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

更新时间:2024-06-27 11:42

斑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ān b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样子。

释义

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样子。引申为不纯,有瑕疵。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南朝·梁·江淹青苔赋》:“遂能崎屈上生,斑驳下布。”

玉篇》:“驳,马色不纯。”《易说卦传》:“乾为驳马。”

《诗经·豳风》:“皇驳其马。”〔注〕黄白曰 皇皇,红白夹杂曰驳。由此可见,在以后的演变中,由马色推广之各种颜色,就变成今天的意思了,“色杂”是古今意义引申的关键点。

唐·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

前蜀·贯休《桐江闲居作》诗之九:“萧条秋病后,斑驳绿苔深。”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草树红碧,点缀斑驳。”

明·归有光项脊轩记》:“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鲁迅《彷徨·在酒楼上》:“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

亮大纲却好,只为如此,便有斑驳处。――《朱子语类》卷一三六七。

用法

1.秋之斑驳。

2.色彩斑驳。

3.月影斑驳。

4.树影斑驳。

5.斑驳陆离

6.穿过狭长的青石板弄堂,触摸苔绿斑斑的墙壁,推开油漆斑驳的大门,走进这幽深而古老的院宅,我的老家就在其中。

7.铜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驳,瓶亦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