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2 16:01
由皇族女性出任斋王的传说自古已存在,但斋王制度则是天武天皇在平定壬申之乱后制定。这制度持续了约660年,有60位以上的日本皇族女性曾担任斋王。
斋王一般由占卦选定,之后需在宫中的初斋院和京郊洁斋所斋戒沐浴,至第3年秋天出发到伊势神宫就任。
斋王一般是在天皇崩御、退位或斋王本人的近亲去世时方可退任。虽然斋王退任后仍可婚嫁(如田形皇女),但在任期间身心都必须献与神明,绝对不可涉及恋爱情事。
贺茂神社的传统葵祭,在斋王奉仕的时代是由斋王本人主持的。这传统一直由室町时代、江户时代延续下来。二次大战后葵祭曾三次断绝,1953年恢复,由1956年以降的葵祭一般以平民中的未婚女姓代替斋王主祭。
斋王是代表日本天皇家在伊势神宫和贺茂神社侍奉天照大神和贺茂大神的未婚内亲王与女王。伊势神宫的斋王称为“斋宫”,贺茂神社的斋王称为“斋院”,一般情况下二者统称“斋王”。有时也将内亲王称为“斋内亲王”,女王称为“斋女王”。斋王制度是维护日本古代天皇制不可或缺的祭祀制度与政治制度。斋王制度的形成、发展、嬗变与消亡的过程反映了古代天皇制的变化态势。
在大和王权不断加强时期,“斋王”的居所出现了从宫中到宫外一隅,再固定到伊势神宫的变化。“壬申之乱”后,天武天皇为了增强君临天下的正统性,并巩固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借用祖先神天照大神的宗教权威,建立和健全斋王制度。最终,“使天皇得以从现实世界权力争夺的主体之一,向虚拟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和唯一精神领袖的角色转变”。不过,天武天皇去世以后,新即位的持统女帝并没有任命新的斋王,直到文武天皇即位以后才派遣新的斋王。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关于斋王的选定方式、是否一定是未婚女子以及替代的原因等相关记载。由此推测,在天武朝和持统朝时期,斋王制度尚处在初创期,并未固定下来。
8~9世纪,在激烈的皇位继承斗争中,斋王制度成为稳固皇太子地位的重要措施之一,斋王的管理运作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虽然那时出现了天武系皇统断绝的现象,但由天武系担任伊势斋宫的制度依然被延续下来。与伊势斋宫制一样,贺茂斋院制形成的背景也是经过战乱后由战胜方所创设(“药子之变”)。贺茂斋院制的成立打破了伊势斋宫一统天下的局面,天皇即位后,朝廷必须同时选定伊势斋宫和贺茂斋院,伊势斋宫不再是唯一的斋王。在整个9世纪,贺茂斋院同伊势斋宫一样,被赋予了具有庄严使命的国家祭祀机构的性质。与伊势斋宫侍奉守护国家的伊势神宫相对应,贺茂斋院侍奉守护平安京的贺茂神社,二者共同成了联系天皇与皇权守护神之间的载体。
进入10世纪以后,随着藤原氏摄关政治的确立与天皇权力的衰落,伊势神宫的重要性也相对地被减弱,贺茂神社则受到了重视,逐渐出现轻视伊势斋宫、重视贺茂斋院的倾向。进入院政时代以后,上皇作为治天君,实际上成为具有真正地位的君主。在院政下,上皇与伊势斋宫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伊势斋宫几乎全部是上皇的直系。伊势斋宫重新成为守护“治天君”君临天下的重要精神支柱。经过“治承•寿永之乱”,天皇的政治权力逐渐转移到武士阶级手中。在缺乏国家财政和赋税征收体制支持的情况下,中世天皇家的斋王制度已经丧失了古代天皇制国家中的特殊使命。虽然后醍醐天皇新政时曾恢复斋王制度,但斋王制度还是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斋王制度在古代日本的神祇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延喜式•神祇式》中,专门列出两节,详细阐述伊势神宫的各种祭祀与斋王制度,同时单列《斋宫式》和《斋院式》。《斋宫式》共有目录100条。第1~2条主要是关于斋王卜定的规定;第2~16条主要是关于初斋院的仪式以及各种经费的规定;第17~41条主要是关于野营的仪式及其各种经费的规定;第42~60条主要是关于群行的规定;第61~69条主要是关于斋宫中各类祭祀经费的规定;第70~78条主要是关于斋宫的收入与日常经费的规定;第79~96条主要是关于斋宫寮的各种杂事的规定;第97~100条主要是关于斋王归京的规定。在斋王的各种仪式中,斋王卜定、斋王祓禊和斋王群行是最为重要的三种仪式,它们对古代天皇制分别起到了稳固、净化和宣传的作用。
