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3 10:27
斜角甲板又叫斜、直两段式甲板,位于飞机甲板的左侧,与舰艇艏艉中心线呈6~13度夹角。有了这角度,飞机降落就可与停驻的飞机和起飞作业区分流,同时还可实现弹射和回收作业同时进行。回收区的角度相当重要。角度愈大,对驾驶员着舰的难度就愈大。此外,斜角甲板的设计还可使降落区免遭左舷前弹从喷气火焰挡板引出的热气流,从而降低空气紊流的干扰。通常,斜角甲板上只装有供飞机降落用的拦阻索。然而,极少数航空母舰的斜角甲板上也装有一两座弹射器,其目的在于在没有飞机降落时供飞机起飞之用。
提起飞行甲板,人们可能想像得出来,就是航空母舰上专供舰载机起飞和降落的场所。那么,什么是“斜角甲板”呢?要说清它,还得从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谈起。
与陆地飞机一样,舰载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也都需要一定的滑跑距离。好在航空母舰上加装了舰载飞机弹射器和阻拦装置,才使得飞机滑跑距离短了下来,能在航空母舰那几十至几百米长的飞行甲板上正常起降。
在整个军舰的上部用支架撑起一个飞行甲板,并放倒烟囱,拆掉桅杆,这种后来被人们称为“篷马车”的全通甲板解决了飞机起飞的部分难题,但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指挥塔被遮盖在全通甲板的下面,给观察和指挥飞机起降带来不便。于是,设计师们在全通甲板的右舷竖起了指挥塔、烟囱、桅杆等,既解决了观察和指挥的问题,也不占过多的甲板空间。现在,这部分突出于甲板之上的建筑被称之为“岛式建筑”。这种在全通甲板上加设岛式建筑的做法第一次出现在1918年由客船改建而成的英国“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上。
然而,战争使人们发现,全通式飞行甲板还有不少缺点。比如:全通式甲板是直通的,舰载飞机无法在同一条跑道上同时起飞和降落。飞机起飞时,只得让停放的飞机挤在飞行甲板后半部,而将前半部用作起飞的跑道。然而,这样做又影响了飞机的滑跑距离,还必须等飞机起飞后腾出了跑道,空中的飞机才可以降落。并且稍有不慎,后降落的飞机很容易碰撞到先降落的飞机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斜角甲板终于由英国海军上校卡梅尔在1952年2月发明并运用成功。
有了斜角甲板,航空母舰表面在斜、直两种甲板的分割下,巧妙地将飞机跑道、降落跑道、停机区、起降机、弹射器、拦阻装置、指挥塔有序地安排下来。这样,不仅飞机起飞、降落互不干扰,而且飞机降落时也不易相互碰撞,即使一次降落不成,飞机仍可复飞。
斜角甲板将航空母舰表面分为两个部份:设在航母甲板前部供起飞的直通式甲板和位于飞行甲板左侧供降落的斜角式甲板。以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为例,直通式甲板上有两座弹射器,每次可起飞两架飞机。甲板的前端伸出两个像山羊角似的“回收角”,其周围设有尼龙网,用来回收飞机弹射后所抛下的拖索。此甲板长度由弹射器性能决定,必须保证舰载飞机正常起飞,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上一般为100米左右。
斜角甲板上一般又分为接挂段、滑跑段、调度段。接挂段又称为阻拦段,即由舰艉段到前后阻拦索之间距离的中点处。由此点往前到飞机停止处为滑跑段。再往前即把在甲板上停稳的飞机拖出的着舰区,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上该段长度定为200米。整个飞行甲板的长度即着舰区和起飞区长度之和,美海军大型航母飞行甲板长度均为300多米。
上个世纪70年代,在这种斜角甲板的基础上,部分国家又作了一项小小的改革,即起飞甲板能使飞机沿一个向上翘曲的抛物线型跑道滑跑起飞,从而使起飞的飞机获得一个向上的动量。人们将这种向上翘曲的甲板称为“滑跳式起飞甲板”。它可使飞机在较短的距离上完成在通常跑道上需较长距离才能完成的起飞。沿着这种滑跳式跑道滑跑到未端时,飞机好像向空中跳去。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即采用这种“滑跳式起飞跑道”,其起飞跑道的升角为12度。据科学家计算,其起飞滑跑距离比平甲板起飞滑跑距离缩短40%。