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及其缺憾

更新时间:2022-05-05 21:26

《文明及其缺憾》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30年。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获取幸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人类发展中一部分态度或本能冲动保持不变,而另一部分却向前发展了,所以“在精神生活中,过去的保留是一条规律而不是例外”。从人们本身的行为表现看,人生目的无疑是追求幸福,但从本质上讲,人的幸福只能是一种暂时现象,人更容易体验到痛苦。作者还列举和分析了十几种追求幸福的方式,其中肯定三种方式:一是借助于本能的升华,从内部的心理方面寻找满足,从而独立于外部世界,二是利用可转移性,但不脱离外部世界,而是通过与外部世界感情上的联系而获得幸福;三是对美的欣赏、享受。最后得出结论:人绝对达不到快乐原则所要求的幸福,但我们仍然要努力去追求幸福;通向幸福的道路多种多样,每个人都要寻找适合于自己的获得幸福的特定方式;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心理特性,与外部环境没有关系,任何极端的选择都要受到惩罚,决不可以把所有的满足都寄托在一个抱负上。

最后两章主要讨论“文明是如何具体实施对人性的压抑,使得人的行为朝向它的目的和要求”的问题。作者回答道:“文明让个人的进攻性转向内部,即在个人心中建立一个力量,它以良心的形式监视着个人的进攻愿望,个人只要做了坏事或仅仅萌生做坏事的欲念,它就通过内疚感来让人产生一种对惩罚的需要,并自己惩罚自己。”“良心是超我的一个功能,内疚感则是严厉的超我和受制于它的自我之间的紧张关系。”内疚感的产生有一个外部影响的动机,是个人“对丧失爱的惧怕”,坏事就是“使个人受到失去爱的威胁的事物”。弗洛伊德委婉地借他人之口说,文明对人类并无太大价值,“整个努力不值得这样劳民伤财”。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此书写成于1929年,发表于1930年。此时正值纳粹在欧洲崛起,新的战争阴影笼罩着世界。在该书的结尾,弗洛伊德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可见这部著作是向人们敲起的战争警钟,提醒人们人类自身的进攻本能将会毁灭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号召人们起来同战争的威胁进行斗争。

该书于1929年夏天开始写作,首稿完成于七月底,十一月初送去印刷。弗洛伊德最初把此书定名为Das Ungluck in der Kultur(《文明中的不幸》),但是“Ungluck”(不幸)后 来被改为“Unbehagen” (不适),在英文中很难找到与它相当的词,不过法文的“malaise”(不适)意思基本上与它相同。弗洛伊德在给他的译者瑞徽夫人的一封信中建议把题目改为“Man's Discomfortin Civilization”。《文明中人类的不便》,但是他自己确定了现在所采用的这个题目。

作品思想

在该书中,弗洛伊德运用他的潜意识学说重新审视人类文明,认为标志着人类进步的文明其实一直在严重地压抑人性。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通常认为,在人类社会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的发展过程中,文明的出现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抵御各种灾害的巨大的保护,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行动自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对付自然的攻击提供了保证条件;但是,就处于具体社会环境中的个人自我人格而言,它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冲突状态之中:要想使自身的肉体冲动转化成社会所能够接受的行为,自我就必须控制和压抑本我追求快乐满足的冲动;如果自我想使自身的肉体欲望获得满足因而成为自己,那么,它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否定自己对社会作出的承诺。这种状况不仅意味着人们发展了一个不代表自己的本性并且与自己的本性相反的社会,而且表明作为自我的个人与作为其生存环境的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被压抑与压抑的冲突对立关系。人类文明能够不顾个体自我的性格和各种欲求而兴起,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无益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这表明文明本身是有相当大的缺憾的。

弗洛伊德认为,幸福是一个人在其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平常的方面,不幸则是他在生活中遇到的无法避免的事情。相比较而言,人们在文明社会的生活过程中更容易遇到作为痛苦的不幸,而不是作为正常现象的幸福。一般说来,不幸在文明社会中有3个来源:1.它来源于简单的身体生理方面的极限,即不论一个人采用什么手段努力摆脱命运的束缚,他最终都无法避免自己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落、走向解体;2.它来源于各种人们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3.它还来源于由与我们相同的男人和女人组成的文明社会,而这种痛苦是最难以忍受的。弗洛伊德指出:“在最严格的意义上说,我们所谓幸福(它的出现是非常突然的)是在我们满足那些受到深深压抑的需要的过程中产生的。质而言之,这种幸福只能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快乐原则所渴望的某种状态被延长的时候,它只能产生微弱的满足。相比较而言,由于原始人不知道限制其本能,所以他们所处的情境反而比我们更好一些。作为文明人,我们把使我们幸福的一部分可能性用来追求安全了。由于文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公共秩序,对作为个人的自我之各种欲求的压抑,任何一个社会成员获得的幸福都是暂时的简单的,而且其满足的方式和过程无不对公共秩序造成威胁。

基于上述状况,弗洛伊德指出,生活在文明社会之中的个人只能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追求幸福:一是努力躲避给自身带来痛苦的各种原因,这是一种消极地追求幸福的方法;一是努力提高使自己能够经历和享受快乐的水平,使自己通过对各种对比的体验,在生理需要获得相对满足的过程中享受幸福。不过总的隘来,每一个人都命中注定处在本我之剧烈与超我之专横检查形成的对立平衡状态之中,由此可能产生出摧毁一切的破坏力量,也可以产生与这种力量相抗衡的爱的力量,而其最终结果则是未定的。

后世影响

该书指出了人类文明的缺憾在于压抑本我和制裁快乐原则,得出了潜意识本身所暗含着的文明与本能的冲突这一结论,对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甚至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主义的缔造者。将精神分析学的原则、观点用作解释个人、历史和文化现象,从而使精神分析学发展成为一种哲学人类学体系,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在西方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潮。其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释梦》《性论三讲》《精神分析的起源与发展》《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文明及其缺憾》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