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11 19:46

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

任务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今四大文明中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

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

校园文化

简介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内容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征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包括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但教师的教学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学也是不可低估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功能

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等活动有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益处,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等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事、理论探讨、学术报告等活动,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会提升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的学生。

理念设计

1.学校教育理念;

2.学生行为信条;

3.宣传语、校园文化标语。

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信条的确立,一方面明确宣示学校的未来发展远景,一方面也促进学校形成科学教育的体制,建立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并逐步形成学校品牌文化。

艺术设计和实施

1. 领操台的浮雕设计;

2. 校园内文化主题雕像(学校历届毕业的名人、当地历史名人、科学名人);

3. 办公室、楼道、墙、门、大厅、主文化墙的校园文化展示设计;

4. 教室的黑板、角柜、墙体,食堂的桌椅颜色、墙体喷绘、窗玻璃装饰等的校园文化展示和美化设计;

艺术语言——尤其是富有文化主题的艺术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深刻的。有鉴于此,将学校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闪光点和积极元素,通过人文主题的浮雕、雕塑、文化墙等生动艺术展示,来美化和提升校园文化,必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氛围,起到促进、维护、渲染的作用。

品牌规划设计

1. 学校名称设计;

2. 学校标志设计;

3. 学校名称标准字体、标准色设计;

4. 校园环境品牌应用系统设计;

5. 学校办公文件品牌应用系统设计。

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对学校名称、标志、整体形象系统的统一化设计和应用,在学校内部面对师生、在学校外部面对公众,传达一个统一的视觉化的学校品牌形象,能够起到赢得公众信赖、提升师生自信、增加校园凝聚力的作用,并为学校的各项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品牌推广策划

1. 学校宣传《画册》设计和印刷;

2. 编辑和设计《学校内刊》;

3. 编辑和设计学校《校史》;

4. 策划和辅导设计《班级文化专刊》; 5. 策划和设计社会公益活动;

6. 策划新闻报道;

7. 策划和完善学校网站;

8. 校歌创作;

9. 校园形象宣传片创意;

10. 学校品牌整体传播策略。

上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其成果将影响学校的文化内涵,并形成可持续的优良传统。其中,具体的品牌传播行为,将多角度地把学校形象全方位传达给受众,从而树立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机关文化

机关文化建设机关文化主要是指在社会主流文化主导下,机关及其成员在长期机关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指导和约束机关整体行为和个人行为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业务技能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精神风貌等。

主要内容 概括为二大建设,即机关精神文化建设和机关制度文化建设。

作用

一是凝聚作用。当一种机关文化被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机关成员、机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优势充分发挥。

二是导向作用。机关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机关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为其指明努力方向。

三是约束作用。既有硬约束,又有软约束。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就能强化机关成员服务、创新、高效、清廉的意识,提高其自我要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四是激励作用。机关文化建设可以在机关成员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机关单位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达到鼓励机关成员多干事、支持机关成员干成事、教育机关成员不出事,为机关事业发展而努力拼博的目的。

五是提质作用。机关文化建设重在培育弘扬机关精神,重在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高效型机关,确保机关成员和机关整体素养、文明形象、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机关文化建设,以培育弘扬机关核心价值观、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为重点,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科学的机制激励人,严格的纪律约束人,良好的环境熏陶人”,不断提高机关成员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把机关打造成“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为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原则

一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文化既具有稳定性, 又具有流变性、创新性。机关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管理机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不仅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客体,机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机关成员的素质。

三是全员参与的原则。机关文化是机关成员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是对机关成员共同意志的提炼与升华。机关文化建设是全体机关成员的共同任务。

四是常抓不懈的原则。要靠领导和工作人员长期兢兢业业去追求,要靠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来培养。

路径选择

一是要着力弘扬机关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机关核心价值观“服务、创新、高效、清廉”真正进入每个机关成员头脑,体现机关体制机制中,落实在机关成员的言行上。

二是要切实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学习、创新、发展是学习型机关建设的本质所在。学习是基础、是动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抓好团队学习、激励个人学习,学习理论、业务和文化知识,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周一晚学习制度和述学考学制度,使机关成员成为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创新创业的模范。