武寅教授认为“皇统谱、等级身份秩序以及天皇神化,这三大基本要素决定了天皇制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皇亲制度的确立、完善与皇统谱、等级身份秩序以及天皇神化的确立、完善密不可分。皇位继承制度保证了皇统谱中天皇家族的独占性;皇亲叙位、任官、封禄、婚姻、赐姓等制度保证了等级身份秩序中天皇权威的至高性;斋王制度保证了天皇神化中天皇皇祖神天照大神的唯一性。正是基于以上特点,从而使天皇如同国徽、国旗、国歌一样,成为日本国家的象征,进而保证了当代日本的象征天皇制度在制定后一直得到日本国民的广泛支持。即正是基于天皇家族的独占性,所以使得以天皇为中心的皇室能够血统“万世一系”,从而使日本国民“将这一族认为是日本的本家或理想的家庭,是将其作为憧憬的存在而尊崇的,所以可以解释为与象征相符”;正是基于天皇权威的至高性,所以使得天皇在历史上除了一部分时期以外,经常不是自己亲政,而是处于在确保天皇权威的前提下将权力授予当时的实权者的地位,从而使日本国民认为天皇有作为象征的传统,与象征符号相符;正是基于天皇皇祖神的唯一性,所以使得天皇成为与日本建国神话密切相关的存在,同时又是祈愿国家和国民幸福的存在,进而使日本国民认为天皇与日本的象征地位相符。
前20代斋王
第01代 豊锄入姬命 丰锹入姬命,妃远津年鱼眼眼妙媛所生也。先是,历世奉祀天照大神和大国魂二神於宫中,至帝六年,畏其神威,始令丰锹入姬移天照大神於倭笠缝邑以祭之。立矶坚城神篱。【日本书纪】【大日本史】
第02代 倭姬命 倭姬命,大中姬同母妹也。【古语拾遗为狭穗皇后所生,与本书及古事记不合,盖误。】帝二十五年三月,令倭姬代丰锹入姬命更祭天照大神。倭姬将求镇座处,往菟田筱幡,还入近江,东回美浓,至伊势。时神诲曰:「神风伊势国,则常世之浪重浪归国也,傍国可怜国也,欲居是国。」遂从神教,建祠伊势。因兴斋宫於五十铃川上,是谓矶宫。【本书一说曰,天皇以倭姬命为御仗,贡奉於天照大神。倭姬命祠之矶城严檀之下。明年十月,以神教迁於伊势渡遇宫。】景行帝四十年十月,日本武尊东征,抵伊势拜神,辞倭姬。矮姬取草剃剑授之。虾夷既平,日本武尊献俘虏於神宫。久之,东虏喧哗,出入无礼。倭姬奏:「虾夷不可近神宫也。」因徙之御诸山。【日本书纪】 【大日本史】
第03代 五百野皇女
第04代 伊和志真皇女
第05代 稚足姬皇女 稚足姬皇女,更名栲幡娘姬。雄略帝三年,阿闭臣国见诬奏云:「栲幡姬通庐城部连武彦,已有身矣。」武彦父枳莒喻闻之,恐祸及家,诱杀武彦於卢城河。帝听而案问姬。姬不能自明,且怜武彦冤死。泣血数伫,起怀神镜,至於五十铃河上,埋镜而自经。帝使人求姬踪迹。至河上,见虹霓似蛇。於其地,得神镜及姬尸。令割腹而验之。无身。枳莒喻由斯得雪子罪焉。【前贤故实】
第06代 豆角皇女
第07代 磐隅皇女
第08代 菟道皇女 酢香手姬皇女,历三代以奉日神。
第09代 酢香手姬皇女
第10代 大来皇女
第11代 当耆皇女
第12代 泉内亲王
第13代 田形内亲王
第14代 智努女王
第15代 圆方女王
第16代 久势女王
第17代 井上内亲王
第18代 县女王
第19代 小宅女王
第20代 阿倍内亲王
第21代到50代斋王
第21代 酒人内亲王 二品酒人内亲王,光仁帝之皇女也。母赠吉野皇后也。容貌姝丽,柔质窈窕。幼配斋宫,年长而还,俄叙三品。桓武纳之掖庭,宠幸方盛。生皇子朝原内亲王。为性倨傲,情操不修。天皇不禁,任其所欲。媱行弥增,不能自制。【媱行,或本作婬行。】弘仁年中,优其衰暮,特授二品。常於东大寺,行万灯之会,以为身后之资。缁徒普之,薨时年七十六。【日本后纪】
第22代 净庭女王
第23代 朝原内亲王 二品朝原内亲王,皇统弥照天皇第一之女也。母曰二品酒人内亲王。年卅九。【日本后纪】
第24代 布势内亲王 布势内亲王,皇统弥照天皇第五女也。母丸朝臣氏。亲王,资性婉顺,贞操殊励。延历十六年,为伊势斋。【日本后纪】
第25代 大原内亲王 大原内亲王,日本根子天排国高彦尊天皇之皇女。母正四位下勋四等伊势朝臣老人之女。赠从三位继子也。大同元年十一月庚寅朔壬寅,为伊势斋内亲王。
第26代 仁子内亲王
第27代 氏子内亲王
第28代 宣子女王
第29代 久子内亲王
第30代 晏子内亲王
第31代 恬子内亲王
第32代 识子内亲王
第33代 揭子内亲王
第34代 繁子内亲王
第35代 元子内亲王
第36代 柔子内亲王
第37代 雅子内亲王
第38代 齐子内亲王
第39代 徽子女王
第40代 英子内亲王
第41代 悦子女王
第42代 乐子内亲王
第43代 辅子内亲王
第44代 隆子女王
第45代 规子内亲王
第46代 济子女王
第47代 恭子女王
第48代 当子内亲王
第49代 嫥子女王
第50代 良子内亲王
50代斋王以后
第51代 嘉子内亲王
第52代 敬子女王
第53代 俊子内亲王
第54代 淳子女王
第55代 媞子内亲王
第56代 善子内亲王
第57代 姰子内亲王
第58代 守子女王
第59代 妍子内亲王
第60代 喜子内亲王
第61代 亮子内亲王
第62代 好子内亲王
第63代 休子内亲王
第64代 敦子内亲王
第65代 功子内亲王
第66代 洁子内亲王
第67代 肃子内亲王
第68代 熙子内亲王
第69代 利子内亲王
第70代 昱子内亲王
第71代 曦子内亲王
第72代 桤子内亲王
第73代 弉子内亲王
第74代 懽子内亲王
第75代 祥子内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