辐射,向社区延伸,从而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更加全面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是体现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数字化健康社区的数字化健康管理,是以社区为核心、家庭为单位,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健康为中心,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优生优育指导为服务内容,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一些医疗设备终端,将医疗服务、医疗延伸服务、健康教育引入家庭,最大程度地体现这些服务的及时性、实时性、随时性、交互性、多媒体化。居民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充分地享受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数字健康,医疗设备终端,远程医学
数字健康在中国有广泛应用空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曾红颖在日前举行的以“‘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第30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介绍说,数字健康计划(e-Health)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近十几年来美国、欧盟等都相继制定国家层面的数字健康推进计划。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与应用拓展,如今已经开始融入公共服务的新阶段,数字健康在中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统计资料显示,经历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居民人均GDP平均接近2000美元,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公众健康水平的同步增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虽然在2000年达到71.4岁,比1990年前提高了近3岁,但根据我国居民第四次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超重等人群超过5亿人次。
同时,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尚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191个国家卫生部门的评价中,中国卫生进展总体得分排在132位。在卫生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被排在了第188位,属于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广泛的应用空间。通过在医疗机构之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医疗资源交互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资源共享,改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搭建公共健康监测和指挥平台,可实现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对大范围人群健康状态的评估与监控。通过建设公共健康教育资讯服务中心,可以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开展广覆盖的全民健康教育,这将有助于增进居民健康知识,选择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