三是要不断健全机关管理体制机制。

四是要广泛开展和谐机关建设。机关的和谐文化是机关成员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五是要大力培育机关廉政文化。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开展防治腐败工作。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抓好拒腐防变教育,开展读廉政书、看廉政片、上廉政课、做廉政人活动,进一步形成反腐倡廉理念和氛围。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重视企业战略文化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和落实。通过积极开展企业战略文化建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建设企业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要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规范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辅助的关系,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创新、严于落实,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和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密,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企业建立开放的沟通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强化监督,规范管理行为,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打造企业团队文化

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精诚合作,促进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要恰当处理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和矛盾,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

增强企业创新意识

创新可以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对企业旧的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等进行创新,让企业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要创造可以容忍不同思维的环境。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应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竞争形成了新的竞争理念和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这种理念和模式,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

首钢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

首钢文化首钢始建于1919年。是一家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2006年,首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74.7亿元,实现利润16.5亿元。

纵观几年来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从“头”做起。这里的“头”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头”,即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二是企业的“头”,即企业的主要领导。

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广大干部职工的“头”做起。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核心。首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舆论发动,连续不断地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大学习,与时俱进地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思想文化变革在首钢改革发展和搬迁调整中的重要性,明白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使广大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认同并奉行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建设要从企业的“头”做起。概括地说,就是要“头头抓,抓头头”。首钢党委明确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企业文化,组织制定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检查、督促计划的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地体现首钢企业文化的要求,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和带动广大职工。

二是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首钢人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顶天立地说”。“顶天”,就是要从“头”做起,注重领导的作用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立地”,就是要深入基层,同企业生产经营真正融为一体,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到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服务于优秀职工队伍的打造。

首钢矿业公司广泛开展的“十小”促“十变”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落地生根的有效做法。“十小”促“十变”,就是围绕经营生产的目标任务,组织小教员培训辅导、小问答解疑释惑、小论坛共同提高、小竞赛比学赶帮、小课题群策群力、小练兵切磋技能、小建议持续改进、小窍门开启智慧、小案例示范引路、小园地交流心得。通过“十小”,促进思想观念变、思维模式变、目标追求变、行为习惯变、知识技能变、管理水平变、作业环境变、产品质量变、工作绩效变、文化氛围变,从而使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生产经营得到有力推动。

三是有抓手、有载体、有平台。俗话说,做饭要有锅台,唱戏要有舞台。企业文化建设,也要有丰富多样、生动有效的载体和平台。近年来,首钢每年召开的“学习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会,年年有创新、年年有超越,一年一个主题:2003年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2004年的企业创新工程;2005年的创建学习型企业;2006年的“创新创优创业”。会前,上下结合,深入调研;会上,典型经验交流,内外专家点评,首钢领导做总结、提要求,从而在首钢上下形成了学典型、赶先进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这个会议已经成为推动首钢改革发展的品牌会议,已经成为首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多彩舞台。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规划、强势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不会轻易被人们接受。因此,在贯彻实施中应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规划、强势推进。首钢在这方面的做法,概括地讲就是“五有”“三强化”。 “五有”,就是首钢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一有组织机构,二有活动策划,三有培训教材,四有检查考核,五有案例典型。 “三强化”,就是强化宣传,强化教育,强化统一,这条路是通过变革思想文化建设新首钢之路,是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成就综述

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国庆期间,到北京的游客,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商业广场和剧场中,都可以免费欣赏到许多的展览、演出、讲座、艺术普及课程。“北京金秋·首都文艺团体下基层演出”活动也拉开了序幕,中央驻京院团、北京市属院团等文艺团体将深入到城市的街道社区和田间地头演出2500场。

在上海,“十一”黄金周期间,仅在室外举办的公益文化活动就达到1018场,平均每天超过145场。内容包括了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各国爵士音乐家的广场演出、沪上知名书场的评弹专场等,当然还有在20多家社区文化中心为农民工放映的电影大餐。

在深圳,流动演出、流动电影、流动展览等“流动系列”文化活动常年坚持,国庆期间更是精选了近期热播电影走进工业区和社区巡回播放,仅公益电影放映就达266场。

十七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主动深入人民群众,深入社会实践,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群众文化风风火火

9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在辽宁沈阳闭幕,来自全国各地50支合唱团的2000多名老年朋友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展示了我国老年人积极乐观、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中国老年合唱节自1999年举办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先后在北京、山东、内蒙古、重庆等省(市、区)成功举办了12届,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

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十七大以来,文化部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释放。

