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柄塔

更新时间:2024-07-23 11:42

斗柄塔,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岭内村东北的七星岭,占地面积约95平方米,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

历史沿革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王弘诲带头捐资并动员士民为筹建七星岭斗柄塔捐资;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王弘诲带头捐资并游说官府重视筹建七星岭斗柄塔;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王弘诲上书朝廷请予资助七星岭斗柄塔建设,临终嘱咐划出若千田地用作尚友书院学田,继续支持建好斗柄塔;天启五年(1625年),斗柄塔建成。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斗柄塔。

2014年,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完成斗柄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斗柄塔修缮工程立项。

建筑格局

斗炳塔为一座空筒楼阁式密檐七层八角形砖塔,塔基为八角形,高度0.5米,直径13.7米,用石条砌筑而成,塔基围44.8米。塔身共分七层,自首层往上逐渐收缩递减,塔刹葫芦形宝顶已遭到毁坏,但覆盆却得以保存,通高21米,厚度3.55米。用青灰色条砖砌筑而成与棱角牙子砖相叠涩出檐,在外观上形成密檐式砖塔,造型古朴别致。首层至第六层砖砌出檐,首层出檐0.7米,向上逐层收缩。

斗柄塔坐东北朝西南,对望琼州海峡。斗柄塔占地面积约95平方米,设计科学,整个塔身对称,层层收缩,越往上越窄,同时塔身内部通风口奇数层和偶数层呈十字对称,遭遇台风时会减轻对塔身的冲击,一直能够屹立不倒。

文物遗存

在斗柄塔旁边的一块石碑上,刻着斗柄塔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

历史文化

艺文

相关人物

王宏诲(1541年一1617年),字绍传,号忠铭,明代定安龙梅村人。少颍异,博观群书,日记千言。嘉靖四十年,登解元。四十四年成进士,选蔗吉士,后官任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考官、会试副总裁、圈子祭酒、南京吏部左传郎、至南京礼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少保。

传说轶事

斗柄塔对望琼州海峡,过去的商民船只在经过此峡时,因无航标,常有失踪、遇险的事情发生,被认为是妖怪作祟。据传明代礼部尚书王宏诲致仕后,以航标和镇妖为目的,邀众并奏请朝廷拨款建塔(亦有学者认为是后人为纪念王宏海而建塔)。斗柄塔矗立于七星岭主峰上犹如七星生柄,故得名“斗柄塔”(亦有学者认为取自“斗柄添星”)。

文物价值

斗柄塔作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海南建筑艺术瑰宝,而且是远洋航海标志,该塔是明代在海南建造的具有道教文化色彩的代表性风水塔,反映了古代海南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渴求,其不仅是海上航运和渔船作业的特殊航标,还是研究海南古塔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

文物保护

1986年7月,斗柄塔被原文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昌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5月,斗柄塔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斗柄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斗柄塔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岭内村东北的七星岭。

斗柄塔免费对外开放。

海口车站乘公交车至铺前镇,然后再租当地三轮车可达斗柄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