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

更新时间:2023-11-01 05:34

位于文昌市东路镇境内的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港商邢诒前先生创办的。为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多年来,邢诒前先生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的目标,投入巨资用于保护区生态建设,先后建起了乡村森林公园、白鹭湖山庄等项目。保护区面积32800亩,涉及38个自然村、2000多户人家。区内奇花斗艳,古木参天,共有珍稀植物1000多种。区内山清水秀,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鸟类来此繁殖栖息,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个人介绍

1986年,邢诒前从香港回海南创业,1993年时已拥有两亿多资产。但他却发现家乡许多树木遭到砍伐,鸟类也急剧减少,为了再现童年时代乡村茂密树林的情景,他决定回到文昌家乡进行生态保护。20年里,他千金散尽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由个人创办的鸟类自然保护区———文昌名人山庄鸟类自然保护区。同时注重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带动村民经济收益。

如今环境好了,每年几万只不同品种的鸟类前来安家过冬。村民的腰包也鼓了,生活条件更好了。相比2006年本报采访时的邢诒前,他逐渐苍老,但他坚持的信念一直没有变。他用实际行动让农民明白:并不是一味的破坏环境才能有收入,保护环境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森林王国

1993年,邢诒前在服装批发、房地产开发等多项领域发展,个人资产高达2亿元以上,但当回到他的家乡文昌东路镇名人山村时,却发现童年时代那茂密的森林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村里人拿着弹弓及气枪打鸟,更是让他非常心痛,当时他的脑子里面就有一个念头,要将童年时代鸟语花香的画面恢复,于是他毅然回到家乡,投资建设家乡生态保护区。

邢诒前说,当时他觉得一边经营公司,一边投身家乡生态建设,两者能够兼顾,但事实不是如此,1993年回到家乡的他一门心思只有保护区建设,无暇顾及公司的发展,致使公司最后破产。可他并没有退却,而是继续保护区建设,2年后保护区初步形成规模,但离成功还相差甚远,同时也得不到村民和朋友的理解。

村民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就大量的砍树去卖,当时他看到村民要砍树,就告诫他们不要砍,树他花钱买下来,而有些已经挖掉或砍掉的大树,有存活机会的,他就拉回到保护区里面种起来,让大树能够活下来。

就这样,一年一年的过去,他散尽了家产将家乡打造成了一个森林王国。如今生态保护区已经成功建设,村里树木林立,每年几万只鸟类来到家乡过冬,终于还原了他童年鸟语花香的景象。

保护生态环境

在保护区里,记者看到一片片森林,白鹭鸟、天鹅、鸭子成群结队在湖里嬉戏。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在保护区内的38个文明生态村转了一番。38个文明生态村水泥路村村相通,村里许多村民都盖起了新房子,一些村还建起了休闲亭,村貌非常干净,树木覆盖着村庄,感觉住进了森林王国。同时,还有一些“群群白鹭鸟依依人间情”、“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村民邢艺常说,以前村民环保观念不强,打鸟砍树。村貌也很脏,外人都不喜欢来到村里,就连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老板前”(村民对邢诒前的称呼)回家乡对生态进行保护,经常给他们讲生态保护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从建立到,他们感受到了大变化,乡村路通了,人的观念也发生变化,各家各户门前都有个垃圾桶,然后村民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不再像以前那样乱丢乱放。

将近90岁高龄的符老阿婆拿着一把扫把正在扫着落叶,她说,平常她们这些老人闲着没事就扫一下路面,外人进来看到村里干净也舒服。“小孩子看到小鸟从树上掉下来,就会捡起来放回窝里或者在家养大再放飞。”符阿婆说,村民环保观念非常强,大家都自觉的去保护生态。

只有让农民尝到甜头,他们才会去保护环境。邢诒前的这个想法在这次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得到验证。村民们在为创建生态文明村修路时自发保护大树,修路也得为大树绕道,以前那种花钱救树的行为,已经很少发生了。