2010年2月,名为“大地情深”的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在北京举办,此次展演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充分反映了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生动局面。花鼓小戏、临县道情、曲沃碗碗腔、小淮剧等近20个剧种精彩亮相,小品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军民鱼水情、邻里关系、计划生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演职人员近千人,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包括残疾人、外国友人等。

现我们的城市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生活是怎样的。2011年1月,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成功举办了“我们的节日——2011年春节慰问外来务工者文艺晚会”。参加演出的200多名演员都是从外来务工者中脱颖而出的文艺人才。晚会以“保障外来务工者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外来务工者节日文化生活”为出发点,以“演农民工、农民工演、农民工看”的方式,尊重和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文化体制改革为文艺创作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全国有584家国有文艺院团已经完成或正在转企改制,一批民营院团在改革过程中获得了较快发展。为引导扶持民营艺术院团健康发展,文化部于2010年6月举办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3个民营院团演出了越剧《状元未了情》、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等14台优秀剧目,展示了民营艺术院团的巨大潜力。

文化需要常下乡常在乡

过去国家级艺术院团缺乏深入生活、服务基层的基地,在有关部门的倡导下,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福建南安市蓉中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先导,国家交响乐团在重庆南岸迎龙镇建立了服务基层基地,国家京剧院与中国人寿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央芭蕾舞团与上置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国家画院在天津蓟县盘龙谷文化城建立了创作基地。专家认为,这些合作关系的建立将使文化下乡有一个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文化常下乡、常在乡。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10多家国家级艺术院团赴全国各地高校进行100多场演出,已有数百万大学生成为此项活动的直接受益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免费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引导学生弘扬优秀文化,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重创作、轻演出、无营销、缺市场”曾经是文化艺术生产的常态,很多作品只是为了获奖的政绩工程,一旦获奖便“刀枪入库”。文化部于2009年开展了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从1200多部申报作品中评选出越剧《五女拜寿》等18台优秀保留剧目,并组织这些精品在全国31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的100多个城市开展巡演,以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让人民共享艺术发展的优秀成果为宗旨,在规定时间内,院团完成一定的场次任务后,文化部予以奖励。这一模式有效地调动了艺术院团和演出公司、剧场、院线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积极性。演出总场次近500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化系统前所未有的。

以先进文化引导大众文化

通过着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运用扶持政策使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脱颖而出,引导社会文化生活,这是对片面追求所谓经济效益、点击率、收视率而出现的低俗现象的抵制。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一项旨在扶持舞台艺术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推出了50台精品剧目和一批优秀作品。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成败萧何》等10部剧目被评为2008—2009年度重点资助剧目。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窝头会馆》等42部剧目入选2009—2010年度资助剧目。这些“演得开、留得下、传得远”的艺术精品,不但代表了当今舞台艺术的创作水准,而且凝聚和培育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对于繁荣艺术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艺术创作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和文化部将在“十二五”时期推动设立国家艺术基金,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更多深刻反映时代精神韵味、为百姓立言、为历史立传的作品。

实施步骤

首先,中小企业的生存意识与危机意识普遍强于大型企业,其对管理与经营活动的实际效果更为关注,这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实用型基础。尽管“文化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观点在不少中小企业里广泛传播,但在相对于某些大型企业“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企业文化建设来说,中小企业的对于文化建设的“求真、求实、求效”是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成功和实际指导意义的关键。

其次,中小企业“小、快、灵、短”的市场竞争特点为其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与土壤。文化不是“墙面上的大字标语”,也不是“会议上的宣传口号”,而是组织成员对某类问题或某个问题共同和一致的价值认同,是对企业生存发展方式的坚持与实践,残酷的市场竞争要求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贴近市场需求、近客户需求、贴近员工需求、贴近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快速变通与反应,创新、高效、服务等文化价值的营造将会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提升与经营发展带来更为实惠的好处。

第三,中小企业管理层级较少,管理宽度较大,机构较为偏平,人力结构具有小巧灵活、亲情人情味浓、所有者与员工接触机会多等优势,这也为其改变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确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以互信为前提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可能。中小企业在管理中更应该贯穿“人的价值高于一起”的人本思想,尊重人才及重视员工情感、人际关系需求,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欲望,真正让员工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来,让员工真正成为组织及文化的主人。

当然,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存在某些先天不足,比如经营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经验管理、家族管理比较盛行,家族文化积淀浓厚,现代企业管理思维方式相对欠缺等等。

相关文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立足新起点,面向“十二五”,进一步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日发[2012]3号)精神,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开展农业文化建设年系列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