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0 19:21
文儒坊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原始状态下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大的风火墙围进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当小山看不见,林荫又消失的时候,坊内住下的人物个个以“鸿儒”自居,于是改名为“儒林巷”,进一步将“白丁”们拒之巷外。宋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里人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文儒坊”。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近代诗人张衍、中国近代天文学家高鲁等。
城市会长大,坊巷也一样。文儒坊原只是乌山北面的一条巷,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的说法,这个坊在正式命名前俗称“山阴巷”。按风水学的约定俗成,人们结庐而居一般都愿选在山的南麓。因为山之南日照时间长,地气比较暖和,适合于万物生长。但福州地势特殊,城外是群峰环峙,城内是三山鼎立;古城区原在三山这内,后来三山反被包在了城区之内,固有“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说法。乌山之阴即是屏山之阳,从大的位置上看,整个福州城都处于北岭山系的南麓,所以,坊巷的每一户都可称是“向阳人家”。而这城内三山又都不足百米高程,太阳的光辉对山南山北一样普照。
以此观之,这个带点霉气的“山阴”巷名,迟早是要改的。而改名的契机,就在这个坊巷次第走出了好一批大儒。在《儒林外史》行世之前,“儒林”的名声何等地好。孔圣人的有教无类,愿将个个弟子都引上入世之旅、出仕之途。这与佛家普渡众生、愿人人成佛的悲心,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山阴巷,一边是聚居户日见其多,“巷”渐渐地变成“坊”;一边是士子们不断地走向外部世界,融入主流社会,各各有建树于家国。因此宋代定坊名时,很自然地就有了“儒林坊”的雅称。到了主持国家最高学府的国子监祭酒郑穆住进了这个坊巷后,经一番“一字师”的工夫,易其名为现今的“文儒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所以不陋。
文儒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得名。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陈承袭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近代诗人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陈衍曾自吟一联:“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文儒坊东头北墙上,还嵌着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阴文碑刻:“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这是光绪辛巳年(1881年)订立的文儒公约。
文儒坊位于南后街西侧。西通金斗门桥河沿,原名山阴巷,后改儒林坊.宋时海滨四先生之一、祭酒郑穆居此,改称文儒 坊。中间有闽山巷,通衣锦坊,闽山境曾以著名社火闻名福州。另有三官堂与支巷大光里,南经早题巷通光禄坊。明尚书林瀚居此,设尚书里,且在坊西建林氏家祠。明七省经略、抗倭名将张经居此,旧宅尚存。清帝师之父、咸丰进士陈承裘“六子科甲”第装修精美,台湾总兵甘国宝住宅、祠堂在坊西端南侧。清著名学者陈衍、何振岱都住在大光里,这里还有陈衍主持修建的诗人聚会处“听雨斋”。民国时期林白水创办蒙学堂也设在坊内,民国海军将领陈季良也居于此。近代福州富商尤恒盛,在坊内占有大量房产,故有“尤半街”之说。坊东口北墙上,镶嵌一方清光绪七年(1881年)文儒坊公约碑,是福州古坊巷仅存的公约碑。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得名。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陈承袭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文儒坊,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民宅花厅几乎攘括了清朝花厅宅院的所有格局和肌理,进入里面,仿佛到了曹雪芹笔下的荣国府。它由正座两进和隔院前后花厅组成,坐北朝南,面积约一千多平方米,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门头房、首进、二进院落。一路看过去,有接檐、门廊、六开门、进门屏风等肌理,两侧为耳房。大院四周为风火墙,墙中间开有石框门,门楣上绘有三组浮雕,从左到右分别为灵羊、泻水檐,仙鹤,门楣上还有长方形的泥塑门额,花饰三匝,中间为三狮戏球图。正屋宽约十二米,中间为厅,旁为房,深约十三米,左右厢房的八扇门全是楠木精雕花窗。厅中梁架上有条巨大灯秆,贴有金花。厅前为宽阔的天井,左右走廊各有一米多宽的泥塑“看月亮”,左边塑的是“吴刚伐桂”,右边塑的是“嫦娥看玉兔捣药”。 整座大院最有特色的是西隔院的前后花厅,面积约四百平方米。花厅宽十二米,深三十二米,由上客厅、书房、复龟亭组成。前花厅为三开间,中间为厅,旁边为房,还有后厅、后天井。客厅两侧各有六扇窗子,窗下另有玻璃窗框,窗框下为楠木壁板。通向后花厅的两侧门为双开,门框上以花格为额,客房门为四扇四开,房前向还有四扇窗子。书房在客厅对面,为三间木结构式房子,中间是厅堂,旁边为两间书室,堂前八扇屏门,每间书室都有四扇撑开式窗子。
文儒坊传统节庆活动和时令节俗很多,春节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逛灯市、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划龙舟、七夕话鹊桥、中秋赏月、重阳敬老、过小年(十二月廿四,也叫”祭灶”;家家户户打扫厨房,迎接新年,食品主要是灶糖灶饼),除了以上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外,福州地区独有的节俗主要有拗九节、冬节搓丸、祭灶、迎春、迎年、中元节、做夏等。
陈承裘故居位于文儒坊西口。陈承裘官刑部浙江司行走。陈承裘生六子皆中科甲,故有“六子科甲”的掌故。长子陈宝琛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走进陈承裘故居,木柱雕梁威严犹在,古朴的宅院却显得有点萧索。整座房子共分两进。与别处的民居不同,陈承裘故居格局气派,厅柱、门面还可以看出当年精雕细琢的痕迹。正房楠木门上部框架雕饰漏花,中嵌楠木板雕刻着鼎、瓶、盆、壶,第二进大厅四扇门板雕刻着花、鸟、鱼、虫,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屋檐连着一间临时搭盖的木屋顶,墙顶泥塑造型大体完整,仿佛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原名世英,家居文儒坊,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任“海容”舰大副。武昌起义中支持革命军,任“江亨”舰长兼江防舰队分舰队领队长,在东北支持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发生中日“庙街事件”。事后改名季良,继续在海军任职,历“海容”舰长、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海军部常务次长。抗日战争中,组织江阴防御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