看着此情此景,邢诒前说有时物质文明让人踏实,但精神文明让人振奋,他就处于这种精神状态。20年来他从没有后悔,一直有人说他是理想主义者,他认为他自己是理想和现实的化身。

建设保护区

邢诒前说,树和鸟都是他的“儿子”,他很疼爱“儿子”,但是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他要在生态保护区的基础上带领村民致富,过上好生活,发动村民们自觉保护环境。

邢诒前从广东引进了“妃子笑”荔枝品种到家乡种植,并且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让每个村民都能够学习到种植技术,首次种植就取得巨大的收益。他没有忘记要带领村民致富的想法,将他所种植的2万多棵荔枝树分掉一半给名人山村的村民,每家每户最少都有100多棵,并且他还将余下的1万多棵承包给有技术的村民,还鼓励周边的村庄种植荔枝。

邢诒前说,保护区内1万多亩土地全部种上40多万棵荔枝树,他还鼓励村民种植农副产品,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大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并迎来了一家企业在东路镇建瓜菜收购基地,村民种植的瓜菜全部都可以直接卖到基地。

村民邢诒师告诉记者,自从“老板前”引进荔枝并请来技术人员传授,他也分到了荔枝,还承包了“老板前”3000多棵荔枝,自己再种植500棵无核荔枝,光一年的纯收入就有30多万。“如今我的新房子也盖好了,小车也买了,家里的配备应有尽有。”邢诒师非常高兴地说,“老板前”他不单单只为他的森林王国梦想,他还为村民着想,现在村民已经不再叫他“疯子”,已完全接受他的做法。

东路镇蛟塘村的村民邢诒孙告诉记者,他也是靠荔枝致富,保护区建设起来之后,许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想吃农家的鸡和菜就掏钱向村民购买,村民给他们加工,并免费给他们安排住宿。“我们不仅要靠农业产业致富,下一步还要发展农家乐来增加收入。”

党和政府支持

邢诒前说,许多人以前都觉得他是“疯子”,放弃大好的赚钱机会,竟一味的投钱在家乡生态保护上,但是他觉得花了两亿多的资金换来3万多亩生态保护区非常值得。

邢诒前说,最困难的时候他没有钱了,保护区19名生态保护人员工资也拖欠好几个月,为了给员工发工资,他借来了几万元的高利贷。当时他穷得三个月一顿三餐只吃捕来的鱼,可他仍不愿放弃。于是给文昌市政府写了封信,内容提及生态保护的理念,这封信被文昌市政府采纳了。

那一年,欢乐节文昌分会场在生态保护区里举行,让许多领导及游客看到了初显规模的森林王国。从那之后,政府各级领导都来到他的保护区进行调研,这无形给了他巨大的鼓舞。

邢诒前说,省里和市里陆陆续续的给他拨了专款,一共1000多万,解决了他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他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2000年海南开始文明生态村建设,当时邢诒前就有想法,要用保护区的自身条件推进环绕区内的38个村庄都建成文明生态村,为此他不断的用他的想法和理念去打动相关部门,仅用6年的时间就将38个文明生态村全部建成。记者:为止保护区已经建成,离最终目标还有多远。

邢诒前:的目标已经不远了,给最大的困扰就是钱,没有钱想去实现的目标就很困难,生态保护区已经建成,乡村森林公园也初步发展起来,就是准备择商引资,引进一些利用生态环保发展的企业进来,把乡村森林公园推向社会,就是要把绿色财富转变成金钱财富,但这不是个人的,是整个38个村庄的产业,让每个村民都能够从中获益,已经有一家企业准备进来。而且还准备成立一个生态保护基金会,一些对生态保护有贡献的村民将给予奖励。从首先做农业工程,到后来带领农民致富的小康工程,再到农民环保意识的民心工程,三大目标即将完成。

记者:最困难的时候是怎么过来的。

邢诒前: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政府及亲戚朋友给予了最大的帮助让坚持下来,特别是没有政府的扶持,可能已经倒下了。

记者:坚持这么多年,觉得苦吗。

邢诒前:这么多年走过来,苦中有乐,树是的儿子,对他们的关爱依旧不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